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论文:思维定势在科学学习中的消极影响及其克服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9446404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论文:思维定势在科学学习中的消极影响及其克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论文:思维定势在科学学习中的消极影响及其克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论文:思维定势在科学学习中的消极影响及其克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论文:思维定势在科学学习中的消极影响及其克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论文:思维定势在科学学习中的消极影响及其克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论文:思维定势在科学学习中的消极影响及其克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论文:思维定势在科学学习中的消极影响及其克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维定势在科学学习中的消极影响及其克服内容摘要 思维定势是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所具有的心理准备状态,这种由学生先前的活动和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和习惯等构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后继思维产生倾向性影响,从而使思维活动趋于一定的方向。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知识负迁移的产生,思维的惰性和僵化性,创造性思维的抑制;克服思维定势的方法:培养发散性思维,重视基础、精心审题,重视反馈信息。关键词 思维定势 科学学习 消极影响 克服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定势人皆有之,在这种思维定势形成过程中,却伴随着一些消极的效应产生,那就是思维的“惰性”。从而抑制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人们对新知识的掌握和对新问题的解决产生强烈

2、的阻碍抗力。因此,我们必须对这种消极作用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努力克服。一、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1、思维定势下知识负迁移的产生首先看学习酸性氧化物时一组学生的回答:学生A回答:“CO2+H2O=H2CO3”,这显然是对的,但学生B不假思索地随口推断:“SiO2+H2O=H2SiO3”。当老师指出此问题同时涉及溶解度概念,SiO2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才意识到错了。由碳、硅传递出下面一个元素锗(Ge)。学生C顺其同属元素往下述说:“硅酸不能成立,推论锗酸也不会有。”就是说,C同学受B同学回答铸成错误的暗示,进入又一轮相反的思维定势中被套住。老师及时给予点拨:不溶于水的酸不等同不存在酸及其酸酐。得诺贝尔

3、奖的丁肇中在模拟宇宙沌混初始的大爆炸实验中,就是用了11吨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工业化生产成功的锗酸钡。这组学生的回答充分说明了在解决一些同族而性质十分相似的问题时,若不理会各主要概念的综合分析,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就会很快找上门来,产生知识的负迁移(心理学上把旧知识,技能、方法对新知识接受的消极影响称为知识的负迁移)。常常近在咫尺,随处可见的事。平时,每分析一道习题,由于受到“应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合理的解题途径”这一固有思维定势作用,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实现经验或旧知识的“再现”,来寻找一种相似性、同一性的解题方法,这是初始的学习和模仿中的思维过程,而带着思维所指方向上的一种倾向性,免不了时时处处受定

4、势的制约,往往影响个性的抑制,使创造性的思考和假设发展不起来,知识的理解片面性、单调性、模式化和封闭化,表现为一种具有负迁移效果的真正的“惰性”。从而妨碍了问题的优化解决结果。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2克碳在16克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由于受质量守恒先入之见的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错误地解答:二氧化碳的质量=12克碳+16克氧气=28克。理论上似乎未错,然而忽略了还有6克碳没有参加反应即还有6克碳没有烧掉。这是一个不完全燃烧的实验事实,因而理论得不到印证,需要继续思索差距,考虑原因。这种既有理论、经验的分析和计算,又要考虑是否符合实际的情况。就如中国一个民间故事:“树上有10只麻雀,打中

5、一只,还有几中?”一样。说明思维定势往往是局部的、机械的、封闭式的看待似乎是经验性的问题。有时的结论也就成为了笑话。2、思维定势下思维的惰性和僵化性有些同学在解题时习惯套用已有的公式或解法,把解题公式化,使自己的思维缺乏锻炼,而趋于僵化,这除了个人的学习态度外,与当今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有关。许多教师讲课的思路本来就比较单一,注重求同的多,还总喜欢要求学生按一个模式解题,使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有些教师过分强调并不基本的解题技巧,方法和观点,突出所谓“解题规律”,甚至在要领下求甚解的状态下,让学生死记一些解题诀巧,程序或口诀(而无知识体系的衔接),这往往又在学生的大脑皮层中形成较深的与灵活掌握

6、与运用知识适得其反的痕迹,也是造成思维定势消极因素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使学生在继续学习中满足于一知半解,不善于动脑筋,产生思维惰性,一遇到同一类型的题目就盲目搬用过去的旧经验,岂不知自己的那点经验由于没有厚实的基础知识作后盾,没有形成能容纳新事物和新经验的更高一级的知识智能结构,使思维不断僵化,积重而难返,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会碰壁。例:20时20克硝酸钾溶解在50克水中,此时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有些同学由于长期习惯运用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100%套用“公式定势”来处理20克硝酸钾在50克水中不会全部溶解的问题,从而作

