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科技发展规划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1714842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科技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医院科技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医院科技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医院科技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医院科技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科技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科技发展规划(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医院科技发展规划    改革开放政策为科技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强化了“科技兴国”的观念。也为传统中医药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近年来,我院积极倡导科技兴院, 十分重视医院内涵建设, 突出中医特色,抓好人才培养,推动重点专科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医院建设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今年是“九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的医学科技水平, 推动医院科技进步,特制订 XX-医学科技发展规划。   

2、  一、加强重点专科建设, 促进医疗技术水平提高     加强医院的重点专科建设, 逐步形成优势和特色,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我院确立了肛肠科、口腔科、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为重点建设专科,目前已初具优势,到年,各重点专科将建成融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在市内及周边县享有较高声誉的特色专科。今后年,医院将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优先满足重点专科发展的需要。     、优先安排重点专科人员外出进修和学1/18术交流,鼓励和支持学科带头人外出考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使他

3、们了解本学科国内外最新进展和学术动态。     、优先满足和培养重点专科人才,根据重点专科梯队需要,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在进修、深造、科研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 为他们掌握高尖技术创造良好环境。定期邀请省中医院、省口腔医院、省肿瘤医院的专家教授来我院会诊、手术、讲课。明确要求重点专科的医疗骨干充分掌握本学科中、西医最先进的诊疗技术,熟练解决本学科的疑难病症。     、优先考虑重点专科设备配置,在一定的资金范围内,首先保证重点专科设备的更新,添置。今后5 年,医院准备添置新一代, 800max 光机,进口自动生化分析

4、仪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 pcr 等新技术、新设备,为重点专科提供新的检测手段。口腔科装备 6 台先进的全电脑控制的连体式牙科综合治疗机、铸造机、烤瓷炉、种植机、光固化机、超声波洁牙机等系列国产、进口成套的配套性设备,中西医结合肿瘤科配备介入治疗肿瘤所需要的各种设备,肛肠科购置肛门压力仪、 肠镜、多功能微波治疗仪等先进设备,为开展各种高难度专科医疗服务提供可靠保证。 对重点专科房屋进行改造、装修,待医院新建的综合楼下半年投入使用时,我院的重点专科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努力开创一种“院有重点,科有特长,人有专长“的欣欣向荣的新局面。为医院技术水平的提高增添活力。    

5、  二、积极培养人才,努力提高全员素质      人才是科学技术的载体, 市场竞争、科技-范文最新推荐 -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兴院,关键是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积极为科技人员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在人才培养和提高全员素质方面,我们将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注重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一项关系到提高医院各级人员整体素质和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工作。 我们将根据我院卫技人员的现状和业务特点, 分层次地制定全院继续教育实施规划。对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卫技人员、各科主任,继续教育的重点放在使他们了解国内外最

6、新进展和动态, 重点安排他们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和参观考察,对于各科中青年业务骨干则有计划有目的安排外出进修学习,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并由医院承担外出进修人员的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 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对学历层次较低的卫技人员,医院鼓励他们参加成人高考和自学考试,以提高他们的素质。      、抓好业务人员的基础培训。 对中青年卫技只员从抓基本素质入手,通过举办基础授课,专题讲座、操作练习、书面考试等方法,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护理部门每年组织护士进行中、西医26 项技术训练,定期组织“三基本”考试,通过组织“三基本”学习,训练和考核

7、,巩固医务人员的基础理论,提高他们实际操作能力。 进一步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和要求, 较快地提高中青年医技人员的业务水平,使优秀人才尽快脱颖而出。     三、重视科学研究,促进科技兴院3/18     科学技术是医院发展的根本动力, 医院间的竞争最终是技术和质量的竞争。 今后 5 年,我院将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和管理力度, 使科研工作得到发展。 各科跨世纪学科带头人要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能够独立设计完成科研课题, 制定完善关于论文奖励的规定关于科研管理的规定,对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分别给

8、予 100 至 300 元奖励,对有科研课题并取得科研成果者,将给予重奖,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科研管理制度日臻完善,调动全院卫技人员积极性,促进我院科研工作的发展。      在我们走进二十一世纪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 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深入, 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不断的解放思想,积极进取,认真贯彻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及全国技术创新大会精神, 依靠科技进步, 努力将我院建设成为具有中医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    实施五大战略推进国税工作二 00 五年工作思路 2005 年工作思路

9、( 讨论稿 )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新目标, 为税收工作指明了方向; 总局提出的深化税收改革、加强税务基层建设、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等新要求,是基层税收工作的重心; 税收征管工作中出现了市场主体民营化、 税源主体城市化的新趋势, 是国税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认真解决当前国税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是新一年工作中必须努力和加强的重点。基-范文最新推荐 -于对形势的判断分析, 按照总局提出的科学化、 精细化管理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当前国税工作实际, 2005 年,我市国税工作要紧紧围绕新时期税收工作的主题, 以提高税收工作能力和征管工作质效实为目标,建立税源监控、执法保障和绩

10、效考评体系, 着力优化资源配置、税收服务、工作环境、育人机制。 (一)紧扣工作主题。 新时期税收工作的主题就是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这一主题科学总结了税收工作的规律,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税收工作的核心。 它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是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体现。紧扣税收工作的主题, 要正确把握治税与带队的统一、 把握抓改革与抓管理的统一, 坚持连续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坚持前瞻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使国税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提高。 (二)实现两个提高。 一是提高税收工作能力。 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要求, 以提高领导班子

11、的治税带队能力、 国税干部的聚财执法能力、 国税系统的高效征管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基层税务部门的整体税收工作能力。 二是提高征管质效。要树立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和民主管理的新理念,突出科学化、精细化两大特征,实现执法规范、征收率高、成本降低、社会满意的目标。 (三)构建三大体系 一是建立税源监控体系。以使税款实征数不断接近法定应征数为标准,进一步强化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税收监管, 大力开展纳税评估, 加强税收与经济的比对分析,继续完善以“六率”为重点的收入质量考核, 建立重点税源监控5/18体系、税收信用体系和税收管理员制度体系。二是建立执法保障体系。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为

12、标准,以治内与治外相统一、治税与治队相统一为要求, 以推行税收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为重点,以税收信息系统的机控作用为载体,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形成对权力运行的监控体系。三是建立绩效考评体系。以 * 过硬、业务熟练、结构优化、绩效显著为标准,以强化激励约束为手段, 继续深化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能级+绩效”管理办法,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主要内容的客观公正、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 四) 、着力四个优化 一是以提高能力为核心,优化育人机制,实施人才兴税。发展靠人才支撑,政绩靠人才创造。实施人才兴税,是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重要任务, 也是国税工作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

13、择。 因此,必须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强化人才为本的理念, 以解决人才总量不足和人才结构不优的突出矛盾为重点,着力提 * 部队伍的“六种能力”,为不断推进国税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首先要继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把学习作为提高能力基础,全面推行述学评学制、任期目标责任、年度理论业务考试制,建立完善班子建设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奖惩机制和对空缺职位的竞争上岗制度, 提高领导干部管理带队能力; 其次建立一个“全员学习 +分层培训 +能手考试”的人才培育体系, 全面提高队伍的税收管理、税收服务和科技应用能力;第三是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优化劳动组合,建立“能职匹配 +双向选择”的人力资源管理格局,把人员压力转化为人才优势。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探索建-范文最新推荐 -立能级管理制度, 继续开展能手竞赛活动, 形成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机制。 二是以提高征管质效为重点,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基础,是优化征管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