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心理测量学(修)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1255171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 心理测量学(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五章 心理测量学(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五章 心理测量学(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五章 心理测量学(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五章 心理测量学(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 心理测量学(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 心理测量学(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心理测量学刘欣*对于临床心理家来说,不论进行心理评估,还是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都必须以心理测 量为基础。因此,临床心理学家必须掌握有关测量的理论和技术。第一节 概述* 第一单元 测量与测量量表* 第二单元 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 第三单元 心理测验的分类* 第四单元 纠正错误的测验观* 第五单元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第六单元心理测验的发展史第一单元 测量与测量量表* 测量的定义(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三元素(事物、数字、法则)* 数字特点(区分性、序列性、等距性、可加性)* 测量要素(参照点、单位)* 参照点(绝对、相对)* 好的单位条件(有确定的意义、有相同

2、的价值)* 量表的定义(在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上能表现事物的属性,这个连续体称为量表)* 量表水平(命名、顺序、等距、等比)* 1 命名量表 (Nominal Scale)* 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 代号* 类别* 数字只是一种名称的替代物。不同的个体用不同的数字标志。如球员的号码,各 种分类标志(男或女;正常或异常,等)* 2 顺序量表 (Order Scale)* 给个体赋值,使数值的大小次序与个体在所测量的心理特性上的多少、大小、高低 等的次序相符合。* 次序量表在心理和教育中十分常见(如竞赛成绩排名等) 3等距量表(Interval Scale )* 给个体赋值,

3、使数值间的差不仅能够反映出对应个体在所测量心理特性上的排序 而且能够反映出对应个体在该特性上的差异程度。(如温度计,偏爱程度等) 但建构间距量表不是容易的事,常常只能做到次序量表。 4 等比量表(Ratio Scale) 给个体赋值,使数值间的比率能够反映对应个体在测量心理特性上比率。(如身高、 体重、速度等)。 但在心理学中是极少见的。心理测量通常都是顺序量表,为方便比较,通常把顺序量表转换为等距量表。第二单元 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心理特质具有内隐性,只能通过人的外显行为来推断.心理测验的定义(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 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

4、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 段.)行为样本所谓行为,系指个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知、智力和记忆等)和个性等。所谓行为样本,是指有代表性的样本,即根据某些条件所取得的标准样本。从总体行为中抽取出来的,能够反映个人特定心理特质的一组行为,作为直接的测量对象. 心理测量的最终目标不是对行为样本的测量,而是通过行为样本的测量来预测被试以后将会 出现的行为.取样研究的有效与否,关键在于样本的代表性,即不是任何部分都可代表全体.构成样本的行 为应当是系统的,有理论思考的;不可能包括所有可用来测量或定义某种心理特性的具体行为; 因此,心理测验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行为样本的代表性. 只

5、有在全部了解行为样本的意义以后,才能正确使用心理测验.标准化(测验编制、实施、记分、测验分数解释程序得一致性。) 测验内容的标准化施测条件的标准化 测验情境,指导语,测验时限评分规则的标准化 测验常模的标准化测验的性质 1心理测验的间接性 通过测量外显行为来推断内隐的心理特质2 心理测验的相对性 没有绝对的标准 只是在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中做比较。3 心理测验的客观性 标准化测验的刺激是客观的对反应的量化是客观的对结果的推论是客观的第三单元 心理测验的分类 1.按测验功能分类1智力测验主要功能是测量人的一般智力水平 2特殊能力测验 多为升学、职业指导以及一些特殊工种人员的筛选所用3人格测验 主要

6、功能就是按这种要求对个体的人格特征进行测验 2.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 1文字测验 通常为文字项目组成,由文字说明做法和作出回答。 2操作(非文字)测验 多由实物、图片、模型之类的直观材料制作组成,测验也多以操作方式进行。 3.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 1客观测验(有结构的) 凡是测验中提出的刺激词句、图形等意义明确,只需受试者直接理解,无需发挥想象力来猜 测、遐想的,都是有结构的测验 2投射测验(无结构的) 提呈的刺激无严谨结构。例如:一句未完成的句子,一幅模糊的墨迹图,或主题不清楚的图 画。这些均称无结构,或者说,结构不严谨。受试者作出反应时,一定要凭自己的想象来加 以填补,使之有结构,使之

7、成为有意义。在这过程中,恰好投射出受试者的思想、感情和经 验。所以又称投射测验。 4.按测验方式分类 1个别测验 一对一 2团体测验 一次多个被试,可以一个主试,也可以多个主试 5.按测验的要求分类 1 最高作为测验 2典型行为测验第四单元 纠正错误的测验观 错误的测验观: 测验万能论。 测验无用论。 心理测验就是智力测验(心理测验 = 智力测验 = 智商 = 遗传决定论)正确的测验观: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防止乱编和滥用心理测验。第五单元 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心理门诊运用的心理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 心理评定量表 注意事

8、项第六单元 心理测验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 科学心理测量 高尔登是第一个倡导心理测验的人。 提出人的不同气质和智力是按身体特点的不同而遗传的。 研究差异的遗传性,设计了测量个体差异的方法。 奠定了统计学基础,创造了粗浅的相关计算法。 由皮尔逊创立积差相关法 卡特尔1890年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于心理杂志上,这是在心理学文献中首次出 现“心理测验”一词。 心理学立足于实验与测量 测验手续与考试方法应有统一规定1905年,比内、西蒙在心理学年报上发表了文章诊断异常儿童的新方法,介绍了该 量表,历史上称为“1905量表”。从此,比内-西蒙量表宣告诞生。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 测验。测验的发展 操作测

