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急志愿者安全服务指南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2392155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应急志愿者安全服务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社区应急志愿者安全服务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社区应急志愿者安全服务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社区应急志愿者安全服务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社区应急志愿者安全服务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区应急志愿者安全服务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应急志愿者安全服务指南(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区应急志愿者安全服务指南社区应急志愿者录用(一)志愿者招募1.基本要求。原则上在18周岁到60周岁之间(因特殊应急事项需招募时可适当放宽),身心健康,有应急专业技能、或是有应急志愿意愿的人。2 .招募重点。社区干部、下沉党员、民兵、安全协管员、安保队员、物业人员以及具有专业知识的辖区居民。3 .全面排查登记。通过入户调查,全面掌握辖区内应急志愿者情况,对其基本信息、专业技能、志愿意愿、服务类别、服务时间等情况进行登记汇总。(二)志愿者注册登记应急志愿者应如实填写社区应急志愿者登记表(附后),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并完成资格审核手续。(三)志愿者建档按照“一人一档”方式建立社区应急志愿者信息档案,

2、记录志愿服务类别、内容、时间、时长及其相关文字图片说明,进行统计和备案。(四)志愿者类别确认4 .将社区应急志愿者按照应急服务类别分类(1)将社区应急志愿者分为应急救援型志愿者和应急救助型志愿者。(2)应急救援型志愿者是指能胜任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卫生防疫、群众安置和心理抚慰等工作的救援型志愿者。(3)应急救助型志愿者是指在突发事件中提供民生生活保障、弱势群体照护的救助型志愿者。5 .将应急救援型志愿者按照应急专业能力分类(1)将应急救援型志愿者分为专业应急救援型志愿者和一般应急救援型志愿者。(2)专业应急救援型志愿者因涉及抢险救灾、医疗救护、心理疏导、设施维护等工作,应急技能、安全服务要求高

3、,必须具备应急救援员、抢险救援师、医师、医疗救护员、心理咨询师、设备管理(维修)工程师等相应资质,持证上UU冈O6 3)一般应急救援型志愿者在突发事件中负责综合联络、安全疏散、后勤保障等工作。(五)志愿者队伍建设1.招募应急志愿服务骨干。以网格为抓手,充分调动“两长四员”,积极发动下沉干部、在职党员、辖区单位、物业公司、居民骨干等多方力量进入网格,构建社区应急志愿服务管理团队。2 .吸纳应急志愿服务后备力量。采用全面入户调查登记,通过“微邻里”平台、社区群、居民微信群等媒介宣传,鼓励并吸纳更多社区应急志愿后备力量。3 .构建应急志愿服务多层级网络。组建应急志愿服务队,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可下设应

4、急志愿服务小组,形成由社区应急服务站、应急志愿服务队、应急志愿服务小组、应急志愿者组成的多层级社区应急志愿服务网络格局。二、日常服务(一)确定责任人明确社区应急安全工作的责任人,由其负责应急志愿者安全服务的具体指导和推动工作,落实安全措施。(二)应急值守1.应急值班。建立值班制度,一般情况下,由常备人员和应急志愿服务骨干进行日常巡查;突发事件情况下,由常备人员和应急志愿者进行二十四小时值班。2 .应急安全信息报送。确定重点风险点安全隐患信息员,由应急志愿者担任,全方位监控辖区内各类事故隐患,发现事故苗头,及时上报。(三)预案编制根据突发事件四大类别以及辖区内风险点,针对可能面临的多种情形,分别

5、拟定应急预案和操作规程,并做好应急志愿者的安全管理。(四)应急培训1.培训方式。社区制定年度应急志愿者培训计划,组织一般应急救援型志愿者、应急救助型志愿者参与由区统筹安排、街道组织实施的应急培训,组织全体应急志愿者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应急安全知识培训。3 .专业技能培训。一般应急救援型志愿者、应急救助型志愿者每年应完成应急专业技能培训;专业应急救援型志愿者每年要更新专业资质证书的审核或鉴定情况,包括职业技能类别及其等级。4 .专业技能确认。社区根据培训完成情况、证书审核或鉴定情况,每年重新确认应急志愿者的服务类别和服务岗位。(五)应急演练1.演练方式。社区制定年度应急演练方案,在区应急管理局和街道

