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单元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总第24个教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466322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单元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总第24个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7单元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总第24个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7单元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总第24个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7单元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总第24个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单元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总第24个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 单元第 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总第24 个教案 考纲要求: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学习目标: 掌握70年代和新时期的外交成就学习重点: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学习难点: 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教学活动过程: 一 自主学习 原因: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时间: 意义: 原因: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1971年:基辛格访华,发表公告:内容及意义 进程 1972年:

2、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内容、意义 1979年: 原因: 三、中日关系的改善 1972年: 四、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及意义 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目标: 五、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成就 上海亚太经济合作会议: 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时间、内容、意义) 上海合作组织:(目的、时间、文件、性质、意义)二 合作探究、 1 、中美关系关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历史意义2 、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三 当堂反馈1、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方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

3、期 C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积极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 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奉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 B、 C、 D、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是( A ) A中美关系缓和 B中日关系正常化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D )外交大事记1981年底,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1986年,中国政府应邀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1990年,中

4、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在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丙: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丁: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A甲、丙、丁 B乙、丙 C甲、乙、丁 D丙、丁4.新时期邓小平强调“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永远不会欺辱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这主 要说明我国在外交上( B)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重视和第三世界发展关系C积极与第三世界结盟D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5、阅读表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A ) 表5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年份19

5、69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建交国家495469878895103107110112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A B C D6.右图是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的周恩来头像图片,图片的右上角写有这样一句话:“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美国人之所以给图片加上这句话是基于( D )A中美两国正式建交B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C中国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7.2007年2月22日,美国前驻联合国大使博尔顿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说:“35年前的破冰之旅,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他所讲的“破冰之旅”是指( A )A.尼克松访华 B.基辛格访华 C.乒乓外交 D.田中角荣访华8.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D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四 课堂小结五 课后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