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景观设计工作总结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2439766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景观设计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景观设计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景观设计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景观设计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景观设计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景观设计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景观设计工作总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品质文档2023年景观设计工作总结 风水是这样的一门艺术,它通过对事物的支配,从建筑奠基到室内装饰,企图对肯定场所内的气概加影响。它有助于人们利用大地的自然力气,利用阴阳之平衡,来获得吉利之气,从而促进健康,增加活力。 人类已经跨入21世纪。面对新的世纪,我们应当怎样利用传统文化为现代化服务,在建筑领域,如何利用传统风水思想,这仍旧是一个具有魅力的课题。 我认为,风水是一种文化,不能简洁地加以否定。传统的风水文化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巨大遗存,假如不允许讨论风水,风水就永久是个谜;假如只让江湖上的人去随便解释风水,风水的迷信成分就会越来越泛滥。 传统风水文化大体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阴宅文化,一

2、部分是阳宅文化。 所谓阴宅,就是死者的葬址及其相关建筑。古人认为孝道莫大于把父母的遗体安置好,高不致于受风寒,低不致于被水淹,浅不致于被狗拱,深不致于太 压抑。有人甚至认为死者的阴宅会影响其生死轮回,或影响活人的前途,这毫无疑问是荒谬的。从总体上说,阴宅观念基本上属于迷信。但是,阴宅观念有发掘的价 值,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我们现在修建烈士陵园、修建公共墓地,在设计地面建筑时,可以借鉴阴宅观念,迎合商定俗成的民众趋吉心理,使葬地不仅仅是一个个土堆,而 变成文化训练场所,引导活着的人继承遗愿,发奋进取。现在的很多陵园开发商正是大打风水宝地牌,所以才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然,利用阴

3、宅风水 观念肯定要慎重,尽量剔除“避邪驱鬼”、“护荫后人”等迷信观念,用科学思想营建精神文明场所。 第二,阴宅观念可以用作考古借鉴。古人修建阴宅,不论是骊山墓、十三陵,还是一般平民墓地,无不采纳风水阴宅观念选址、兴造地下或地面建筑,如 果考古工对此谙熟于胸,就可以关心查找遗址,有助于挖掘工作顺当进行。北京高校闻名考古学家宿白教授就曾结合风水观念讨论古代墓葬,取得一系列成果。 第三,阴宅观念中的形胜说、气说、阴阳说、择时说、土质说、绿化说、遗体保存说等,尽管绝大多数都是污七八糟的内容,但是,这些观念是古人几千 年生活阅历的总结,古人从其他领域移花接木地利用各种文化学问填充风水学说。阴宅的很多观念

4、原本不属于阴宅,我们可以用现代观念加以诊释,从糟粕中提炼有 益的东西,在批判中继承、利用、改造、创新。 风水文化的另一大部分是阳宅文化。所谓阳宅,就是活人的生存场所。大而言之,阳宅指城镇村落的布局和建筑;小而言之,阳宅指住宅及其室内陈设。 任何民族都有阳宅文化。阳宅文化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也是科学技术水平的标志。阳宅的状况,对人们的生活、工作、身心、情操发生重要影响。 阳宅文化又可分为形法派理论和理气派理论两部分。从有用上讲,形法派比理气派更多一些科学成分。形法派重视观形察势、实地考察,讲究山川的来龙 去脉和房屋的坐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理气派重视哲理、伦理,依据书本,揉合了星命、奇门遁甲、

5、易经等方术学问,用气说、阴阳说、五行说、八卦说、干支 说、节气说、神煞说、飞星说等庞杂的学说解释风水吉凶,具有很强的哲理性。理气派的迷信成分很深厚,但从哲理上有讨论价值。形法派的阅历成分许多,有待从 理念上提高。阴宅文化也曾借用形法、理气的学说,但没有阳宅文化运用得突出。我主见在实践中多采纳形法派观点,在书房里多讨论理气派观点,融会不同流派。 中国人几千年都在运用风水思想从事建筑,从西安半坡发觉的602021年前的氏族村落,到诗经公刘所载周朝祖先在2021年前的选址,到清朝 在22021年前修颐和园,无不渗透风水观念。早在1993年,华中师范高校的一位风水讨论学者就提出了12大原则,力图从简单

6、的风水文化中抽绎出可以为现代 建筑服务的内容,以便造福于社会。这里,我择要介绍在建筑中值得留意的风水原则: 第二是因地制宜原则。周易大壮提出“适形而止”,即依据环境的客观性,人应主动地适应。中国先民在北方挖窑洞,在南方搭干阑式吊脚楼,在 中原建土石房屋,这就是因地制宜。明城祖时在武当山建庙宇,依山就势;清康熙时在承德建避暑山庄,利用高原的自然屏障,都体现了务实精神。因地制宜,可以 节约建筑开支、爱护生态环境,达到“天人合一”、“地我不二”的境界。 第三是依山傍水原则。山体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万物生气的源泉。中国先民的建筑物总是尽量建在山水之间。已知商代曾在今河南安阳一带建城,这里 有漳水、但水

7、,还有群山环峙。先秦时,秦国先后11次迁都,每次都是力求选取最佳的山水。六朝时,南京之所以长期作为都城,缘由在于长江边有“虎踞龙 盘”。民间盖房,大多是背山临流,诚如杜甫诗云:“窗含西邻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第四是负阴抱阳原则。由于中国处于北半球,四季的阳光都由南方照耀到房间,所以房屋宜朝南,民间称之为负阴抱阳。传统民居,凡是能够朝南的,一般都尽量朝南。有的地方实行南偏东、南偏西。俗语有“向阳门第好风光”。 第五是居中适中原则。中国古代建筑大多讲究中轴线,突出中心,两边有序地排列建筑。大型建筑群的北端最好有东西向山脉,南边宽敞的平原最好有河流弯曲地淌过。居中适中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恰

8、到好处,不偏不倚、不大不小、不高不低、疏密合适。 此外,风水还有土质原则、空气原则、水质原则、缘化原则、定量原则、生气原则、历史原则、邻里原则、形势原则、改造原则共巧项原则。这些原则散 见于古代的风水书籍中,如宅经、地理指蒙、阳宅十书等;在建筑类古籍如鲁班经、营造法式、园冶也有散见;在现存的古代建筑中,如 故宫、徽州民居、苏州园林也有体现。我们的任务是要从这些“有字书”和“无字书”中把风水精华整理出来,供当今的建筑师们参考。 目前,国内外关于风水说的争论实际上多在风水意识的表层结构上进行,所以有人认为它是封建迷信的,也有人认为它是科学的。但是,正如以上所 争论的?风水说并没有对环境现象-吉凶感

9、应关系的本质联系进行解释,而是进行了系统的曲解。所以,无论把这一解释体系当作迷信或科学,实际上都无 助于对风水说所欲解决的环境与吉凶关系的讨论。假如我们能深化争论中国人环境吉凶意识形成和进展的历史,分析风水模式的深层意义由此找出人与环境 关系的定性和定?的规律,必将有益于建筑环境理论及人与自然关系科学讨论的进展。使传统文化的讨论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这不单是对风水说的讨论而言 的,也是对中华民族其它文化遗产的讨论而言的。 作为中国人,我们在学习西方、不断趋新的同时,怎么可以数典忘祖?一个扎根于中国社会的建筑师,假如对本民族的文化都不懂,又怎么可能成为本民 族最优秀的建筑师?人类已经进人多元文化时代,传统文化在与现代文化的碰撞、融合中,必将焕发新的生气,建筑师应审时度势,为宏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而奋斗。 优质文档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