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姑娘》课堂教学资料补充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9620404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蚕姑娘》课堂教学资料补充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蚕姑娘》课堂教学资料补充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蚕姑娘》课堂教学资料补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蚕姑娘》课堂教学资料补充(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蚕姑娘课堂教学资料补充昆虫:昆虫是动物界中数量最多的动物,约占动物总数的五分之四。昆虫的外壳是它的骨骼。它的作用是: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防止外界的水侵入体内,防腐蚀,保持形体,保护内脏器官。蚕: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经济昆虫之一。蚕的经济价值在于蚕丝。蚕丝是主要的纺织原料之一。中国是最早利用蚕丝的国家。古史上有伏牺化蚕,嫘祖教民养蚕的传说,又说黄帝元妃西陵氏为先蚕,即最早养蚕的人。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表明,公元前2750年以前,今浙江吴兴钱山漾地区的先民已利用蚕丝织成绢片、丝带和丝线。公元前十三世纪,桑、蚕、丝、帛等名称已见于甲骨卜辞。蚕丝和大麻、苎麻,以及后来的棉花一道,为中国人主要的衣着原料,蚕桑也

2、就成为中国农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达数千年的实践中,中国人积累了丰富的养蚕经验,这个经验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对于蚕病的防治方面。商周时期,蚕已在室内饲养。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养蚕已有专用蚕室,蚕病的防治受到重视,并采用了浴蚕种技术,公元三世纪后期,出现了小蚕恒温饲养,说明当时对于蚕的生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已有一定的认识,但直到元代士农必用中才对蚕的生长的各阶段所需温度有详细说明。晋代对于蚕的微粒子病和软化病已有所认识,时称黑瘦和伪蚕。公元六世纪三十年代,据齐民要术记载,人们还从种茧的选择和盐腌贮藏来防治蚕病。宋元时期,对于蚕病的防治更进一步,贮茧方法除盐渍之外,复又出现日晒和笼蒸。

3、与此同时,做为防治蚕病的主要手段的浴蚕方法也得以改进,早期浴蚕主要在川中进行,宋代出现了朱砂温水浴法,元代出现了天浴,利用低温选优汰劣。陈旉农书中探讨了蚕生僵病与湿热风冷的关系,农桑辑要则总结了蚕病与叶质的关系。明代(13681664)出现了天露、石灰水、盐水浴种等方法。并采用了杂交方法培育嘉种,以提高蚕的防病能力,还出现淘汰病蚕防止蔓延的方法。中国的养蚕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对世界蚕业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公元前十一世纪,养蚕技术随箕子传入朝鲜,随后复又传到了日本。秦汉以后,中国的养蚕技术通过举世著名的丝绸之路传入到中亚、南亚及西亚地区,六世纪世纪中叶,君士坦丁堡国王通过印度僧侣从中国私运蚕种至该国,是为西方有蚕业之始。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