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学习纲要(5课精品) 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2591194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8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学习纲要(5课精品)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学习纲要(5课精品)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学习纲要(5课精品)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学习纲要(5课精品)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学习纲要(5课精品)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学习纲要(5课精品)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学习纲要(5课精品) 人教新课标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21 陈涉世家作家作品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汉武帝元封八年(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对历法进行改革。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

2、记创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篇,共526500字。其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背景材料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他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实行严酷的刑罚;同时还大量征发农民修长城,造阿房宫,建骊山墓。沉重的徭役、繁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使农民苦不堪言。秦的残

3、暴统治激化了统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到公元前209年,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敲响了秦王朝的丧钟。这些背景内容,在文中也有一定的反映。文章主旨本文以陈胜、吴广活动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的声势,栩栩如生地表现了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和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智慧、才能,显示了农民起义的巨大威力。写作分析1、前后照应。文章开头写陈胜年轻时期的抱负,以“鸿鹄之志”引出下文,为“举大计”设下伏笔。中间写“举大计”的过程,从“死国”、“死即举大名”的意念、起义策略口号的提出、“大楚兴,陈胜王”这一谶语的制作,都可以看出他心中大有丘壑。结尾写起义军入陈,陈胜被

4、立为王,正是“鸿鹄之志”的实现。如此前后照应,使全篇结构显得极其严谨,无懈可击。2、选材详略得当。从全篇来看,详写起义的准备和发动的过程,略写陈胜少时与人佣耕、起义军的进攻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等。至于各地的反秦斗争则仅用一句话带过。在详写的那一部分里,重点写陈胜的谋划,其余如大泽乡遇雨、问卜、士卒夜惊恐、为坛而盟等,都写得比较简略。这样有详有略地写来,突出表现了陈胜的非凡才略。3、言简而意完整,话少而情洋溢。如“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 动词“攻”“收”“下”用得很活。再如,“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活灵活现地写了士卒敬仰陈涉的微妙神态。还有,“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

5、两尉。”“挺”“夺”“杀”“佐”几个富有动作层次的词将在一瞬间里所发生的一场激烈搏斗传神地写了出来。作者没有工笔细描,只抓住几个有着表现力的词,就情味浓郁地在读者面前舒展出一幅幅反映某一事件全貌的画图,以少胜多,语言洁净如洗。 本课文言词汇积累1、通假字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通“谪”,征发,调发。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意思,用意。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2、古今异义卒中往往语(古义:处处。今义:常常)楚人怜之(古义:爱戴。今义:怜惜,怜爱)夜篝火(古义:用竹笼罩着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

6、烧的火堆)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或七,表分数的约数。今义:表整数的约数,十六或十七)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义:是动词“会”与“计”的连用意为聚会商议。今义:(kui j)指管理财务的人员)借第令毋斩(古义:即使,假设,表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常用以为凭借,假托义)今亡亦死(古义:逃亡。今义:死)3、词类活用尝与人佣耕:名词用作动词,被雇佣。上使外将兵:一般“将”为名词,在此为动词,统率军队。天下苦秦久矣:一般“苦”是形容词,在此用作动词,以秦为苦。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一般“目”是眼睛(名词),在此为动词,用眼神示意。此教我先威众:一般“威”是形容词,在此用作动词,威服

7、众人。忿恚尉:形容词用作动词,使恼怒。4、一词多义【数】扶苏以数谏故:读shu,副词,可译为“多次”“屡次”。数言欲亡:读sh,数词,表示不确定的数目。【所】置人所罾鱼腹中:代词,用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的东西”。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名词,可译为“处所”。【之】辍耕之垄上:动词,可译为“去”“到”。怅恨久之:结构助词,无实义,附在时间副词后面,可译为“全”“都”。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结构助词,可译为“的”。二世杀之:代词,“他”,指扶苏。【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动词,“按顺序排列”的意思,可译为“编次”。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动词,指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行】陈胜、吴广

8、皆次当行:读hng名词,可译为“行列”“队伍”。乃行卜:读xng,动词,可译为“往”“去”。行收兵:读xng,动词,可译为“行军”。【以】扶苏以数谏故:介词,可译为“因为”。或以为死:和“为”组成动词“以为”,可译为“认为”。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介词,可译为“用”“拿”“把”。以激怒其众:连词,可译为“来”“以便”。【为】若为佣耕:读wi,动词,可译为“做”。为天下唱:读wi,介词,可译为“替”。问题探究1、司马迁为什么把陈涉归入“世家”?解答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分三类,本纪、世家、列传。这是按传主的地位和影响划分的。帝王的行事关系到全国的政局,对后代政治也有很大影响,是立国之本,故其

