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171384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交通大学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京交通大学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京交通大学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京交通大学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京交通大学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交通大学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交通大学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监测目的1通过对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质进行定期或连续地监测,判断空气质量是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 准或环境规划目标的要求,为空气质量状况评价提供依据;2为研究空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开展空气污染的预测预报,以及研究污染物迁移、转化情 况提供基础资料;3为政府环保部门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开展空气质量管理及修订空气质量标准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二、设计思路1通过环境背景的调查,确定监测和评价的主要污染物;2布设监测网点进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和分析;3对调查和监测结果进行系统分析;4建立和选择评价模式,对大气环境质量现状作出评价。5.流程图:三、调研及资料收集(一)校园概况北京交通大学位于首都

2、北京海淀区与西城区交界处,坐落于北京交通枢纽西直门,边环绕众多世界知 名公司,地理位置极其优越。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北京交大校园建筑现代和古典建筑交相辉映,中西合 璧风格独特。教学区总面积近1100亩,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东西两个校区,教学、科研设施完善,硬 件一流,校园环境优美。北京交通大学主校区位于西直门外上园村3 号,占地面积约50.5万平方米。东校区位于西直门外高粱 桥斜街44号,占地面积约10.8万平方米。两校区相距不到1公里,校园总占地面积约61.3万平方米。(二)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北京交通大学因其地域面积较小,主要受到北京市大气质量的影响。其校内的污染源主要是分布在学 校内的

3、食堂,锅炉房以及机动车辆。食堂主要有:学生一、二、四餐厅,留园餐厅、小小小炒部等。(三)气象资料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2009年为例,全年平均气温14.0C(北京市气象局)。1月-7至-4C, 7月25至26C。极端最低-27.4C,极端最高42C以上。全年无霜期180至200天,西部山区较短。2009年平均降雨量483.9毫米,为华北地区降 雨最多的地区之一。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7、8月有大雨。近期北京市空气质量状况见下表:近两个星期北京市空气质量日报数据(西城区官园监测站)日期监测

4、子站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 级别2010/10/27西城区官园61可吸入颗粒物2010/10/26西城区官园17-空气质量状况II级良I级优I级优I级优2010/10/25西城区官园202010/10/24西城区官园202010/10/23西城区官园982010/10/22西城区官园1002010/10/21西城区官园962010/10/20西城区官园922010/10/19西城区官园722010/10/18西城区官园532010/10/17西城区官园742010/10/16西城区官园622010/10/15西城区官园882010/10/14西城区官园632010/10/13西城区官园6620

5、10/10/12西城区官园352010/10/11西城区官园72可吸入颗粒物II级良可吸入颗粒物II级良可吸入颗粒物II级良可吸入颗粒物II级良可吸入颗粒物II级良可吸入颗粒物II级良可吸入颗粒物II级良可吸入颗粒物II级良可吸入颗粒物II级良可吸入颗粒物II级良可吸入颗粒物II级良可吸入颗粒物I级优可吸入颗粒物II级良由上表可知,北京交通大学周边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因而可以确定我们所需要监测的 指标中应该包含可吸入颗粒物,鉴于实际情况,最后确定为悬浮颗粒物(TSP)。(四)地形资料北京交通大学校区分布如图所示:四、监测项目根据北京交通大学周边大气环境,确定监测项目为悬浮颗粒物(T

6、SP)、二氧化氮(N02)以及二氧化 硫(so2)。五、监测点的布设(一)布设采样点的原则要求1采样点应设在整个监测区域的高、中、低三种不同的污染物浓度的地方;2污染源的下风向作为主要监测范围,布设较多的采样点,上风向布设少量点作为对照;3为研究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采样口应在地面1.52m处。4采样点的周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不应大于30度。测点周围无局地污染源,并应避开数树木及吸附能力较强的建筑物。(二)采样点数目的确定我国空气环境污染例行监测采样点设置数目市区人口 /万人SO2、NO2 或 NOX、TSP4007则本方案设置三个采样点。(三)采样点的布设方法监测区域内

7、的采样点总数确定后,可采用经验法、模拟法等进行站点布设。经典法是常用的方法,特 别是对尚未建立监测网或监测数据积累少的地区,需要凭借经验确定采样点的位置。具体方法有:功能区 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及扇形布点法。根据学校所在地的气象资料,得知秋冬季风向为西北。故选择的三个监测点分别设在东门、明湖西侧以及天佑会堂西侧。如图所示:采样点位置示意图六、采样频率、采样时间及安排采用间歇性采样,连续监测35d,每天采样频率根据实际情况而定。S02、N02每隔23h采样一次;TSP每天采样一次,连续采样。 采样应同时记录气温、气压、风向、风速、阴晴等气象因素。七、采样方法、分析方法及数据处理采样方

