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课后答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974348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为金融学课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行为金融学课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行为金融学课后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行为金融学课后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行为金融学课后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为金融学课后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为金融学课后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名词解释有效市场假说:有关价格对影响价格的多种信息的反映能力限度及速度的解释,是有关市场效率问题的研究。弱式有效市场:资产价格充足及时地反映了与资产价格变动有关的历史信息,任何投资者无论借助何种分析工具,都无法就历史信息赚取超额收益。半强式有效市场:资我市场中所有与资产定价有关的公开信息,涉及历史信息以及投资者从其她渠道获得的公司财务报告、竞争性公司报告、宏观经济状况告示等,对资产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的市场。强式有效市场:所有与资产定价有关的信息,不管是已公开的还是未公开的信息,都已经充足及时地涉及在资产价格中。套利:对同一种证券或本质上相似的证券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上以不同的价格同步买卖的行

2、为。噪音:不涉及任何证券内在价值信息的伪信息。噪音交易:根据伪信息、灵活性差的交易方略与大众模型进行的交易。噪音交易者:是指根据与基本价值无关的噪音信息进行交易,误觉得自己掌握了有关风险资产将来价值的信息,并对此有过度主观的见解的投资者。完全信息:指与证券基本价值有关的所有信息。完全知识:投资者可以根据所获得的完全信息对证券做出合理评价所需的所有知识。套利均衡:套利交易最后使资产收益率符合套利定价公式,套利被消除,均衡价格形成。二 问答题.简述有效市场假说的三种形式。市场的有效性可以分为三类:(1)弱式有效性:它是最低层次的市场有效性。在弱式有效市场中,资产价格充足及时地反映了与资产价格变动有

3、关的历史信息,例如历史价格水平、价格波动性、交易量、短期利率等。因此,对任何投资者而言,无论她们借助何种分析工具,都无法就历史信息赚取超常收益。(2)半强式有效性:如果资我市场中所有与资产定价有关的公开信息,涉及历史信息以及投资者从其她渠道获得的公司财务报告、竞争性公司报告、宏观经济状况告示等,对资产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那么此类市场就归属于半强式有效市场。对处在半强式有效市场的投资者来讲,任何已公开的信息都不具有获利价值。(3) 强式有效性:强式有效性是市场有效性的最高层次。它表白所有与资产定价有关的信息,不管是已公开的还是未公开的信息,都已经充足及时地涉及在资产价格中。即价格反映了历史的、

4、目前的、内幕的所有信息。在上述三种市场水平中投资者都无法运用相应信息集获得超常利润。2.你觉得国内证券市场的有效性高吗?为什么?国内证券市场的有效限度不高。(1)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存在许多投资者运用内幕消息进行获利的状况;(2)有些上市公司在进行年度财务报告和某些重大消息发布时,常常会浮现价格漂移现象。因此,国内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不高,最多处在弱式有效的阶段。3.有效市场假说有哪些缺陷?有效市场假说的成立重要依赖于几种基本假定。假定一:资我市场上所有的投资者都是理性人;假定二:当有些投资者不完全理性时,这些投资者的交易方略是互不相干的;假定三:虽然这些非理性投资者的交易以相似的方式偏离于理性原则,

5、竞争市场中理性套利者的存在也会消除其对价格的影响,使资产价格回归基本价值;假定四:虽然非理性交易者在非基本价值的价格交易时,她的财富也将逐渐减少,以致不能在市场上生存。由以上几种假定可以看出,资我市场上并非所有的投资者都是理性的,并且非理性投资者之间的交易并非互相独立,而是存在许多集聚的现象。同步她们有时也能获利,并没有在资我市场上消失,因此有效市场的缺陷重要在于其假设远远偏离现实。4.完全竞争市场的完全信息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目前发达的资我市场能满足这几种条件吗?完全竞争市场的完全信息必须满足如下四个条件:(1)交易客体是同质。()交易双方均可自由进出市场。(3)交易双方都是价格的接受者,不存

