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县生物医药项目可研报告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2006199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11 大小:10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崇信县生物医药项目可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崇信县生物医药项目可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崇信县生物医药项目可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崇信县生物医药项目可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崇信县生物医药项目可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崇信县生物医药项目可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崇信县生物医药项目可研报告(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泓域咨询/崇信县生物医药项目可研报告目录第一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6一、 强化质量品牌带动6二、 数字赋能绿色转型7第二章 行业、市场分析10一、 机遇与挑战10二、 深化开放合作发展11三、 发展目标12第三章 总论14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14二、 项目建设地点14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14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15五、 建设背景、规模16六、 项目建设进度16七、 环境影响17八、 建设投资估算17九、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7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8十、 主要结论及建议19第四章 产品规划与建设内容20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20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20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

2、20第五章 运营管理模式22一、 公司经营宗旨22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22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23四、 财务会计制度26第六章 SWOT分析30一、 优势分析(S)30二、 劣势分析(W)31三、 机会分析(O)32四、 威胁分析(T)33第七章 法人治理结构41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41二、 董事43三、 高级管理人员48四、 监事51第八章 原辅材料供应52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52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52第九章 环境保护分析53一、 环境保护综述53二、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53三、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56四、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56五、

3、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56六、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57第十章 项目节能方案58一、 项目节能概述58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59能耗分析一览表60三、 项目节能措施60四、 节能综合评价61第十一章 劳动安全生产62一、 编制依据62二、 防范措施64三、 预期效果评价68第十二章 项目投资分析70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70二、 建设投资估算71建设投资估算表75三、 建设期利息75建设期利息估算表75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76四、 流动资金77流动资金估算表78五、 项目总投资79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79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80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80第十三章 经济效益及财务分析8

4、2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82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82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83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84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85利润及利润分配表86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87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89三、 偿债能力分析90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91第十四章 风险评估93一、 项目风险分析93二、 项目风险对策95第十五章 项目总结97第十六章 补充表格99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99建设投资估算表100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0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02流动资金估算表102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03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04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05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06

5、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07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8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09第一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一、 强化质量品牌带动提升品牌建设水平。强化产区环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道地药材认证,加快构建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商标品牌协同发展、互为支撑的中药材品牌体系。坚持名企、名品、名标、名牌、名区联动发展,引导企业开展商标国内、国际注册,提高产品品牌的知名度与市场竞争优势。积极推动区域品牌培育和中药老字号品牌建设,整合品牌建设资源,重点选择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市场潜力大的医药企业进行自主品牌跟踪和培育,打造一批知名品牌产品。完善全流程质量管控。强化种质资源安全和道地药材质量,利用区块链技术加快建立道地(大宗

6、)中药材全产业链质量溯源试验示范基地,落实(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实现中药材全产业链质量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加强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检验、产地环境动态评价、有效成分分析、农药残留量及重金属检测等质量溯源配套服务。强化医药质量监控平台建设,加强临床研究规范性建设和监管,健全医药安全风险监控评估体系,构建涵盖医药原料、医药产品、医药服务等质量标准一体化的共享数据库和可溯源体系,为医药新品种、中成药大品种、医药新业态产品的质量一致性与品质评价服务提供支持。推动企业严格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对标国际国内生产质量管理领先水平,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质量控制技术,构

7、建完善生产制造和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提升重点领域标准制定。支持和引导省内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开展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质量标准和加工技术规范研究、药品质量控制及标准研究等,主导或参与制定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等医药创新成果向标准转化。推进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促进标准体系完善过程中的技术、管理、知识产权等全方位合作。二、 数字赋能绿色转型加速数字赋能生物医药。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深度推进生命科技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挖掘生物医药领域数字化改革的应用场景创新,推进应用于行业性以及特定场景的高价值、高质量工业开发;鼓励企业在合成、筛

8、选、药理、药效、安全评价、临床评价等环节应用数字化研发工具;引导企业在工厂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应用数字化技术,提高精益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积极培育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开展智能工厂培育试点,推广数字化车间。探索医疗机构处方与药品零售信息互联互通,推动构建覆盖疾病诊疗、药品配送、医疗机构收费、医保结算等环节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形成医疗机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保险公司、信息技术服务商等共同参与的互联网医药新生态。加快互联网医院发展,推广健康咨询、在线问诊、远程会诊等互联网医疗服务,规范推广基于智能康养设备的家庭健康监护、慢病管理、养老护理等新模式。推动药