7、出错误解答:硝酸钾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20/(20+50)100%28.6%3、思维定势对创造性思维的抑制作用定势本身的作用还在于它非常便易和顺当地重视原有的思维方式,一种“惯性”的作用,便容易忽略或者非常难以接受与其竞争的新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的启示,这也是思维定势消积影响的一种重现形式。当我们解题时,不怎么积极思考,不敢作大胆设想,缺乏从多个角度去作更全面的分析,而仍然搬用老一套经验,这就会形成创造性思维发展和新问题解决的障碍。封闭综合上述,由于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使我们的学习习惯于生搬硬套,因循守旧,妨碍了解题能力的提高,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受到约束,这些现象不妨用图1来表示: 惯性路线 图

8、1 该转弯时得转弯 图2 开放图中的曲线表示我们研究一个问题时正确的思维路线,但在这一思考过程的某一时刻,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思维方向很可能沿着A点的切线方面,(或其他非正确思维方向)“飞出”。因而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严重地干扰了我们的学习和思维的发展,必须加以克服。二、思维定势消极影响的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于使思维者对各类新问题的思考,囿于自己所熟悉的情境中,招致思维空间的收缩,思维封闭而不开放。如图2所描绘的那样。只看到封闭的前平面,不知道还有立体的广袤的知识空间,体系不开放,方法很单调,点、线、面、体不能周全,空间占领不够。我们要克服它,必须从扩大自己的思维空间这一点着手,努力

9、培养自己创造性思维在质与量方面的内涵,这是打破思维定势消极影响的关键。 1、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性思维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除不断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外,特别需要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培养发散思维。(如图3、4)其中一条有效的途径是注重一题多解(方法),一物多镜(例如一杯牛奶,从科学、生物、物理不同角度去看),让学生从已掌握的知识,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方法多角度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装进入“多则择优,优则过快”的良性循环的思维定式。 图3多元化思维示意图例:在复习了碳及其化合物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用多种方法得到二氧化碳”的可能途径

10、。、通过可燃物的燃烧(C、CO、CH4等在氧气中燃烧)。、通过化合物(如碳酸钙等)受热分解。、通过氧还原反应(如C或CO还原CUO)。、用含碳酸根的化合物与盐酸反应制得二氧化碳。2、重视基础,精心审题 图4 发散型思维示意图正确而敏捷的思维来源于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其实,思维定势的消极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对基础概念和基本理论领会不深所致,因此在学习中,首先一定要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深刻、全面地理解基本概念、理论、减少盲目性,不易受旧经验的消极影响,容易找到新的思路,从而进入新的思维情境。同时教师要经常训练学生使用“自我提问表”来监控自己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逐渐学

11、会在问题掌握过程中的自我监控,警觉自己在解决问题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找出来,并加以修改。比如在进行自我监控时拟定一个自我提问表:(1)我审清题意了吗?解题方法中哪种最合适?(2)解题时我考虑全面了吗?进行双向推理了吗?(3)我是否结合了新的知识、采用了新的方法?(4)我归纳总结做题的思路了吗?经过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以利于解决问题中的正迁移,避免产生思维定势的可能性。例:向PH=1溶液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镁粉末,问溶液的PH曲线如何变化。解题时,有的学生因习惯了做酸碱溶液混合的题,想当然的把氢氧化镁也当做碱溶液,所以做题时往往会出错。如果学生通过自我监控反思,就会发现自己

12、的错误,从而及时改正。3、克服知识负迁移,重视反馈信息 为了克服思维定势下知识负迁移的产生,教学中必须重视反馈信息(如图5),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组织讨论、讲评。客体环境研案方案 执行过程 图5 信息反馈图例: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学生看到有白色沉淀且不溶于HNO3这一现象,立即有学生判断未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此时教师立即根据这一反馈信息,组织学生讨论,从而得出前面学生的判断忽视了另一种可能(即Ag+存在)。总之,在科学的学习中,学生要勤于思考,敢于联想,大胆创新,并注重思维的畅通性,灵活性和独特性,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潜心钻研和摸索,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现代教学理论,改革教学方式,寻求解决方法就一定能够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为创新思维创造良好的情境。参考文献1、科学新课程标准 2、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工具 作者托尼巴赞3、学与教的心理学华师大出版社 1997年5月 作者 皮连生 4、学生思维品质的缺陷及其思考化学教学 1998年1月 作者 吴维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