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歌赏析讲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9432163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诗歌赏析讲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诗歌赏析讲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诗歌赏析讲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诗歌赏析讲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诗歌赏析讲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诗歌赏析讲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诗歌赏析讲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届中考语文诗歌赏析讲析: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一含义很广泛的概念,在诗歌鉴赏中,主要应该掌握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命题角度: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或: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答案备选词语: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烘托(衬托、反衬)、象征、联想、想象、用典、对比(对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方法点拨】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答题时应该包括:(1)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2)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具体解析:一、抒情方

2、式(一)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的方式就叫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它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情感的方式,这是一种间接而储蓄的抒情方式。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托物言志。例1:瀑布联句 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解析:此诗借写瀑布,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一个人应志存高远,不畏艰辛,努力实现自己人生目标。 例2:画眉鸟 欧阳修v百

3、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v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林间自在啼。v注:由于守旧势力排挤,欧阳修被贬官外任,乃作此诗。v问: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简要分析。v【解析】本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画眉鸟自由飞鸣的描绘及对此的议论,用画眉鸟比喻自己也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向往自由和调离朝廷后轻松自如的心情,表现了诗人对排挤他的守旧势力的轻蔑和嘲讽。例3: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v【解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例4: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

4、木,直待凌云始道高。v【解析】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长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v注意: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往往题目要点明),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客观事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

5、情。(二)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往往是议论的句子,位置往往在末尾)。这是一种不借助任何事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方式。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束部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接抒发了作者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如2006年成都市中考题:对尾联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3分)答案:抒情方法:直抒胸臆(1分 )内容: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1分),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1分)。例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6、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从内容看,都是写_ 从抒情手法看,李诗_,王诗_ 。答案:送别;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常见的表现手法1、烘托(衬托、反衬)。以人衬人:如秦罗敷:“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借“行者”“少年” “耕者”“锄者”“来归者”的反映来烘托秦罗敷的漂亮。以物衬物: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

7、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试题:“万籁此俱寂”与“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答案:不矛盾。万物之音全部消寂,而反有禅院的钟馨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反衬出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使一刹那成为了永恒,这是以声衬静的写法。(围绕“反衬,以声衬静”来回答即可。)以物衬人: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感情。v例1.分析下面这首诗的情与景的关系。绝句二首 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v【析】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伤,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反衬出浓浓的思乡之情,以

8、乐景衬哀情。例2: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v(1)“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李凝居所的清冷幽寂?v答:反衬,以有声衬无声。v(2)全诗的主旨是:对充满情趣的隐逸生活的向往,即尾联。那么前三联写景叙事的对尾联的作用是什么?v答:铺垫。 例3:石头城 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v【解析】本诗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例4: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

9、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v【解析】本诗与石头城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诗通过乌衣巷周围景物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旧时燕飞入普通百姓家写出了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衣巷了,今日的乌衣巷一片荒凉,昔时豪门世族已不复存在。例5:鹿柴 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v【解析】这是一首隐逸诗,作者写出了空山的宁静、幽深。作者在渲染空山的静时采用了以闹衬静的方法外,还用了以景衬静景的方法:返影(斜阳返照)宁静详和,静静地照在深林里的青苔上,更显深林的幽与静以“返影”衬空山的幽静。 2、用典。古典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的故事、词、句来表达思想情感,这就叫作用

10、典。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就用了“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来写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暗示了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诗人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3虚实结合。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大雪阻路,马难前行,虚写诗人留恋长安,不忍离去的感情,借景抒情,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4动静结合。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诗意:连绵的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了;江水汹涌地奔流着进入无边无际的旷野。赏析: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

11、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例1: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_的环境,主要运用了_的手法。答案:深幽寂静 以动写静5、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例1:相 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答案: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例2: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v【解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

12、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算子咏梅)6、想象联想。夜雨寄北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004年江川县: “何,却”两诗,诗人想像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案:想象将来与朋友欢聚,共同剪烛于西窗之下,向朋友细细述说在巴山夜雨时想念朋友的情景。诗人的感情中,今日的愁苦里夹杂着想象中团聚时的欢乐。7、欲扬先抑。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意先贬抑后褒扬,犹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顶。例1:杜甫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8、对比。 例1:画眉鸟 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

13、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 v【解析】这首诗就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明晰。表达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例2:秋 词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答案:本诗采用的表现手法是:对比或议谦抒情三、修辞方法 1、比喻例1:使至塞上(唐代)王 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试题:试分析“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所用的表达技巧,谈谈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v【解析】表达技巧: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1分);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2分)感情:流露出诗人身不由己的感觉,蕴含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和抑郁的情感,1分。v例2:阅读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回答问题。 v问:“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用了什么手法,试作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