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操作规程模板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1770932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操作规程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化工操作规程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化工操作规程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化工操作规程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化工操作规程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工操作规程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操作规程模板(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业文件安全操作规程编 制:?审 核:?批 准:?20110320发布20110401实施目录目录 011 岗位名称、任务、管辖范围 022 岗位定员及分工 023 岗位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024 工艺流程 014.1 工艺流程图及工艺过程简述4.2 化学反应方程式4.3 岗位工艺指标一览表025 工艺操作方法及处理方法 026 紧急停车程序及处理方法 057 故障或事故名称,可能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058 主要生产设备8.1 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8.2 设备巡回检查、维护保养制度及原始记录 069 化学品性质及有毒有害物质容许浓度 0610 操作过程注意事项 0711 主要安全设施及使

2、用管理制0712操作人员权利、义务及交接班制度071 岗位名称、任务、管辖范围 本岗位为氯化氢生产岗位。是以氢气、氯气为原料合成氯化氢气体,并使氯 化氢气经降温后输送至三氯氢硅合成岗位。本岗位主要包括?2 岗位定员及分工本岗位设车间主任?名, 岗位?个,定员及分工情况如下4 岗位工艺指标4.1氢气纯度98% ;氯气纯度99.5% ;氯化氢气纯度85-94% ;氯化氢气中含氯0.04% ;点火前炉内含氢0.4% ;氯气:氢气1:1.1-1:1.154.2氢气接收压力0.25MPa;氯气接收压力0.2MPa;氯化氢气送出压力0.10-0.18MPa4.3点火时氢气压力0.08MPa;点火时氯气压力

3、0.08MPa4.4氮气含氧0.1%4.5 空气含氢报警值=2%4.6 作业场所动火0.2%5 工艺操作方法及处理方法5.1 开车操作5.1.1 开车操作(1) 在点火前除完成对合成炉各部位检查准备工作外,还应通知制氯、液氯汽 化、氢硅合成岗位做好相应的开车准备。(2) 检查氢气、氯气、氯化氢气系统各阀门开关位置是否正确;分析氢气、氯 气含量是否合格。(3) 在点火前阀位应处的位置:进出氢气、氯气、氯化氢气缓冲罐的阀门处于 开状态;各缓冲罐的排空、取样阀门处于关状态;氢气、氯气进合成炉的阀门处 于关状态;氯化氢气去缓冲罐的阀门处于关状态,去尾气系统的阀门处于开状态。(4) a.检查各仪表状态,

4、开尾气水喷射泵。b. 开循环水、循环冷冻水并检查其温度及循环情况。c. 排净冷却器、吸收器的存酸。(5) 炉系统抽空,开水喷射泵并检查炉系统密封情况,检查阀位情况,此时阀 位是合成炉至氢硅的阀位处于关闭状态,至制酸系统的阀处于开启状态,关闭炉 门,使空气从炉氢气入口管口f炉体f一级石墨冷却f二级石墨冷却f石墨吸收 器f水喷射泵,每次点火前负压空气置换30分钟以上方可转入点火阶段。(6) 上述准备工作完成后方可进行点炉操作。5.1.2点炉:(1) 打开炉门,先分析合成炉内含氧小于04%V/V后,将氢气软管移离炉门空 旷处,微开氢气阀门置换出软管内的空气,用手测试氢气排量适中后迅速用火柴 引燃纸火

5、把,从上风向逼进氢气软管口,引燃氢气,在迅速将软管与炉氢气管连 接牢固,与此同时室内操作人员应迅速微开氯气阀门,并使火焰稳定。(2) 火焰稳定后关闭炉门,调节尾气真空度,并根据火焰的颜色(黄白色为正 常)逐渐开大氢、氯气阀使之达到生产产量的要求。(3) 通过对氯化氢气中含氢量的分析,使含氢量维持在8%v/v,以保证合成过 程是氢气过量的,并使氯化氢气中含氯W0.04%v/v。(4) 点炉20分钟后取样分析炉气中氯化氢纯度,当氯化氢纯度达到80-94%v/v 时,缓慢打开供氯化氢气阀,通过调节去制盐酸系统阀的开度维持系统压力在 0.10-0.18MPa,通知氢硅岗位开始接收氯化氢气,当氢硅开车正