6、的指导下安排应急演练,并由街道提供经费保障,邀请应急专业人才、专业组织或辖区内相关单位,组织应急志愿者开展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的应急演练。5 .演练内容。全体应急志愿者都应积极参加社区应急演练,并协助组织辖区内居民参与应急演练,包括灾情快速评估、人员疏散、自救互助、急救处理、灾民安置等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演练。6 .演练要求。应急志愿者每年应完成社区应急演练的次数要求或时数要求。(六)痣患排查社区应组织应急志愿者做好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参与安全隐患登记、安全风险分析、风险地图绘制、风险整改落实等工作。(七)应急设施、装备配置和使用社区应根据规模配备应急场所、物资、设施和器材,设置应急工作站对

7、应急物资、设施、器材进行保存,并实行专人负责、动态管理。应急志愿者必须熟悉掌握相关设备器材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做好取用登记,并参与应急避难场所、设备器材的维护、维修。(八)应急宣传应急志愿者应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应急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广泛宣传应急安全知识和专业技能,生动讲述应急安全警示案例和应急救援工作经历,大力传播推广应急安全文化。三、快速响应(一)发布预警提示1.接收预警信息。应急志愿者保持联络畅通,积极关注、随时接收预警信息,并立即向社区报告。根据社区指示,协助向居民发布预警信息。2 .发布预警内容。包括风险隐患内容、可能引发的突发事件类型和影响范围、防范措施等。

8、3 .发布预警方式。包括广播、居民微信群、应急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入户通知,以及其它事先约定好的有效方式,最大限度覆盖全体居民。对重点脆弱人群、警报盲区等,采取上门、电话等方式专门告知。(二)现场响应1.拨打紧急求助电话。现场的应急志愿者充分发挥第一响应人作用,根据突发事件情况,及时拨打119,110,120等报警和急救电话。4 .动态信息报送。应急志愿者根据要求协助开展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的搜集工作,报送有关部门,并做好信息续报工作。(三)组织动员1 .快速响应集结。应急志愿者根据统一指挥,快速响应,集结到场,按照突发事件对应预案要求,进入待命状态。2 .高效精准服务。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

9、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准确掌握应急救援救助服务需求,合理高效部署救援力量,精准提供服务。3 .应急招募。社区根据突发事件处置需要,通过广播、居民微信群、志愿服务群等途径发布应急志愿者招募信息,对申请人进行登记和资格审核。审核通过后,建立应急志愿者信息档案。4 .应急联动。根据社区应急预案安排,启动与辖区内机关、医院、卫生服务中心、学校、企业之间的应急处置联动机制。根据情况需要,吸纳邻近社区应急志愿者参与救援救助。(四)先期处置1.使用统一应急标识。社区应急志愿者参与应急救援救助,应当使用武汉应急统一标识。5 .启用救援装备物资。社区安排应急志愿者参与应急救援救助,应当为志愿者提供必备的装备与物资。

10、6 .人员营救与紧急疏散。以生命救助为首要目标,迅速开展人员营救工作。及时组织疏散转移现场人员至安全地带或应急避难场所。7 .防止危害扩大和次生衍生灾害发生。迅速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控制现场事态发展,防止危害扩大和次生衍生灾害发生。四、应急处置(一)应急救援1.专业应急救援(1)抢险救灾。迅速开展人员营救、搜救工作,控制、消除危险源,防止危害扩大,防止次生衍生灾害发生,组织居民进行自救互救。(2)医疗救护。协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店等提供基本急救药品和用品,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和转移,同时做好受伤人员基本信息和转移救治的登记工作。做好卫生防控及临时疏散安置场所的卫