6、在操纵市场的行为。()所有交易双方都具有完全知识和完全信息。在现代发达的证券市场中,证券基本是同质的,且对合法投资者进出市场也没有限制,因此条件(1)和条件(2)是满足的。但是,投资者一般可分为两类:个体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对于(3),由于机构投资者 的存在,她们,掌握着巨额资金,当她们对某个证券(特别是市值较小时)投资时,对证券的价格绝对是有影响的。当几种机构投资者暗中勾结时(尽管法律上不容许,但现实中也许存在),甚至可以操纵某类证券或某个市场的价格水平,因此该条件在现实中难以不成立。对于(4),完全竞争市场模型还规定交易双方具有完全信息和完全知识。完全信息是指与证券基本价值有关的所有信息。

7、完全知识是指投资者可以根据所获得的完全信息对证券做出合理评价所需的所有知识。但下列因素导致投资者信息不完全:一方面,证券市场存在太多的有关信息,人在有限的时间里不也许获得所有有关信息;另一方面,开发已存在但未发布的信息是有成本的,对个体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都存在着由于预期不经济而放弃开发的也许;再有,信息的提供者也许为了某些因素故意扩大或缩小甚至隐瞒或伪造信息。另一方面,投资是需要非常丰富的知识,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都没有接受过高等的教育和专业的训练,一般都不具有完全知识。因此大多数投资者是在信息、知识都不完全的状况下对证券作出预期的,当某个不合理的预期占主导地位时,投资者的平均预期就偏离了证

8、券的基本价值。5.市场中的套利存在哪些成本约束?(1)套利存在直接成本。这些直接成本涉及佣金、报价-要价价格差以及保证金等。(2)寻找证券的借方需要成本。在诸多金融市场中,卖空市场并没有一种中心化的市场,寻找证券的成本高昂。(3)寻找与发现资产定价失当的资产,以及运用定价失当进行套利所需的资源成本。6.市场中的套利存在哪些风险约束?()基本面风险。重要涉及股票价格的不可预测性风险和不存在完美替代资产的风险。(2)市场风险。股票价格从与价值偏离到与价值一致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甚至很长一段时间。(3)模型风险。人们越来越依托金融模型来进行资产定价,但是模型也许自身存在风险,且驱动复杂的金融市场的是

9、人,而不是数学。7.从套利者的鼓励构造出发,哪些因素影响套利的有效性?(1)套利者的目的。套利者为了最大限度地谋求获利,有时候她们也许不会像老式的套利理论假设那样对价格高于其价值的股票进行卖空,而是加入噪音交易者的行列,对股票泡沫推波助澜。(2)套利的代理成本。由于代理关系的存在,以她人资金进行套利的职业套利者也许采用保守的套利方略,成果是价格背离价值的现象难以完全消除。三 案例分析要点:(1) A股与股的价差能阐明内地和香港市场中有一种市场不是有效的。市场的有效性反映的是市场对信息的效率,对于同一只股票其基本面的信息同样的,如果市场都是有效的,其在各市场上的价格应当都是同样的。(2)导致A、

10、H股价差的因素有:投资者学历、理性限度不同,中国和香港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导致价值判断基准不同,市场环境、信息披露和监管制度不同等等。第三章三 案例分析要点:(1)基金的平常运作需要成本,如基金管理人的报酬、管理费用等。由于这些成本的存在,基金的市场价格应当低于其资产净值。如果管理费用太高或将来的投资组合管理达不到预期原则,则代理成本就也许导致基金折价。行为金融学学者觉得,基金折价率的变化反映的是个人投资者情绪的变化,由此觉得具有相似投资者构造的投资品种,将会受到类似的投资者情绪的影响。一方面,封闭式基金发行上市时,由于新基金没有可供比较的历史经营记录;另一方面,为保证新基金的发行成功,基金

11、发起人一般也要做大量的宣传,将基金将来的收入前景描述得极近完美,给投资者以很大的想象空间。由于认知偏差的存在,噪音交易者对封闭式基金会非常乐观,这种乐观的限度远远超过了对基金将来业绩的理性预期,从而导致基金的过度交易,使基金的交易价格高于其资产净值,产生溢价。()1)国内的“春节效应”与西方国家实证发现的“一月效应”相似点都是发生在各国的“年初”,收益率都是超过其他月份,但是国内与平均收益率之间的差别要大。2)人们把年末视为结算时间而把春节过后视为新年的开始,她们倾向于在年度交替之际有不同的行为,从而导致了“春节效应”。第四章答案一名词解释完备性:在不同消费品之间总是存在着某种可比较的关系。自

