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教学设计分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1771927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么写教学设计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怎么写教学设计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怎么写教学设计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怎么写教学设计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怎么写教学设计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怎么写教学设计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么写教学设计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么写教学设计分析一、课前系统部分(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 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 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 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 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二)学生分析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 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2)分析学生存 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 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

2、实施 策略。 A 、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 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 而不是教师 有没有完成任务。 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 但格式必须注意 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 “通过 , 学习,能说出 , ” ,“通过, 学习, 能分析归纳, ” ,而不是“使学生掌握 , ” “教会学生, ”等表述方式行为 条件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如“通过收集资料” “通过观看影片 , ” “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 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表现程度

3、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 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 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比如自 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 ,能够背写出(行为动 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 ,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 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 、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根据标准 ,结合学生 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 按照教学内容, 由低到高,由易到难, 设计具有不同要求、 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如南京市溧水县教研室的周红英老师把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一课的教 学目标设计为: (1)知识与能力: A . 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大思想家、教

4、育 家孔子的“仁” 的学说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 学生能了解思想家老子及其辩 证法思想;学生能了解“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 B. 通过学习,学 生能列表归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形成利用图表表 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运用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解释历史现象, 并将春秋战 国时期的政治、 经济与思想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培养运用历史知识, 解决历 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A . 学生能通过收集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及诸子百家的相关资料, 编讲历史故事或编演历史短剧, 再现历史情景, 产生对 历史的认同感。 B. 学生能通过列表归纳、 分组讨论等

5、方法进行合作和探究性学 习,理解和运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 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培养 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 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 言论,学生能正确对待学习,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 B. 通 过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学生能感知 “百家争鸣” 促进了战国时期学术思想 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C、过程与方法是什么?对于过程与方 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 以前写过程与方法, 往往写的是: 讨论法、合作探究、 资料收集等, 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根本不能作为学生要获 得的能力目标。 三维目标中过

6、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 如搜 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 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 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 “学会如何探究”。(这是以前教学的 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 学生应该学会基本的历史思维的方法)(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2)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难点。(五)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部分的写作要求: 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 与技巧。(六)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 (1)教学环境的设 计与准备。(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二、

7、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部分课前探究部分的写作要求: 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 备和探究的方案。(二)导入新课部分导入新课部分的写作要求: 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 教学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三)师生互动部分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 结构(板书结构)。(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此外,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 6 个要求:(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 位。(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 问题。(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 学安排。 (5)对教材

8、内容作适当的处理, 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存逻辑联系及 育人作用。(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 组活动。(四)课堂总结部分课堂总结部分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 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 (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 及复习巩固方案。(五)课后作业部分课后作业部分的写作要求:每节课设计 10 道单项选择 题(选择题突出对教材知识点的记忆、理解与掌握) ,1 道材料解析题(材料解 析题突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1 道问答题(问答题突 出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比较、评价能力。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教学

9、后记部分教学后记部分的写作要求: ( 1) 评价出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 ( 2)对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及 时的修改、补充、完善。(3)写出你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反思的主要内容 有 教学目标实现了没有? 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了吗? 通过什么方式转化? 有没有创造性地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最 突出的亮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在哪里? 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进 的策略一、什么是教学设计1、概念界定 过程规划说 方法说 技术说2、概念阐释 教学 设计 教学设计3、教学设计的层次 依据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分层 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 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 以“

10、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依据系统论的观点分层 以教学系统为对象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 以教学过程为对象的层次教学过程设计 以教学产品为对象的层次教学产品设计 依据教学过程的不同要素为中心而进行的教学设计分类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以“资源”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二、为什么要进行教学设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三、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操作步骤)(一)、课前系统 包括下列六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1、教材分析(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和本单元中的地位与作用。2、学生分析(学习需要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对学生有什么的分析)

11、。 (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对学生缺什么的分析)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障碍 的分析)。3、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师还要注意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第一种:从教师教育的角度提出的目标。(把教师作为主体) 举例:“使学生掌握, 知识”、“教会学生 ,技能” 、“培养学生 ,能力(习惯) ”等等。 第二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提出的目标。 (把学生作为主体)举例: “通过学习, 能说出 , ” 、“通过学习,能理解 , ” 、“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 , ” 、“通过 学习,将形成 , ” ,等

12、等。显然,第一种表述方法, 是把学生置于一种非自主性的被动客体地位, 难以激发 其学习热情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第二种表述方法, 是以学生为主体, 从人文关 怀的角度,多运用赋予情感、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4、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2)教学难点。5、教学方式 确定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教学策略、方法与技巧。 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第一,依据教学的具体目标与教学内容。 第二,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三,依据教师本身的素养。 第四,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6、教学环境和教学用具 (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二)、课堂系统

13、 包括下列四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1、课前探究设计 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问题与方案。2、新课导入设计 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导语。教学导语的设计要围绕“凝神、起兴、点题”三个 方面的作用而进行设计。3、教学结构(板书结构)设计(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 。(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不要搞表格)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只是设计,而不是学生的具体活动)。 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4、课堂总结设计( 1)设计出针对知识目标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 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三)、课后系统1.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2、对教学设计的评价 教学目标实现了没有? 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了吗?通过什么方式转化? 有没有创造性地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在哪里?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