11、生状况监测工作。(3)心理疏导。通过居民热线、居民微信群内推送信息、发送宣传图册等方式,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心理疏导服务。(4)设施维护。抢修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做好临时疏散安置场所或应急避难场所的维护保障工作。(5)治安保卫。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治安管控,维护现场秩序,确保安全通道畅通。禁止或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人员密集的活动或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活动,严防危害扩散。2.一般应急救援(1)综合联络。向社区及现场其他救援力量提供突发事件基本情况和先期处置措施等信息,做好相关信息的收集、汇总、上报工作,以及与各相关单位的沟通联络工作。(2)

12、信息排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通过电话、“微邻里”、居民微信群、小程序等方式,线下通过上门走访等方式,开展全面拉网式排查工作,并持续更新信息,摸清底数,掌握动态情况。(3)人员转移。组织居民疏散转移到临时疏散安置场所或应急避难场所,做好人员基本信息登记工作,特别是暂时失踪、失散人员信息登记工作。(4)后勤保障。筹集、管理生活必需品,接收、发放救灾物资,为受灾受困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为应急处置人员安全作业提供必需保障。(二)应急救助1.基本生活保障。采取封控措施期间,为居民提供代买和帮送生活必需品及药品等救助服务,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要。2 .弱势群体照护。针对慢性疾病患者、老年人、残障人土

13、、卧病在床人员、儿童等特殊群体,安排专人提供一对一“菜单式”照护服务。针对生活困难人员,及时提供帮扶服务。五、事后处置(一)事后恢复1.灾情核定与台账管理。协助社区灾害信息员开展灾情核定与台账管理工作,统计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填报灾情相关信息。3 .恢复正常社会秩序。协助社区开展受灾群众安置、伤病人员照料、救灾物资发放、弱势群体帮扶、心理安抚、环境清理、卫生防疫、秩序维护等工作。4 .抚恤、救助与补偿。对突发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协助社区做好抚恤、救助工作,协助提供心理疏导及司法援助。对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协助社区做好补偿工作。5 .灾后重建。协助社区开展灾后生产、生计恢复、心

14、理重建、安全培训、防灾减灾教育等工作。(二)总结评估1.任务总结。应急志愿者对本人参与救援救助行动概况、工作内容与成果等进行总结与评估,形成总结报告提交社区。6 .协助评估。协助社区做好突发事件起因、性质、发生经过、影响、损失、经验教训、改进措施的应急评估工作及档案整理工作。六、服务保障(一)服务过程保障1.尊重人格尊严。社区以及志愿服务对象应当尊重志愿者的人格尊严。未经志愿者本人同意,不得公开或者泄露其相关信息。7 .如实记录服务与提供服务证明。社区应真实、准确、完整记录应急志愿者个人基本信息、志愿服务情况、参加培训演练情况、表彰奖励情况、评价情况等信息。社区应急志愿者需要志愿服务记录证明的

15、,社区应当依据志愿服务记录无偿、如实出具。8 .意外情况终止应急志愿服务。社区应急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若受到意外伤害,社区应立即终止其志愿服务,并积极协助医疗救治和保险理赔。(二)志愿者权益保障社区应急志愿者享有以下权利:(1)参与应急志愿服务活动,参加应急服务培训复训和演练;(2)获知关于应急志愿服务的真实、完整、准确的信息以及在服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3)对社区应急志愿服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4)在非应急状态下,经书面申请后可退出社区应急志愿服务队伍;(5)在自身权益遭受损害时,及时获得司法救助;(6)享受适当补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及其他相关优惠政策;(7)其他依法享有的权利。(三)经费保障1 .专项资金。社区应急志愿者日常培训、演练和参与应急救援,按照“谁组织、谁保障”的原则,根据相关规定提供应急专项资金保障。2 .社区应急备用金。社区提取工作经费中的一定比例,设立应急备用金,用于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产生的相关支出。3 .多元筹资。开展社区应急志愿服务工作经费通过财政补助、政府应急准备金、志愿服务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社会捐赠等多渠道解决。(四)必要补偿与保险保障1.必要补偿。对社区应急志愿者参与应急志愿服务产生的交通、食宿、通讯费用,以及自带设施装备的使用损耗等相关费用,应当给予必要补偿。4 .保险托底。为实名注册社区应急志愿者统一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