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校外专项练习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156213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校外专项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校外专项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校外专项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校外专项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校外专项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校外专项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校外专项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校外专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根据古诗选择正确的答案。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这首诗的作者是()A.宋叶绍翁B.唐杜牧C.宋苏轼2诗中“坐”的意思是()A.乘;搭B.背对着某一方向C.因为3“”应填的诗句是()A.白云生处有人家B.白云深处有人家C.江上秋风动客情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A.对深秋山林美景的喜爱B.对祖国的热爱C.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洞庭美:望洞庭1了解洞庭湖,填写。洞庭湖:位于今_北部,是_流域的湖泊。2理解前两句,选择。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和”字表现的是(_)之美。A潭水映月B水月

2、交融“镜未磨”表现的是(_)之美。 A宁静朦胧 B混杂清朗3理解后两句,填写。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句中,“白银盘”“青螺”从形与色上描写了_与_,表现出秋夜中的山水给人的感觉,比喻贴切,耐人寻味。西湖美:饮湖上初晴后雨1理解诗中前两句写景的诗句,连线。水光潋滟细雨迷茫,群山缥缈山色空蒙碧波荡漾,波光闪动2说说苏轼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这样的比喻好在哪里。_长江美:望天门山1填写。天门山:今安徽_山与_山的合称。两山隔江相对,像_。楚江:长江中下游部分河段在古代流经_地,所以叫楚江。2理解诗意作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断”与“开”,“流”与“回”,突出了山势的险峻和水流的

3、湍急。(_)“孤帆一片日边来”形容风急浪高,一叶孤舟高得像从日边而来。(_)作者描写的天门山给人雄奇的感受。(_)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1)下列对诗句中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碧玉:碧绿色的玉B.妆成:装饰,打扮C.绦:用丝编成的绳带D.裁:栽种(2)用“”画出描写柳枝的诗句。这句话采用的修辞手法,把下垂披拂的柳枝比作,突出它的轻柔美。(3)同学们,你知道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吗?(4)仔细观察图片,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写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所描绘的画面。(5)赞美春天美丽景色的古诗有

4、很多,课外你还积累了哪些?请默写出一首来。3. 古诗阅读。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1“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的“清明”是指( )A.清澈明净B.清醒明白C.二十四节气之一2“路上行人欲断魂”中“断魂”是对行人的( )描写。A.动作B.神态C.外貌3诗中用“欲断魂”形容行人悲伤愁苦的样子,请你写出两个表示“悲伤愁苦”意思的成语。_。4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的“雨纷纷”既形容春雨,也形容人的情绪。(_)(2)“借问酒家何处有?”是诗人杜牧向牧童打听哪里有酒家。(_)(3)“牧童遥指杏花村”中“遥指”

5、是摇着手指。(_)4. 根据饮湖上初晴后雨完成以下练习。1默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_,_。_,_。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_3按要求写诗句。(1)诗中写西湖晴天景色优美的句子是:_。(2)诗中写西湖雨天景色美好的句子是:_。4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_5. 课内阅读。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结合诗句,写出下列字词在诗句中的意思。(1)山行:_(2)坐:_(3)红于:_2诗中最能反映诗人喜欢大自然及其原因的诗句是_。3山行描写了美丽的枫林景色,如果让你根据诗的内容画一幅画,那么画上至少应该包括_、_、_、_。6. 阅读,回答问题。梅 花

6、崔道融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1结合首联、颔联的内容,简要分析本诗中梅花意象的内涵。_2结合本诗运用的表达技巧,简要分析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_7.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1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的“清明”是指()。A.清澈明净B.清醒明白C.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4月4、5或6日2“路上行人欲断魂”中“断魂”是对行人的()描写。A.动作B.神态C.外貌3诗中用“欲断魂”形容行人悲伤愁苦的样子,请你写出三个表示“悲伤愁苦”意思的

7、成语。_4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的“雨纷纷”既形容春雨,也形容人的情绪。()(2)“借问酒家何处有”,诗人问酒家,是想“借酒消愁”。()(3)“牧童遥指杏花村”中“遥指”是摇着手指。()5你知道清明节里有哪些习俗吗?把你知道的写下来。_6清明这首诗意境特佳,诗句极美,可以改成各种体裁。请你试着将下面的独幕短剧剧本补全。时间:_幕景:雨纷纷地点:路上人物:_ _表情:_动作:遥指台词:_杏花村8. 课内阅读。望洞庭湖光秋月_,_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3“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

8、盘里一青螺。”这两句诗中的“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指( )A.月光 洞庭湖B.洞庭湖 君山C.洞庭湖 青海螺9. 课内阅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1这首词的题目是作者是朝诗人2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一句话的意思。_3诗词表达的诗人的情感是_10.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题目。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2“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3“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4

9、“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11. 课内阅读。赠刘景文宋 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1)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_的。诗的前两句_,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_的萧瑟景象。后两句_,揭示赠诗的_。( )A.宋轼;写景色;秋天;议景;原因B.刘景文;写景;秋末冬初;议景;目的C.刘景文;议景;秋末冬初;写景;目的(2)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_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_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_和_。( )A.橘黄橙绿;松柏;高尚品格、坚持的节操B.橙黄橘绿;松柏;高尚品格、坚贞的节操C.橙黄橘绿;松柏;不畏严寒、与众不同(3)作者眼中的冬景

10、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_,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_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_、_,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A.人到老年;收获成功;乐观向上、继续努力B.人到青年;大有作为;淡泊名利、安居乐业C.人到壮年;大有作为;乐观向上、努力不懈(4)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_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_景象,显露了_,给人以昂扬之感。( )A.悲秋;丰硕;勃勃生机B.悲秋;美丽;喜人的果实C.赞秋;凄凉;悲秋1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1、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下列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芦芽:芦苇的嫩芽B.蒌蒿:一种高大的树木C.欲上:想逆江而上D.河豚:一种肥而味美的鱼,有毒(2)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描写的是时节的景物。(3)请你展开想象,描绘“竹外桃花三两枝”所展现的美景。(4)下列对诗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作者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B.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然后,由江中写到江岸。C.诗的前两句咏画面的景物,后两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D.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在于作者用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13.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这首诗的作者是,诗歌写的是惠崇的一幅描绘的画,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的景物有,动的景物有,诗人从这些景物感受到到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