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32中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2154663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32中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合肥32中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合肥32中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徽省合肥32中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徽省合肥32中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32中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32中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安徽省合肥32中高一(下)期中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若 ab,则下列正确的是()Aa2b2BacbcCac2bc2Dacbc考点: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专题:证明题分析:由不等式的运算性质对四个选项逐一判断,即可得出正确选项,结合特值法排除错误选项解答:解:A选项不正确,因为若a=0,b=1,则不成立;B选项不正确,若c=0时就不成立;C选项不正确,同B,c=0时就不成立;D选项正确,因为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不等关

2、系与不等式,求解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不等式的运算性质,能够根据这些运算性质作出正确判断2(4分)已知集合M=x|x240,N=x|x0,则MN等于()Ax|x2Bx|x2CNDM考点:交集及其运算专题:常规题型分析:由题意集合A=x|x240,B=x|x0,利用一元二次不等式解出集合A,从而求出AB解答:解:集合A=x|x240,A=x|x2或x2,B=x|x0,AB=x|x2;故答案为 B点评:此题考查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集合间的交、并、补运算布高考中的常考内容,要认真掌握,并确保得分3(4分)在ABC中,若A:B:C=1:2:3,则a:b:c等于()A1:2:3B3:2:1C2:1D1

3、:2考点:正弦定理专题:计算题;解三角形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结合A:B:C=1:2:3,算出A=,B=且C=,从而得出ABC是直角三角形由三角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定义算出c=2a且b=,即可得到a:b:c的值解答:解:在ABC中,A:B:C=1:2:3,设A=x,则B=2x,C=3x,由A+B+C=,可得x+2x+3x=,解之得x=A=,B=且C=,可得ABC是直角三角形sinA=,c=2a,得b=因此,a:b:c=1:2故选:D点评:本题给出三角形三个角的比值,求它的三条边之比着重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定义等知识,属于基础题4(4分)等比数列an中,a5a1

4、4=5,则a8a9a10a11=()A10B25C50D75考点:等比数列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性质知a8a9a10a11=(a5a14)2,由此利用a5a14=5,能求出a8a9a10a11的值解答:解:等比数列an中,a5a14=5,a8a9a10a11=(a5a14)2=2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和应用,是基础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解答5(4分)(2006广东)已知某等差数列共有10项,其奇数项之和为15,偶数项之和为30,则其公差为()A5B4C3D2考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分析:写出数列的第一、三、五、七、九项的和,写出数列的第二、四、六、八、十

5、项的和,都用首项和公差表示,两式相减,得到结果解答:解:,故选C点评:等差数列的奇数项和和偶数项和的问题也可以这样解,让每一个偶数项减去前一奇数项,有几对得到几个公差,让偶数项和减去奇数项和的差除以公差的系数6(4分)函数y=x+(x0)有()A最大值是2B最小值是2C最大值是2D最小值是2考点:基本不等式在最值问题中的应用;函数单调性的性质专题: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分析:由x0,可得x0,利用基本不等式可得=2,从而可得结论解答:解:x0,x0=2当且仅当,即x=1时,取等号x=1时,函数y=x+有最大值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本不等式的运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正确运用基本不等式是关键7(4

6、分)(2009江西)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4是a3与a7的等比中项,S8=32,则S10等于()A18B24C60D90考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专题:计算题分析:由等比中项的定义可得a42=a3a7,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列方程解出a1和d,进而求出s10解答:解:a4是a3与a7的等比中项,a42=a3a7,即(a1+3d)2=(a1+2d)(a1+6d),整理得2a1+3d=0,又,整理得2a1+7d=8,由联立,解得d=2,a1=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和等比中项的定义,比较简单8(4分)在ABC

7、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2+b2=c2+ab,则C=()A60B120C45D30考点:余弦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利用余弦定理表示出cosC,将已知等式变形后代入求出cosC的值,由C为三角形的内角,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即可求出C的度数解答:解:a2+b2=c2+ab,即a2+b2c2=ab,cosC=,C为三角形的内角,C=60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余弦定理,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练掌握余弦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9(4分)在ABC中,b=asinC且c=asin(90B),试判断ABC的形状()A锐角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考点:三角形的形状判断专

8、题:解三角形分析:在ABC中,由条件利用余弦定理化简可得 a2=b2+c2,故ABC为直角三角形,且sinC=再由b=asinC,可得 sinC=,可得 c=b,故ABC也是等腰三角形综合可得结论解答:解:在ABC中,c=asin(90B)=acosB,则由余弦定理可得 c=a化简可得 a2=b2+c2,故ABC为直角三角形,且sinC=再由b=asinC,可得 sinC=,c=b,故ABC也是等腰三角形综上可得,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余弦定理、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属于中档题10(4分)数列1,2+,3+,n+的前n项和为()An+1Bn2+n+3Cn2+n+2D

9、n+1考点:数列的求和专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利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可得此数列的通项an=+=n+1再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即可得到此数列的前n项和解答:解:此数列的通项an=+=n+1此数列的前n项和Sn=2+3+(n+1)1=2+故选C点评:熟练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请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1(4分)已知等比数列an中,a4=7,a6=21,则a8=63考点:等比数列的性质专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直接利用等比中项的定义求解解答:解:在正项等比数列an中,由a4=7,a6=21,得a

10、62=a4a8=16即212=7a8所以a6=63故答案为63点评:本题考查了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考查了等比中项的概念,在等比数列中,若m,n,p,qN*,且m+n=p+q,则aman=apaq此题是基础题12(4分)若不等式ax2+bx+20的解集为x|,则a+b=14考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不等式ax2+bx+20的解集为(,)可知,为方程ax2+bx+2=0的两个根,然后根据韦达定理建立等式关系,解之即可求出a与b的值,从而求出所求解答:解:不等式ax2+bx+20的解集为(,),为方程ax2+bx+2=0的两个根根据韦达定理:+= = 由解得:a+b=14故答案

11、为:1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以及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属于基础题13(4分)一船以每小时15 km的速度向东航行,船在A处看到一灯塔M在北偏东60方向,行驶4 h后,船到达B处,看到这个灯塔在北偏东15方向,这时船与灯塔的距离为30km考点: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根据船的速度和时间求得AB的长,进而在AMB中根据正弦定理利用MAB=30,AMB=45,和AB的长度,求得BM解答:解:如图,依题意有AB=154=60,MAB=30,AMB=45,在AMB中,由正弦定理得=,解得BM=30(km),故答案为3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解三角形的实际应

12、用常需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根据已知的边或角求得问题的答案14(4分)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3n+1,则通项an=考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专题:计算题分析:直接利用公式 可求出数列an的通项an解答:解:a1=S1=1+3+1=5,an=SnSn1=(n2+3n+1)(n1)2+3(n1)1=2n+2,当n=1时,2n+2=4a1,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数列的性质和应用,解题时要注意公式的灵活运用,属于基础题15(4分)已知x,y是正数,且,则x+y的值域是16,+)考点:基本不等式专题: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分析:由已知x,y是正数,且,利用基本不等式x+y=(x+y)=10+即可得出解答:解:x,y是正数,且,x+y=(x+y)=10+=16,当且仅当y=3x=12时取等号x+y的值域是16,+)故答案为16,+)点评:熟练掌握基本不等式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6(8分)已知ABC中,已知a=3,c=2,B=150,求b及SABC考点:余弦定理;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利用余弦定理表示出b2的式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