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工程经济公式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146532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级建造师工程经济公式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级建造师工程经济公式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级建造师工程经济公式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一级建造师工程经济公式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一级建造师工程经济公式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级建造师工程经济公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级建造师工程经济公式(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经济1、终值计算: F=P (F/P, i, n)2、现值计算: P=F (P/F, i, n)3、等额支付系列现金流量的复利计算:终值计算: F=A(F/A, i, n)现值计算:4、等额还本利息照付系列现金流量的计算:示中:At第t年的还本付息额 P1还款起始年年初的借款金额n预定的还款期 i年利率5、年有效利率(P12)(r为名义利率,m为一年内计息次数)6、财务净现值率(Ip为投资现值) 7、投资收益率(P20)A方案年净收益额或年平均净收益额; I方案投资8、总投资收益率(P20)EBIT年息税前利润或运营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TI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全部流动资

2、金)9、资本金净利润率(ROE)(P20)NP项目正常年份的年净利润或运营期内年平均净利润,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EC项目资本金10、静态投资回收期(年净收益年利润额)(P22)I总投资 A每年的净收益,即A=(CI-CO)t11、借款偿还期(P30)12、利息备付率(2)(P30)EBIT息税前利润,即利润总额与计入总成本费用的利息费用之和PI计入总成本费用的应付利息13、偿债备付率(1.3)(P30)EBITDA息税前利润加折旧和摊销 TAX企业所得税PD应还本付息的金额,包括当期应还贷款本金额及计入总成本费用的全部利息。融资租赁费可视同借款偿还;运营期内的短期借款本息也应纳入计算。14

3、、盈亏平衡分析法(P33)C:总成本;CF:固定成本;CU:单位产品变动成本;Q:产销量(或工程量)15、量本利模型B=SCB:利润;S:销售收入16、盈亏平衡点时的产销量(P36) CF:固定成本;CU:单位产品变动成本;P:单位产品销售价格;TU:单位产品营业税金及附加 r:营业税金及附加的税率17、生产能力利用率盈亏分析的方法(P36)Sn年营业收入 Cv年可变成本 T年营业税金及附加18、产品出厂价格=目标市场价格运杂费19、财务现金流量表的构成要素:(P48)总成本费用=外购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折旧费+摊销费+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其他费用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

4、折旧费摊销费利息支出或=外购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其他费用经营成本与融资方案无关。20、沉没成本=设备账面价值当前市场价值 (P56)或:沉没成本=(设备原值历年折旧费)当前市场价值21、设备的经济寿命(P59)P设备目前的实际价值 LN预计残值 设备的低劣化值22、租金的计算(P63)(1)附加率法:P租赁资产的价格; N租赁期数(月、季、半年、年);i与租赁期数对应的利率; r附加率(2)年金法:期初支付方式是在每期期末等额支付租金:P租赁资产的价格; N租赁期数(月、季、半年、年);i与租赁期数对应的利率或折现率期初支付方式是在每期期初等额支付租金:23、购买设备方

5、案的净现金流量净现金流量=销售收入经营成本设备购置费贷款利息与销售相关的税金所得税率(销售收入经营成本折旧贷款利息与销售相关的税金)24、价值工程 F:研究对象的基本功能;C:寿命周期成本工程财务1、 会计等式:静态: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动态: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2、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P95)(1)平均年限法: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2)工作量法: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1) 双倍余额递减法:固定资产年折旧率=2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100%固定资产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初账面余额月折旧率(2)

6、年数总和法:或:固定资产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3、 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P110)(1)完工百分比法:(2)当期完成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实际合同总收入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收入(3) 资产负债表日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合同总收入完工进度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的收入4、 利润的计算:(P112)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为负)+投资收益(损失为负)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5、 所得税的计税基础(P116)资产的计税基础=取得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扣除的

7、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6、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P119)(1)当期所得税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 =应纳所得税额适用的所得税率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计入利润表但计税时不允许税前扣除的费用计入利润表的费用与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抵扣的费用金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利润表的收入与按照税法规定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收入之间的差额税法规定的不征税收入其他需要调整的因素(2)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3)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7、基本财务比率的计算和分析(1)偿

8、债能力分析(P133) 1 1(2)资产管理比率总资产周转率示中: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流动资产周转率式中:流动资产=(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存货周转率式中:存货=(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应收账款周转率式中:应收账款=(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3)盈利能力比率示中:(1)净利润是指企业当期税后利润 (2)净资产是指企业期末资产减负债后的余额 (3)平均净资产=(期初净资产+期末净资产)2示中:(1)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2)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4)发展能力比率8、资金成本率(P138)式中:筹资净额=筹资总额周资费

9、=筹资总额(1筹资费率)9、经济订货量:(P151)K:一次订货成本;D:年度采购总量;K2=平均储备成本建设工程估价1、 设备购置费的计算(P155)装运船上交货价(FOB,离岸价);运费在内价CFR;运费、保险费在内价(CIF,到岸价)设备购置费=设备原价或进口设备抵岸价+设备运杂费进口设备抵岸价=货价+国外运费+国外运输保险费+银行财务费+外贸手续费+进口关税+增值税+消费税+海关监管手续费进口设备的货价=离岸价(FOB)人民币外汇牌价国外运费=离岸价(FOB)运费率或:国外运费=运量单位运价国外运输保险费=(离岸价+国外运费)国外运输保险费率银行财务费=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银行财务费率

10、外贸手续费=进口设备到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外贸手续费率进口关税=到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进口关税率进口产品增值税额=组成计税价格增值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到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进口关税+消费税海关监管手续费=到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海关监管手续费率设备运杂费=设备原价设备运杂费率工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设备购置费定额费率2、预备费的构成(P162)基本预备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基本预备费率建设投资=静态投资+建设期贷款利息+涨价预备费3、建设期利息(P163):各年应计利息=(年初借款本息合计+本年借款额/2)年利率4、施工机械使用费:(P166)耐用总台班数=折旧年限年工

11、作台班5、措施费:(P167)环境保护费=直接工程费环境保护费费率文明施工费=直接工程费文明施工费费率安全施工费=直接工程费安全施工费费率6、临时设施费:临时设施费=(周转使用临建费+一次性使用临建费)(1+其他临时设施所占比例)7、间接费(P169)规费=计算基数规费费率计算基数:直接费、人工费和机械费合计、或人工费企业管理费=计算基数企业管理费费率计算基数:直接费、人工费和机械费合计、或人工费8、利润和税金(P171)利润=计算基数利润率计算基数:直接费和间接费合计、人工费和机械费合计、或人工费9、损耗率(P182)总消耗量=净用量+损耗量=净用量(1+损耗率)10、机械利用系数(P185

12、)11、工程造价的计算(P227)工料单价=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综合单价=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管理费+利润全费用综合单价=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措施项目费+管理费+规费+利润+税金管理费=直接工程费管理费费率利润=(直接工程费+管理费)利润率12、工程预付款起扣点(P242)T:起扣点;P:承包工程合同总额;M:工程预付款数额;N:主要材料及构件所占比重13、工程价款中的价差调整方法调值公式法(P261)P:需调整的价格差额;P0:约定的付款证书中承包人应得到的已完成工程量的金额;A:不调价部分的权重;B1;B2;B3Bn:各可调因子的权重;Ft1;Ft2;Ft3Ftn:各可调因子的现行价格指数;F01;F02;F03F0n:各可调因子的基本价格指数;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