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随机抛豆实验估计圆周率π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0810657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4随机抛豆实验估计圆周率π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94随机抛豆实验估计圆周率π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94随机抛豆实验估计圆周率π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94随机抛豆实验估计圆周率π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94随机抛豆实验估计圆周率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4随机抛豆实验估计圆周率π(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4随机抛豆实验估计圆周率n作一个半径为1 的圆及其外切正方形,操作如下:(1) 作坐标点 A (-1,-1)、B (1,-1)、C (1, 1)、D (-1, 1),并且连接线段 AB、 BC、CD、DA。隐藏点A、点B、点C、点D。(2) 以坐标原点 O 为圆心作半径为1 的圆。( 3)在不选择任何对象的情况下,单击工具条中的【放大】工具,增加坐标系的单位 长度。作一个在正方形ABCD内随机出现的点,操作如下:(4)作坐标点E (rand(-1,1), rand(-1,1),如下图所示,设置其“x”拖动参数为:t。(5)跟踪点E,设置点E的跟踪对象颜色为:粉红色。统计实验的总次数、点落在

2、圆内的次数并计算圆周率的近似值。操作如下:( 7)打开测量表达式对话框。(8) 测量表达式sign(t,O)*(mOO1+1),系统自动用m001记录该测量结果。(9) 测量表达式sign(t,0)*(m002+sign(1,m000),系统自动用m002记录该测量结果。(10) 测量表达式4*m002/m001,系统自动用mOO3记录该测量结果。(11) 将变量mOO1对应的测量文本显示格式修改为“抛出豆子的总数量:.0f”;将变 量m002对应的测量文本显示格式修改为“落在圆内的数量:.0化 将变量mOO3对应的测 量文本显示格式修改为“圆周率的估计值: %.15f”。增加控制实验进程的动

3、作按钮,操作如下:(12) 选择点E,增加它的动画按钮,设置,动画运动的频率”为:1,设置参数范围:0 到 0,设置运动类型为:一次运动,设置按钮的名称为:初始化。(13) 选择点E,增加它的动画按钮,设置,动画运动的频率”为:999,设置参数范围: 0到1,设置运动类型为:一次运动,设置按钮的名称为:抛出1000粒豆。拋出1000粒豆抛出豆子的总数目:1000落在圆内的数目:786对实验界面进行修饰,操作如下:(14)隐藏坐标系;选择点E,单击工具条中的【缩小】工具,将点E的大小设置为: 1;隐藏点O与点E之间距离的测量文本;隐藏点E的名字;设置对象的画线或填充颜色。单击【抛出1000 粒豆

4、】按钮,实验完成后,结果如下:圆周率的估计值:3.144000000000000【思考与练习】先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再动手制作一个通过Buffon投针实验估计圆周率n的实验, 要求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为d针的长度a不大于d且可以改变。如下图所示:授针次数n- 500次 箍的估计值:警 =3.1442901235相交次数k=216次|k针长 5i= 0+68公元1777年的一天,法国科学家D布丰(D.Buffon 17071788)的家里宾客满堂,原来 他们是应主人的邀请前来观看一次奇特试验的。试验开始,但见年已古稀的布丰先生兴致勃勃地拿出一张纸来,纸上预先画好了一条条 等距离的平行线。接着他又抓出

5、一大把原先准备好的小针,这些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间距 离的一半。然后布丰先生宣布:“请诸位把这些小针一根一根往纸上扔吧! 不过,请大家务 必把扔下的针是否与纸上的平行线相交告诉我。”客人们不知布丰先生要玩什么把戏,只好客随主意,一个个加入了试验的行列。一把小 针扔完了,把它捡起来又扔,而布丰先生本人则不停地在一旁数着、记着,如此这般地忙碌 了将近一个钟头。最后,布丰先生高声宣布:“先生们,我这里记录了诸位刚才的投针结果, 共投针 2212 次,其中与平行线相交的 704 次。总数 2212 与相交数 704 的比值为 3.142。” 说到这里,布丰先生故意停了停,并对大家报以神秘的一笑,接着有