9、传记称“本纪”。史记中有十二篇“本纪”。王侯是一个地区的实际统治者,世代保有其国,对全国政局有一定的影响,故其传记称“世家”。史记中有三十篇“世家”。列传则是为人臣及各方面的代表人物立传,如滑稽列传游侠列传等,史记有“列传”七十篇。但这仅仅是一个大略的划分,对于某些历史人物,作者有他的特殊考虑。例如项羽,他并未统一天下称帝,但作者高度评价了他在反秦斗争中的领导作用,说:“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所以将他列入本纪,可算一个特例。陈涉则是又一个特例,他出身低微,是所谓“瓮牖绳枢之子,隶之人”,起义后虽自立为王,但为时仅六个月。之所以

10、列入世家,是因为在秦王朝的严密统治下首先发难,的确是非常之功。司马迁在这篇传记的最后写道:“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卒亡秦,由涉首事也。”尤其意味深长的是,他在传后全文引用了贾谊的过秦论来代替自己下赞文。这种不寻常的做法,更足以说明司马迁所看重的是功业,而不以成败论英雄。后来班固写汉书,几乎完全照搬史记陈涉世家原文,并去掉“世家”的名称,将陈涉与项籍合为一传,为“列传第一”,其贬抑之意不言自明。史家对历史人物态度之不同,于此可见一斑。体验对话师问:读了陈涉世家,你一定对陈胜这位农民起义领袖有了深入了解。他有胆有识,勇谋过人,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文中他说的哪句话让你印象最为深刻?请找出来,并

11、说说,从这句话中你可以感受到陈胜是个怎样的人?甲生:“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胜说的这句话给我印象最深刻。“嗟乎”一声叹息和“鸿鹄之志”的比喻,寓意深远,充分表现了陈胜非凡的个性和远大抱负,写出了他强烈要求改变现状的雄心壮志,这也表明了他领导起义的思想基础。乙生:“苟富贵,无相忘”也是大有深意。说这话时陈胜还只是一名雇工,为了糊口,迫不得已为他人耕田。但为了摆脱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只有寻找反抗的道路。因此,“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丙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陈胜、吴广杀死两个尉官,义无反顾地率众起义时,为了坚定广大戍

12、卒造反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响亮地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充分显示出陈胜蔑视封建统治的叛逆性格和大无谓精神,道出了千古志士之胸臆。思维点拨陈胜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敏锐洞察力,有勇有谋,有反抗精神和叛逆精神的农民起义领袖。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确实有独到之处,以上互动是从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进行鉴赏品味,这正是本文刻画人物的技巧所在。习题指津探讨与练习一:熟读课文,注意本文叙事的脉络,回答下列问题。、陈胜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怎样的分析?提出了什么口号?、陈胜是怎样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又是怎样发动起义的?【思维展示】此题意在使同学们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认识陈胜的才略、胆识以及他在反秦斗争中

13、的作用。【参考答案】、陈胜认为当时的形势有利于发动起义,他抓住了秦王朝所面临的严重政治危机和楚国人民的反抗要求这两个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天下苦秦久矣”,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都蕴蓄着反抗的力量。长子扶苏“贤”而被杀,二世胡亥“不当立”而“立”,必然加重秦王朝的内部危机,并由此引起更深刻的社会矛盾;楚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受荼毒最深,早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而当时的楚人又把他们的这种心情寄托在对项燕的怀念上。陈胜抓住了当时这两个最敏感的问题,利用百姓不知二人存亡这一情况,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从而掌握了人心动向。、舆论准备包括:丹书“陈胜王”于帛

14、,置人所罾鱼腹中;吴广入夜之次所旁丛祠中,用篝火装做“鬼火”,学狐狸的叫声大呼“大楚兴,陈胜王”。这实际是假借鬼神的名义号召众戍卒准备跟陈胜一同起事。发动起义有三个步骤:首先是要既杀死两尉,又要得到士兵的支持,所以陈胜使吴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待到“尉果笞广”,众被激怒,然后动手“并杀两尉”。就在群龙无首的时候,陈胜站了出来,先揭露秦的苛政,晓之以利害,然后用“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坚定抗争的信念,指出参加起义是士卒们的惟一出路;陈胜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全体士卒的拥护。接着提出策略口号,并“为坛而盟”,一支团结战斗的农民起义军宣告组成。探讨与练习二: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

15、辨析词义。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义的不同。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试辨析下面三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思维展示】此题意在引导同学们关注文言文中古今词义的差异,使同学们养成确切辨析词义的习惯。【参考答案】、“亡”,人藏在隐蔽处,即逃亡之义。今义:死亡。“间”,这里可以解做“暗地里”。今义:间,中间,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之”,去、往。“往往”,处处。今义:经常。、编次、临时驻扎、屡次、多次 、几、写 、字条探讨与练习三:读懂下面一段文字,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陈胜的看法。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