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5篇.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667224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5篇.doc(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5篇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5篇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 1倍数和因数这一内容与原来教材比有了很大的不同,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在此根底上认识因数倍数。而这里的处理的方法有所不同,在这之前学生还没有学习小数乘除法,只接触过整数乘除法,因此教材通过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并写乘法算式来引入因数和倍数。2要求学生用乘法算式表示自己的长方形的不同摆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乘法意义的表象,为后面利用乘法找因数和倍数埋下伏笔。3重视说的训练,要求详细明确。“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当学生说到12*1=12时,感到有些拗口,老师即时鼓励,表达了数学的人文精神和不放过任何细节的作风。4如何做

2、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找36的因数,对于刚刚对倍数因数有个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这里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找36的因数,我巡视了一下五分之一的学生能有序的考虑,多数学生写的算式不按一定的次序进展。接着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两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找36的因数,如何找不重复也不遗漏。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刚刚的方法进展反思,吸收同伴中好的方法,这不老师给予有有效得多。5练习形式活泼多样,即颠覆传统又扎实训练。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2 总的感觉是上好一堂课不容易。当确定好内容后,我和吴艳、顾志成三人各自备课,第二天放学后化了整整一个半小时讨论教案,后又几经修改,但总感到时间

3、来不及。倍数和因数是学生闻所未闻的两个新概念,是纯知识性的内容,学起来比拟枯燥。如何使学生通过四非常钟愉快轻松的学习掌握这乏味的概念性内容,如何开头,各局部之间怎样衔接,每一个知识点采取何种形式呈现、展开,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打破,那几天这许多问题始终盘绕在脑海中,课上下来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掌握程度可以说到达了教学目的。我觉得整个课堂教学注意了以下几点:1、捕捉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络,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间的关系。试上下来我感觉学生对倍数因数间的互相依存关系理解不到位,看着学生我突然想到可以利用学生乔雨雷、乔风光兄弟间的关系呀,于是我把生活中的互相依存关系迁移到数学中的倍数和因数,这样设计自然又

4、贴切,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络,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考虑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又帮助学生理解了倍数因数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2、注意引导学生进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动手理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公开课不管上的什么内容,不管有没有必要往往都要叫学生讨论,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有多少学生真正参与了讨论。往往是一组中的优等生把答案说出,其他学生洗耳恭听。当3、2、5的倍数写出来后,我问:“整体观察这几个数的倍数,你认为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首先问题有讨论的价值与必要性,其次当问题提出后我先让学生独立考虑,看到学生陆续举手时,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完善自己的想法。

5、其实这是我一贯的做法,必须在每个学生独立考虑的根底上进展合作学习。3、内容环环相扣、过度自然流畅。从生活中的互相依存关系迁移到数学中的倍数因数,从而提醒课题,引出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到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归纳找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紧扣、一气呵成,通达顺畅。4、练习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既稳固了新知,又开展了思维。“找朋友”游戏,答案不唯一,学生考虑问题的空间很大,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才能。让学生判断自己的学号数是哪些数的倍数,老师手里拿了2、3、5几张数字卡片,老师出示卡片,假如学生的学号数是老师出示卡片的倍数就可以站起来。最后留下了学号是1、7、11、13、17、19、23、

6、29、31、37、41、43、47的学生,让学生想方法假如他们也要站起来,老师出示的卡片上应是几?学生面对问题积极考虑,享受了数学思维的快乐。疑问:一开场的摆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得出三个积是12的乘法算式,我想这里的操作可否省去?一方面用去时间较多,对教学内容关系不大,假如说是培养操作才能也不是在这个时候。另一方面这堂课练习时间比拟少,挤出的时间可用于练习。我想假如我们每堂课都能精心设计的话,对学生对我们老师都会有很大的进步。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3 倍数和因数是四下第九单元的内容。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把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再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倍数

7、和因数的意义。这样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根底上,从动手操作到直观感知,让学生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进而形成倍数与因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倍数与因数”的概念。根据算式直接说明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学生很容易承受,再通过学生自己举例和交流,进一步加深对倍数和因数意义的理解。从学生的反响和课堂气氛来看,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能不重复、不遗漏、有序地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己找3的倍数,汇报交流后通过比照一种是没有顺序,一种是有序的得出如何有序地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对于倍数,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所接触,所以学生很容易学,用的时间也比拟少。对于找一个数的因数

8、,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漏找,即找不全。所以在学生交流汇报时,我结合学生所叙思维过程,相机引导并形成有条理的板书,如:361=36,362=18,363=12,364=9,366=6。这样的板书帮助学生有序的考虑,形成明晰的解题思路。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当找到的两个自然数非常接近时,就不需要再找下去了。书写格式这一细节的教学,既防止了老师罗嗦的讲解,又有效打破了教学难点。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72页的例题和“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操作,利用乘法算式,认识倍数的因数的意义,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关系,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