6、意提高声调说:“先生 们,这就是圆周率n的近似值!”众客哗然,一时疑议纷纷,大家全部感到莫名期妙:“圆周率n?这可是与圆半点也不 沾边的呀!”布丰先生似乎猜透了大家的心思,得意洋洋地解释道: “诸位,这里用的是概率的原理, 如果大家有耐心的话,再增加投针的次数,还能得到n的更精确的近似值。不过,要想弄清 其间的道理,只好请大家去看敝人的新作了。 ”随着布丰先生扬了扬自己手上的一本或然 算术试验的书。n在这种纷纭杂乱的场合出现,实在是出乎人们的意料,然而它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由于投针试验的问题,是布丰先生最先提出的,所以数学史上就称它为布丰问题,布丰得出 的一般结果是:如果纸上两平行线间相距为

7、d,小针长为1,投针的次数为n,所以投的针当 中与平行线相交的次数的m,那么当n相当大时有:nu(21n)/(dm)在上面故事中,针长1恰等于平行线间距离d的一半,所以代入上面公式简化得:nn/m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有不少人步布丰先生的后尘,用同样的方法来计算n值。其中最为 神奇的要算意大利数学家拉兹瑞尼(Lazzerini)。他在1901年宣称进行了多次的投针试验,每 次投针数为3408次,平均相交数为2169次,代入布丰公式求得nu3.1415929。这与n的精 确值相比,一直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才出现不同!用如此轻巧的办法,求得如此高精度的n值, 这真是天工造物! 倘若祖冲之再世,也会为之惊

8、讶得瞠目结舌!不过,对于拉兹瑞尼的结果,人们一向非议甚多,究其原因,也不能说都没有道理,因 为在数学中可以证明,最接近n真值的,分母较小的几个分数是:(1) (22)/7-3.14 (疏率)(2) (333)/(106)-3.1415(3) (355)/(113)-3.1415929 (密率)(4) (103993)/(33102)-3.141592653而拉兹瑞尼居然投出了密率,对于万次之内的投掷,不可能有更好的结果了。难怪有不 少人提出怀疑: “有这么巧吗?”但多数人鉴于拉兹瑞尼一生勤勉谨慎,认为他确实是“碰上了 好运气”。事实究竟如何,现在也无从考查了!现在也许你一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布丰

9、先生投针试验的原理,其实这也没什么神秘,下 面就是一个简单而巧妙的证明。找一根铁丝弯成一个圆圈,使其直径恰恰等于平行线间的距离d。可以想象得到,对于 这样的圆圈来说,不管怎么扔下,都将和平行线有两个交点。因此,如果圆圈扔下的次数为 n次,那么相交的交点总数必为2n。现在设想把圆圈拉直,变成一条长为nd的铁丝。显然,这样的铁丝扔下时与平行线相 交的情形要比圆圈复杂些,可能有4个交点, 3个交点, 2个交点, 1个交点,甚至于都不 相交。由于圆圈和直线的长度同为nd,根据机会均等的原理,当它们投掷次数较多,且相等 时,两者与平行线组交点的总数可望也是一样的。这就是说,当长为nd的铁丝扔下n次时, 与平行线相交的交点总数应大致为 2n。现在转而讨论铁丝长为1的情形。当投掷次数n增大的时候,这种铁丝跟平行线相交的 交点总数m应当与长度1成正比,因而有:m=k1,式中k是比例系数。为了求出k来,只需注意到,对于l=nd的特殊情形,有m=2n。于是求得k=(2n)/(nd)。 代入前式就有:m(2ln)/(nd)从 而 n(2ln)/(dm)这,就是著名的布丰公式!利用布丰公式,我们还可设计出求:根2 ,根 3,根 5 等数的近似值的投针试验呢! 这 只需把1/d选得等于你那个数就行,不过这时的n要当成知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