9、品安全非现场智能化监管体系建设,实现药品从原辅料到成品出库前的全链条、全覆盖、全天候、全自动监测,提升药品监管效能。加快绿色升级安全发展。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引导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采用新型技术和装备改造提升生产过程,加快淘汰一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高、环境污染严重、安全风险高的工艺技术和生产设施,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与环保原料,推进绿色产品、工厂、园区等载体建设。深入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管控要求,对新改扩建医药产业项目从源头上加强预防环境污染,从布局上合理选址降低环境风险。探索制定符合实际的差异化环境和安全准入政策,配建危化品仓储、危废集中处理、高效污染治理等安全环保设施,提高安全生产

10、水平。围绕药品生产三废治理共性技术和标准开展攻关,开展深化副产物循环利用、废气、废液、废渣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污染物综合治理。第二章 行业、市场分析一、 机遇与挑战十四五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推进和后疫情时代交汇的特殊时期,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加速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一是全球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加速突破。以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合成生物技术、双功能抗体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生物技术日渐成熟,且与数字技术、材料科学、智能技术等深度交叉融合,远程医疗、辅助诊断、可穿戴即时监测设备等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正在从预防、诊断、治疗等多方面改变着传统医疗模式,为生物医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提供了广阔空间

11、。二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各种疾病风险不断增加,特别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人们对提高生命质量和提升健康水平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尤其在经济内外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生物医药内需增量将明显扩大。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方药彰显中医药抗疫优势,临床疗效确切的现代创新中药竞争力明显。三是共建一带一路与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重大决策部署的深入实施,将加快甘肃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多效利用,深化与东中部地区的科技创新合作,加强与周边省区的经济协作,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多领域、多机制的关联畅通,进一步集聚产业发展要素。宏观形势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

12、来众多新挑战。一是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全球新冠疫情肆虐、地缘政治冲突、全球化遭遇逆流、贸易争端加速等新形势下,全球产业链体系加速分化与重构,技术卡脖子和产业链断供风险大幅上升。二是三医联动改革持续深化。随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药品与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制度化常态化,对部分企业盈利空间造成挑战,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与经营战略转型的步伐亟待加快。三是区域医药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已经走在全国前列;浙江、湖北、四川、云南等省份也纷纷加快产业发展步伐,相继出台专项政策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创新资源与人才争夺进入白热化阶段。二、 深化开放合作发展强化跨区域协同合作。加强与上海、

13、深圳、北京、苏州等高能级医药产业发展区的资源对接、机制对接,深化合作层次,拓展合作领域,建设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跨地区合作交互体系。持续深化与上海张江等东部地区的战略协作,协调推进兰州高新区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研所共建中药经典名方研究院;全力推动陇粤高质量共建大湾区兰白自创区中医药创新发展示范区,实施中药质量保障项目;推动与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合作共建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深化对外高水平开放。深度融入健康丝绸之路建设,大力推动中医药技术、药物、标准和服务全球化,加强海外岐黄中医中心(学院)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单位积极创建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采取市场化方式,与有

14、合作潜力和意愿的国家共同建设友好中医医院。支持企业开展创新药国内外同步注册,开展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优化知识产权产业链布局和国际布局。支持企业加快境外制造中心、原辅料生产基地、营销展示中心等产业链全球布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强投资合作,提升国际市场运营能力,开拓新兴医药市场。积极吸引跨国企业在甘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引导省内企业通过合作开发、技术许可等方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支持企业积极承接国际仿制药、创新药产业转移和创新成果转化落地。三、 发展目标到年,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产业竞争实力明显增强,逐步形成产业布局更优、集聚程度更高、产业规模更大、核心

15、竞争力更强的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化发展新格局,建设成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中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形成特色鲜明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全产业链总规模超千亿。到年,力争建成全国一流的生命科学产业集群、辐射西亚中亚的生物技术与产品研发制造基地,全产业链总规模达到亿。-产业规模逐步壮大。到年,力争全省生物医药全产业链总规模超千亿,年均增长以上。-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到年,争取落地实施-个国家和省级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培育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个以上;重点医药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龙头企业实力显著提升。到年,培育新增-家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家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的骨干企业,家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的重点企业。第三章 总论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