9、验 团体智力测验 能力倾向测验 人格测验 我国发展(测验本土化)第二节 测验的常模 第一单元 常模团体 第二单元 常模的类型第三单元 常模分数的表示方法第一单元 常模团体做心理测验,得到的测验分数需要做出有意义的解释,因而参考标准不可缺少。.:.原始分数(raw score):将被试的反应与标准答案相比较而获得的测验分数。原始分数本身 没有多大意义。.:.导出分数(derived score):按照一定的规则,针对原始分进行统计处理后获得的分数。导 出分数具有一定参照点和单位,可以相互比较。.:.因此,许多被试构成的人群就是构成参照标准的被试团体.:.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

10、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这个用 来比较的参照团体,称为常模团体(n orm group)。.:.常模团体的分数分布,就是常模(norm)。确定一般总体、确定目标总体、确定样本。常模样本:找一个有代表性的样本来代表目标总体,也代表常模总体。这个用来代表常模总 体的样本,就是常模样本。常模样本必须具备常模总体的基本特征。:.常模团体的条件:群体构成明确界定:.常模团体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样本的大小适当(常模样本的容量:总体的数目。经济、实用、减少误差。一般情况,最小 样本为30 100个。要是全国性的常模,一般地要求有2000 3000人为宜。样本适当的关 键是样本要有代表性)新近常模取

11、样:从目标人群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随机表、编号随机)系统抽样(k组距=N/ n)无序、无等级 分组抽样 分层抽样 常模分数:就是施测常模样本被试后,将被试的原始分数按一定规则转换出来的导出分数。 通常所说的常模是常模分数构成的分布。它是解释心理测验分数的基础。(一般常模、特殊 常模)第二单元 常模的类型一、发展常模 1发展顺序量表葛塞尔发展程序表皮亚杰守恒概念 2智力年龄:比内一西蒙量表计算 3年级当量 二、百分位常模 1百分等级(常模样本中低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百分比) 百分等级指示个体在常模团体中的相对位置。百分等级越低,个体所处的地位越低。 PR=100-(100

12、R-50)/N 计算 2百分点(百分位数)计算分数PP 相对于某一百分等级的分数点叫百分点或百分位数。 (100PR)/(XM-PP)=( PR 1)/ (PP-Xm) 3四分位数(25%、 50、 75分四段) 4十分位数(第一段1 % -10 % ) 十分位是将分数分成10个等份。十分位提供一个10级的等级量表,每一级包括10%的分数。 三、标准分常模 均数所说明的问题还是有限的。只看均数,不注意分散情况,所得受试者的信息非常有限。 如用标准分作常模,便可提供更多的信息。标准分能说明受试者的测验成绩在标准化样本的 成绩分布图上居何位置。 标准分常模(将原始分数与平均数的距离以标准差为单位表

13、示出来的量表。)标准分数.z、Z、T、IQ、标准九分数线性转换z、Z、:标准分(z)=受试者成绩(X)与样本均数(x)之差(即Xx)除以样本成绩标准差(SD)。简化成z=(Xx)/SD。这样一来,不仅说明受试者的成绩与样本比较在其上或其下,而 且还说明相差几个标准差。 Z=A+Bz 常数的作用非线性转换T、 非线性(当原始分数不是常态分布,使之常态化,这一转化过程。) 常态化过程(将原始分数转化为百分等级,再将百分等级转化为常态分布上相应的离均值 并可表示为任何平均数和标准差)步骤1计算累积百分比2求出z分数 T分数:T分常模是标准分衍化出来的另一种常用常模。例如MMPI便采用此种常模。最早使

14、 用者(麦柯尔) T分计算的公式:T=50+10 z(平均数50和标准差10):标准九分数(9级、平均数5和标准差2)标准十分数(10级、平均数5和标准差1.5):标准二十分数(20级、平均数10和标准差3)智商用科学方法编制智力测验的第一人是法国心理学家比内(A.Binet)。比内智力测验由一系列难 度不同的题目组成,依据完成这个难度系列中题目的多少,可以计算出与之相对应的年龄,称之 为心理年龄,智龄:.智龄缺乏不同年龄儿童间的可比性。: 1比率智商智商是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例,如果二者相等,比值为1;智力年龄大于实足年龄,其值大于 1;心理年龄小于实足年龄,其值小于1。为了避免出现小数,将商数乘以100就是智商。计算公 式为:.:智商=心理年龄(MA) /实足年龄(CA)X100 IQ=MA/CAX100,是将MA (心理年龄)与CA (实际年龄)相等的乘100,以使IQ成整数 :.这个智商由于是用智力年龄除以实足年龄而求得的,因此可称为比率智商。比率智商的计算方 法只适用于儿童,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并不同步增长,当人发展到一定的年 龄后,智力并不随着年龄增长,老年时甚至有下降的现象,使用心理年龄做计算将不符合实际情 况。.:.2离差智商.:.离差智商是确定个体在相同条件的团体(例如同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