9、、因数的某些特征。2、让学生体会一个数的倍数与因数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开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p 、抽象才能,并在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3、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络的逻辑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意义及互相依存关系。2、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难点:1、理解倍数与因数的互相依存关系。2、找全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教学具准备:小黑板、12个小正方形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陶老师先来考考大家的语文程度,你能用“是的”这样一句话来表示陶老师和你的关系吗?人与人之间有这样互相依存的关系,我们的数学中也有这样互相依存的

10、关系,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会有所发现。二认识倍数和因数1、出示12个小正方形。师: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正方形?假如老师请你把这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会拼吗?能不能用一条简单的乘法算式表达出来?2、指名学生列式,提问其他学生:“你知道他是怎么摆的吗?”要求学生说出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3、根据学生的答复,适时贴出各种不同摆法:12112621243124、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能列出三道不同的乘法算式,千万别小看这些乘法算式,咱们今天研究的内容就在这里。以4312为例,12是4的倍数,那12也是3的倍数,4是12的因数,那3也是12的因数。同学们很有迁移的才能,这就是

11、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倍数和因数。板书课题5、根据另外两道乘法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6、刚刚在听的时候发现12112说因数和倍数时有两句特别拗口,是哪两句?说明:虽然是拗口了点,不过数学上还真是这么回事。12确实是12的因数,12也确实是12的倍数。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7、说一说1根据728=9,说一说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倍数,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因数。2从下面的数中任选两个数,说一说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倍数,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因数。3、5、18、20、36三探究找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1、找一个数的因数。1谈话:看来同学们对于倍数和因数

12、已经掌握得不错了。不过刚刚陶老师在听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奥秘,好几个数都是36的因数,你发现了吗?这五个数中那些数是36的因数?其实要找36的一两个因数并不难,难就难在你有没有才能把36的所有因数全部找出来?能不能?由于这个问题有一点难度,所以陶老师作几点说明:考虑一下,什么样的数是36的因数?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合作完成。想一想怎么找不重复不遗漏,如有困难可参照书本第71页。写下因数,假如能把怎么找到的方法写在作业纸上更好。2学生找完后交流:你是怎么找的?怎样找不重复不遗漏?3小结:为了不重复不遗漏,我们在寻找一个数的因数时,可以按一定顺序,一组一组地写出36的所有因数。4完成“试一试”,然

13、后集体交流。2、找一个数的倍数。1谈话:寻找一个数的因数大家掌握得不错,这节课还要研究倍数呢!你能找出3的倍数吗?想一想,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2师生共同寻找。提问:怎么找不重复不遗漏?能全部说完吗?可以怎样表示3的倍数?3小结并标准写法:3的倍数:3、6、9、12、154完成“试一试”,然后集体交流。3、探究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点:观察比拟: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在小组内进展比拟、分析p 、讨论,然后集体交流。小结归纳: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中最小的是它本身,最大的不存在,而一个数的因数中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4、填一填。1

14、5的因数有30以内7的倍数有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发现数学中互相依存的关系了吗?其实数学中有趣的事儿多着呢!阅读神奇而有趣的“完美数”,感受数学的神奇。学生尝试寻找第二个完美数,师提示:第二个完美数比20大,比30小,是个双数,而且正好是老师的年龄。五课堂作业数学补充习题教后反思:总的感觉是上好一堂课不容易。倍数和因数是学生闻所未闻的两个新概念,是纯知识性的内容,而且整节课的容量较大,学生能有效的掌握每一个知识点比拟困难。为了更好更有效的到达教学目的,打破教学难点,我主要注重下面三个方面的设计:1、捕捉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络,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间的关系。试上下来我感觉学生对倍

15、数因数间的互相依存关系理解不到位,看着学生我突然想到可以利用我与学生的关系呀。于是我把生活中的互相依存关系迁移到数学中的倍数和因数,这样设计自然又贴切,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络,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考虑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又帮助学生理解了倍数因数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2、以思维的条理性和有序性作为难点的打破口。在教学一个数的因数时,我让学生通过比拟发现,有序的考虑一个数的因数不但可以防止重复、遗漏,而且书写整洁清楚。让学生充分感受有条理、有序的考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当学习求一个数的倍数时,学生就自然而然的去有序的考虑,通过合作交流,学生作业的汇报,发现只有有序的去找,才没有遗漏,没有重复。整节课下来,我发现这种有序思维不但能加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进度,而且还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快速开展学生的思维。3、以精心设计的练习作为有效训练的载体。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数和数之间的倍数和因数关系,练习中我设计了728=9这道除法算式,让学生说说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倍数,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因数,这样学生就明白了除法算式中也有倍数和因数关系。接着我有设计了3、5、18、20、36这5个数,运用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