8、法和分析方法:根据空气环境监测因子的筛选结果所确定的监测项目,按照空气和废气监测监测项目采样方法流量/ (L/min)分析方法检出下限/ (mg/m3)TSP滤膜阻留法100重量法0.1SO2溶液吸收法0.5分光光度法0.009NO溶液吸收法0.4分光光度法0.01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采样方法及分析方法分析方法、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所规定的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执行。X在数据处理中,对出现的可疑数据,首先从技术上查明原因,然后再用统计检验处理,经检验验证后 属离群数据应予剔除,以使测定结果更符合实际。具体方法如下:(一)二氧化氮(N 02)1原理: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二氧化氮被吸收

9、液吸收后,生成亚硝酸和硝酸,其中亚硝酸对氨 基苯磺酸起重氮化反应,再与盐酸萘乙二胺耦合,呈玫瑰红色,根据颜色的深浅,用分光光度法测定。2仪器三氧化铬一石英砂氧化管、多孔玻板吸收管(装10mL吸收液型)、便携式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 1L min-1)、分光光度计。3采样用一支内装5.00ml吸收液的多孔玻璃板吸收管,进气口接氧化管,并使管口略微向下倾斜,以免当湿 空气将氧化剂弄潮湿时,污染后面的吸收管。以0.3L/min流量,避光采样至吸收液成微红色为止,记下采样时间,密封好采样管,带回实验室当日测定。采样时,若吸收液不变色,采气量不得少于6L。将监测数据记录入下表:NO监测结果统计/ mig

10、/m3 (标准状态)进度监测点编号2时间采样时间温度气压比色结果1比色结果2第天1天佑会堂1232明湖4563东门7894测定 标准曲线的绘制:取6支10mL具塞比色管,按下列参数和方法配制NO标准溶液色列:管号012345标准溶液(ml)0.000.100.200.300.400.50吸收原液(ml)4.004.004.004.004.004.00水(ml)1.000.900.800.700.600.50no2含量 (p g)比色结果(2)样品测定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式:Y=bx+a式中,Y标准溶液吸光度(A)与试剂空白吸光度(A。)之差A-A0; xNO2含量,单位p g;b

11、,a回归方程式的斜率和截距。用以下公式计算氮氧化物的浓度:NOX (N02,mg /m3)=A - A - ab x V x 0.76r式中,A样品溶液吸光度;A0试剂空白吸光度;a、b回归方程式的斜率和截距;Vr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米样体积;0.76为NO2气转换成NO2液的转换系数。5注意事项(1)吸收液应避光,不能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以防止光照使吸收液显色或吸收空气中的氮氧化物 而使试剂空白值增高;(2)氧化管适于在相对湿度为30%70%时使用;(3)若实验时,斜率达不到要求,应检查亚硝酸的试剂和质量、标准溶液的配置;若截距达不到要 求,应检查蒸馏水及试剂的质量。(二)二氧化硫(so2)1

12、原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被四氯汞钾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二氯亚硫酸盐络合物,此络合物再与甲醛及 盐酸副玫瑰苯胺发生反应,生成紫红色的络合物,据其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按照所用的盐酸副 玫瑰苯胺使用液含磷酸多少,分为两种操作方法:方法一含磷酸量少,最后溶液的pH值为1.60.1,呈红 紫色,最大吸收峰在548nm处,方法灵敏度高,但试剂空白值高。方法二含磷酸量多,最后溶液的pH值 为1.20.1,呈蓝紫色,最大吸收峰在575nm处,方法灵敏度较前者低,但试剂空白值低,是我国广泛采 用的方法。2仪器多孔玻板吸收管(用于短时间采样)、多孔玻板吸收瓶(用于24h采样)、空气采样器(流量01Lmin-

13、1)、 分光光度计。3采样量取5mL四氯汞钾吸收液于多孔玻璃吸收管内(棕色),通过塑料管连接在采样器上,在各采样点以 0.5Lmin-1流量采气1020L。采样完毕,封闭进出口,带回实验室供测定。将监测数据记录入下表:S0监测结果统计/ mg/m3 (标准状态)进度2监测点编号时间采样时间温度气压第天1天佑会堂1232明湖4563东门7894测定(1)标准曲线的绘制取6支10mL具塞比色管,按下列参数和方法配制标准色列。加入溶液比色管编号0123452.0j gmL-1亚硫酸钠标准使用液(mL)00.601.001.401.601.80四氯汞钾吸收液(mL)5.004.404.003.603.403.20二氧化硫含量(J g)01.202.002.803.203.60在以上比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