12、反性:消费可行集至少可如自身同样好。传递性:个人在对于一系列的两维选择比较中不会浮现矛盾的循环它保持了偏好的一致性。拟定性效应:与某种概率性的收益相比,人们赋予拟定性的收益更多的权重。同比率效应:如果对收益概率进行相似比率的变换,也会产生不一致的选择。孤立效应:为简化在不同选项中的选择,人们一般忽视各选项共有的部分而集中于它们之间互相有区别的部分,这一选择问题的方式也许引起不一致的偏好,使人们一般忽视选择中所共有的部分。 隔离效应:虽然某一信息对决策并不重要,或虽然她们不考虑所披露信息也能做出同样的决策,但人们仍然乐意等待直到信息披露再做出决策的倾向。偏好反转:决策者在两个相似评价条件但不同的

13、引导模式下,对方案的偏好有所差别,甚至浮现逆转的现象。优势性:如果盼望A至少在一种方面优于盼望B并且在其他方面都不亚于,那么A优于B。恒定性(独立性):各个盼望的优先顺序不依赖于它们的描述方式,或者说同一种决策问题虽然在不同的表述方式下也将产生同样的选择。风险谋求:偏好不拟定性财富不喜欢拟定性所得的风险态度风险中立:只关注选择方案的预期效用而不关怀是拟定性所得还是不拟定性所得。二 问答题.简述预期效用理论(U)。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所建立的EU理论是经济学教科书中的典型理论,它描述了风险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行为,即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效用函数的某些特殊单调变换具有一种非常以便的性质 预期效用性质。

14、该性质表白,在风险条件下,一项抽彩的效用是获奖效用的盼望值。通过获得多种成果产生的效用,把效用和成果发生的概率相乘并将所得加总,可以计算出任何抽彩的效用。因此,就成果而言效用是加性可分的,就概率而言效用是线性的。U理论规定消费者的行为是理性的,即其偏好满足完备性、持续性、传递性和独立性公理,在这些公理假设下,可找到一种效用函数满足预期效用性质,而消费者的决策原则是预期效用最大化;尽管这样的效用函数也许不是惟一的,但并不影响根据预期效用最大化准则所做的决策2什么是偏好反转,它系统性的违背了预期效用理论的那些假设前提?偏好反转”(preerene rersals)是指决策者在两个相似评价条件但不同

15、的引导模式下,对方案的选择偏好浮现差别、甚至逆转的现象。偏好反转的现象阐明,人们并不拥有事先定义好的、持续稳定的偏好,偏好是在判断和选择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并受判断和选择的背景、程序的影响,因此它违背了预期效用理论的优势性和恒定性假设。 在不拟定环境下的决策中,理性经济人根据什么原则作出选择?(1)预期效用:总预期效用是它的各个也许性成果的预期效用的综合,而各个成果的预期效用被加权解决,其权重为各个成果发生的概率。(2)资产整合:作出决策后的预期效用要不小于原赋资产给她带来的收益。(3)厌恶风险:当在拟定性的盼望和不拟定的但预期效用是同样的盼望之间进行选择时,人们偏好前者。4 从“阿莱悖论”的

16、实验你能得出什么?在预期效用理论中总的效用是直接用概率作为权重,对各个也许性收益的效用进行加权。然而实验中,与某种概率性的收益相比,人们赋予拟定性的收益更多的权重。即与两个都是风险收益的状况相比,当其中一种是拟定性的收益时,预期价值和风险之间的权衡关系会不同 请举出违背预期效用理论的一种例子。在现实生活中,诸多人都购买35选7的彩票,购买价格是2元,如果全对了就能中50万,但是通过计算可知,3选7的概率167220,则5*1/67520 2。因此是不符合预期效用理论的。三 案例分析()老张对股票的股值有客观原则,但是由于参照点的变化使得她也能欣然接受。(2)这是由于这次买入的股票尚有少量的亏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