6、常后,逐渐关闭氯化氢去制酸系统的阀,停水喷射泵。(5)若点炉失败,应开大尾气真空对炉内进行抽空,20 分钟后方可打开炉内及 拆下氢气软管并按前述进行空气置换,严禁在未按本规程进行完真空处理及置换 情况下进行二次点炉,以免发生炉系统氢气爆炸。5.2 大检修后开车(1)应先将氢气系统用氮气进行置换至含氧低于 2v/v 后,再引入氢气进行氮 气置换,至含氢98%v/v后,方可转入点炉阶段,氢气缓冲罐至合成炉段的管 道置换时应将软管举至炉门 2 米以上处放空,此时不应进行炉系统抽空。(2)氯气系统置换可用氯气直接进行,置换出的气体通过尾气管进入尾气吸收 直至系统含氯达到99.5%v/v后,停止置换,转

7、入开车点炉阶段。(3)氯化氢系统置换,通知氢硅岗位关氯化氢进氢硅系统总阀,开氯化氢管道 排空阀,关合成炉氯化氢送出阀,开氮气置换阀置换至氢硅处含氮98%v/v, 停氮气置换,再用空气置换15分钟,关闭空气进出阀,转入开车点炉阶段。5.3 正常开车操作(1)始终控制火焰颜色为黄白色,当火焰颜色为黄绿色时,说明出现过氯现象, 这时应缓慢调大氢量或调小氢量,但无论是调整氢还是氯的阀门都要切忌不要在 短时过快、过大量的进行调整,以免出现炉内一段时间过氢、一段时间过氯从而 形成爆炸性气氛,引发炉内化学性爆炸,合成反应是要求氢气始终是处于氢气过 量的反应,但为了控制不必要的氢气浪费,应每 15 分钟分析一

8、次氯化氢中含氢 量,以控制氯化氢中含氢为8%v/v。(2)通过调节进炉氢、氯气阀维持系统压力在0.10-0.18MPa。(3)为保证一级石墨冷却器的寿命,应通知调节渡槽循环水量控制合成炉至一级石墨冷却器入口端的温度W120C。5.4 正常停车操作(1)接停车令后通知氯气化岗位关闭液氯储罐的出料阀和氯气汽化器加热阀, 待氯气压力用至低于0.08MPa时,迅速关闭进炉氢、氯气阀,然后再关闭供氯化 氢气阀,开制酸系统阀,开水喷射泵。(2)停车抽空 20 分钟后,再打开炉门拆下氢气软管进行空气置换 30 分钟以上。(3)观察氯气缓冲罐压力,如若升高时应用石灰水进行排压吸收,以防压力升 高造成事故。(4

9、)通知制氢、氢硅、氯气化岗位停车完成。(5)在开、停车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氢气、氯气压力,超高时通知对氯、氢缓冲 罐进行泄压处理。氯气用石灰乳进行吸收,氢气通过放空管进行排空。6 紧急停车程序及处理方法(1)如遇停电、停循环水、停循环冷冻水、系统泄漏、防爆膜破裂、炉体爆炸、 氯气、氢气供应中断、炉压失控、火焰颜色失控及其它使生产无法进行的突发事 件应进行紧急停车。(2)迅速关闭进炉氢、氯气阀进行紧急停车。(3)紧急停车后,应迅速转入正常停车后的处理步骤,并通知氯汽化、制氢、氢硅岗位。7 故障或事故名称,可能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序号故障或事故名称可能发生的原因处理方法1放空管氢气着火,管道或阀门泄漏

