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课堂动态生成培养学生探究化学能力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0900802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发课堂动态生成培养学生探究化学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开发课堂动态生成培养学生探究化学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开发课堂动态生成培养学生探究化学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发课堂动态生成培养学生探究化学能力(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发课堂动态生成资源培养学生探究化学才能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合作探究问题的动态生成过程。所以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开发动态生成资源,培养学生探究才能已成为广阔化学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这方面的做法和体会。1,抓住学生的“提问资源,培养探究意识新课程的教学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的,教师组织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点和兴奋点的利用,课堂上学生的提问正是反映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和关注点,教师只要抓住这些“问题加以引导,往往能活泼课堂气氛,进步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最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学案例一:在电

2、解质溶液有关pH的计算的课堂教学中,一学生的提问是:按照pH-lg(H+)的计算公式,为什么将pH=5的稀硫酸稀释1000倍后,溶液的pH值不等于8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兴趣,教师抓住这一“提问资源,对学生进展适当引导。教师引导:将pH=5的稀硫酸稀释1000倍后,溶液的浓度已经很校有硫酸电离出来的氢离子浓度也已经很小,接近于常温下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浓度。假设此时只用硫酸电离出来的氢离子浓度进展计算,合理吗?学生答复:不合理。此时学生意识到要从硫酸和水两方面电离出来的氢离子溶度计算溶液的pH值。学生探究:设稀硫酸为1L,由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溶度为xl/L,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K=(H+)(

3、H-)=10-14,可得等式:(10-R+x)x=10-14。解得:x=5.0110-7。pH=-lg(5.0110-7)=6.824,溶液仍呈酸性。最终学生通过对“问题进展合作讨论、大胆发表见解,在探究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才能。2,利用“认知冲突资源。进步探究才能“认知冲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新知识或新事物与学生原有认知构造产生矛盾时,学生急迫想要知道产生矛盾的原因,寻找问题答案的一种心理困境。教师假设可以及时利用这些“认知冲突资源,并给予适当的启发和指导,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步学生的探究才能。教学案例二:在“铁和铁的化合物教学时,学生用硫酸

4、亚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响得到的Fe(H)2沉淀往往是灰绿色的,而学生原有认知构造中Fe(H)2沉淀是白色的。这一实验现象就是一种很好的“认知冲突资源,教师可从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的稳定性、氢氧化亚铁中铁化合价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考虑得出原因:Fe(H)2在空气中被迅速氧化。然后进一步启发:那么有没有方法得到白色的Fe(H)2沉淀呢?学生经过考虑后会提出许多方法:(1)所用NaH溶液先煮沸;(2)用H2将Fe(H)2溶液中的空气赶走;(3)在Fe(H)2溶液上滴加油膜等。这样,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讨论、交流,可得到较好的方法:在Fe(H)2液面上滴加几滴苯,将滴管伸到液面下滴加煮沸过的NaH溶液,

5、即可使液面下方有白色沉淀,且保持较长时间。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的“认知冲突资源,恰到好处地采用启发式教学,不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进步了学生的探究才能。3,开发“隐性资源。寻找探究方法“隐性资源来自于师生之间,从外在语言、行为到内在的思想、心灵的交流与沟通、碰撞与更替。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任务是有目的、有层次、多角度地建构对话情境,给学生以充分发表意见的时机,欢迎和鼓励对教师的讲解和观点发表不同的意见,对问题提出质疑,从而使学生获得独立考虑与自我表达的时机。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开发对学生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形成影响的“隐性资源,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教学案例三:在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教学中

6、,先引导学生考虑:地球上的镁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制取镁的过程是一个什么过程?然后让学生列举常见的金属冶炼方法。接着组织学生设计一套以海水为原料制备镁的方案,并画出简单的流程图。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对表1、表2的数据,探究金属镁的制取方法,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设计了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如下几个方案。方案1:通过组织学生对三种方案进展评价,得出如下的合理方案,教师再讲解实际消费流程。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合理方案:教师未直接把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消费流程介绍给学生,而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得到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学中的“隐性资源被充分挖掘出来,让学生深化体会到自身的创造力和成就感,培养了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探究未知问题的才能。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中暴露的“错误、学生的“提问、“认知冲突、师生之间的“隐性资源等都是丰富多彩的动态生成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假设教师能及时开发这些动态生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就会充满活力,全程高度优化,也正如叶澜教授所强调的那样,不会“使最具活力的教育过程僵化,真正做到教育过程“是活力勃勃的,极富动态性的,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舞台,从而到达全面培养学生探究才能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