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2218002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1、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 和共同决定2、回顾历史,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最根本原因是3、世界人口增长的最快速时期是 4、目前各大洲人口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5、目前各大洲人口增长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6、 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 ,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 7、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速的主要原因是 8、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 9、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会带来什么问题10、自然增长率=11、人口增长模式的三类型(按发展顺序) 12、 原始型的特点 出生率、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传统型的特点

2、 出生率、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代型的特点 出生率、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13、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 ;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 ;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阶段14、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 禾廿15、 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 和16、 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 ;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17、 二战后, 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 由人口迁入地变为人口迁出地18、 我国人口迁移,80年代中期以前的特点 ,方向 ; 80年代中期以后的方向 ,原因。19、新中国成立后,始终是人口迁出地的省份 20、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

3、的影响 2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 是主要因素23、 我国古代出现三次人口南迁,主要原因与 有关24、 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可以用 表示,重要指标是 25、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比的是 ,与环境人口容量成反比的是 26、 “木桶效应”揭示,决定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数量是最 的资源27、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叫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形态的形成与 相关。平原地区城市形态是 ;兰州的城市形态是 ;重庆地处 和

4、交汇处,城市形态为 2、 城市内部因 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分区。各功能分区之间界线 3、 城市中最广泛的功能分区是 。中高级住宅主要分布在城市的 ,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一般是 住宅区的分布地。4、 商业区多位于 ,主要为或分布。5、 中心商务区不但是 中心还是中心6、工业区的布局原则 7、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叫8、 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中, 是主要因素。9、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 每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 主要取决于 。影响土地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10、一般情况下,由市中心到郊区的功能区分布 11、 城市等级通常是以 来划分的,可划分为 12、 小

5、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 、级别,服务范围 ;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 、级别,服务范围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 ,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 ;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 ,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 。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地国际的城市的服务范围是。13、 城市化的标志。14、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可以用 来表示。它体现了 。15、 城市化发展的推力有 等,拉力有等。16、 城市化进程可分 、三个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的是 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的是 阶段。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 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的是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的是 阶段。17、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区别国家类型所处阶段起步时间目前速

6、度发展水平城市人口比重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18、城市化带来的主要问题 19、 人们在城市化中引入了生态的概念,提出建设和发展 的目标。一方面,另一方面第三单元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1、 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 ;二是2、农业区位选择就是 3、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4、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 、 的结果5、 混合农业主要是 和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6、 既是世界小麦主要供应国,还是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7、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的类型 ,主要分布在 8、分布在亚洲季风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9、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是 10、 亚洲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地形 ;气候;人口 11、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

7、点: 12、 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 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 13、 国外的商品谷物农业的经营方式是 ;我国东北和西北也有商品谷物农业,但经营方式是 14、 商品谷物农业的作物以 为主15、 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是 ,主要分布在该国的 ,这里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生产。16、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仃、美国农业的特点: 化、化、化18、 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 、19、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 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 ,牧牛为主有 ,牧羊为主有 20、 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 气候区21、 大牧场放牧业具有 、的特点22、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23、

8、 乳畜业是随着 发展而形成的面向 的化、化畜牧业地域类型,产品是。24、乳畜业发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25、 乳畜业的饿分布地区,大多紧邻 ,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有奶牛农场分布在 26、 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 、27、有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的国家是 28、 影响下列农业的主要因素:江南丘陵的茶树 、河西走廊的粮面 ,海南的天然橡胶 ,横断山脉的立体农业 ,29、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的共性是 30、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和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共同发展条件 31、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属于 农业。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1与农业相比,工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 ,这使工业生产在区位选

9、择上比农业 2、工业区位选择的目的是 3、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4、不同工业类型的布局工业类型布局地举例(至少一例)原料指向型工业市场指向型工业动力指向型工业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技术指向型工业5、 鞍钢区位;宝钢区位6、 科技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 (增强或减弱),交通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 (增强或减弱),原料、燃料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 (增强或减弱),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 (增强或减弱),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 (增强或减弱),信息通达性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 (增强或减弱)。7、钢铁工业区位的变化 8空气污染型工业的布局原则 ,水污染工业的布局9、工业集聚、工业联系、工业地域、工业城市

10、四者之间的关系10、工业联系的种类11、工业积聚的原因:12、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以 基础,以目的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主要是 (哪种工业联系)13、 我国的钢城 、石油城 、汽车城14、工业分散的原因15、传统工业区,例如 、,是在基础上,以 、等传统工业为主,以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16、 传统工业目前普遍面临 、等问题。仃、德国鲁儿区兴起的条件: 18、鲁儿区衰落的原因 19、鲁儿区综合整治的措施(主要方面)20、 新兴工业区是以 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列如 、21、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以 为独特的发展模式。22、美国硅谷兴起的区位因素 23、高新技术工业和传统工业的比较:咼新技

11、术工业传统工业科技人员比重产品增加值生产增长速度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研发费用24、美国硅谷是以 工业为主导25、从环保角度看,水泥厂的布局原则 化工厂的布局原则印染厂的布局原则钢铁厂的布局原则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方式优点缺点铁路运输运量、速度、运费、受自然因素影响、连续性造价、短途运费公路运输周转、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运量、成本水路运输运量、运费速度、灵活性和连续性、受自然因素影响航空运输速度运量、运费管道运输和合一为一的运输方式。连续性投资、灵活性2、 交通运输方式正在向 、方向发展。3、 集装箱运输的出现,标志交通运输向 方向发展。4、 交通运输网中的 和是交

12、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5、 对南昆铁路建设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有 、6、南昆铁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7、 交通条件对聚落 的影响很大,表现在 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8、 我国“火车拉来的城市” ,日本的科学城 9、 一个地区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的影响至关重要10、 山区的商业网点的密度 平原商业网点密度。11、 商业网点建在市区环路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是以 为原则;商业网点建在市中心,符合 原则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必须解决 的矛盾,促进人类与环境统2、历史上出现了以下一些人地关系思想,按时间顺序排列:改造自然、崇拜自然、征服自然、

13、人地协调3、 人类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只能机械的进行迁移, 以逃避自然的惩罚, 是时期。4、 人类对人地关系有了科学的萌芽,是 时期5、玛雅文明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6、 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是 时期7、 当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8、 资源短缺是社会发展的瓶颈,短缺的主要资源有 、等9、 生态破坏的表现在 、等10、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叫 11、环境污染的形成 12、 环境污染的发生,与 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 13、 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的教训是惨痛的14、全球性环境问题有 、15、 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乡村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16、 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 带来的环境问题仃、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严重的原因 18、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是在中产生,必须在 中解决19、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20、 可持续发展是在 1987年报告中提出的,1992年6月的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探讨走向实际行动21、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内涵 、,其中,是基础,是条件,是目的22、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 、23、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4、全球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