10、应缓慢切断气源,进行灭火。如因气 源阀门关不严,仍在着火时,可采用 惰性气体灭火。若因放空管或其它地 方泄漏着火且气源不能切断时,现场 还有其它明火或温度咼于400C炙热 表面时,不应急于将氢气火焰扑灭, 如果将氢气火焰扑灭,泄漏出的氢气 将会遇火场的明火或咼温炙热表面而 发生二次燃爆从而酿成不可收拾的后 果,如果因气源阀门关不严,仍在着 火时,应先把气源阀门关到最小,再 将火场明火和温度咼于400C的炙热 表面迅速扑灭和进行降温冷却,当确 定着火现场周边无其它明火及高温炙热表面(V400 C )时,再用湿被子等 将明火捂灭,随后应迅速将泄漏点处 理好,以免发生爆炸。2氯气泄漏管道或阀门泄漏当

11、发生少量氯气泄漏时,应正确佩戴 防毒面具,用蘸有氨水的面纱棒去寻 找泄漏点,并根据情况作出处理判断 并实施。当发生重大氯气泄漏时,应 迅速佩戴空气呼吸器,立即停车并启 动事故应急预案。3氯化氢气泄漏管道或阀门泄漏当吸收氯化氢的水饱和发生氯化氢气 泄漏应进行排酸补水处理,当因设备 管道发生泄漏应进行停车处理。4567898 设备巡回检查、维护保养制度及原始记录8.1 本岗位所属设备、管道、阀门、仪表等生产设施应经常清扫,保持清洁。油 漆保温完整。8.2 所有设备按工艺流程逐项检查,认真填写操作记录。8.3 如发现异常现象,应当班及时处理,认真做好记录。如当班处理不了,应及 时汇报上级领导,请示办

12、法。如遇重大隐患或紧急情况威胁安全生产时,应立即 采取措施或紧急停车,并及时上报。8.4 岗位设备实行包机制,做到本岗位台台设备有人负,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9 有毒有害物质容许浓度本装置使用的原料氯气为剧毒化学品,氯化氢气体为有毒品,设计中除注意 加强工艺管道、设备的密闭外,主要生产装置的检测、控制等操作主要在控制室 内进行,操作人员接触有毒介质机会相对不多。即便如此,仍采取了一定的防护 措施,如控制装置内有害物质的浓度低于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并在主要检测点 安装了报警装置。如有超出,装置安全技术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确保 有害物质浓度在容许范围内。物质名称最高浓度mg/m3时间加权平

13、均容许浓度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 浓度mg/m3氯气1无资料无资料氯化氢7.5无资料无资料10 操作过程注意事项10.1 上班前应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10.2 当发生被氯气、氯化氢气呛伤,应迅速使被呛伤者脱离被污染的现场至空 气清新处。身体平躺并保暖,严重时给予人工呼吸并联系就医。10.3 排凝酸时,当酸溅入眼中或皮肤上时,应迅速用清水进行清洗。10.4 当发生氮气、氢气造成的窒息事故时,施救者应佩戴空气呼吸器进行施救, 对被救者所在场所给予通风置换或将被救者转移至空气清新处,给予人工呼吸并 联系就医。10.5 检修时,动火应办理动火证。11 消防、防护器材使用制度 根据“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14、”方针精神,在采取一系列防火措施的同时,还 应加强和完善消防设施。11.1 健全和完善消防给水网,配备足够的消防用水。11.2 根据标准要求,公司在厂区内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主装置厂房内选用二 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四氯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11.3 装置四周由全厂统一考虑设置消火栓,接雾化水喷嘴。11.4 每位职工能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和防护器材,提高事故自救和自护能力。12 操作人员权利、义务及交接班制度12.1 操作人员权利 操作人员有权了解本岗位的危险因素和应急措施; 危险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 紧急撤离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权;获得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权;获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权利。12.2 操作人员义务12.2.1 积极参加安全活动,学习安全技术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 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经安全技术教育考试合格方可上岗进行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