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复习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918507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银行学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货币银行学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货币银行学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货币银行学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货币银行学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复习(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货币银行学资料整理版1.三大法宝及其运用原理、优缺点评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也叫传统的政策工具,俗称“三大法宝”。一般性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调控经济的常规手段,它主要是对社会货币供应量、信用量进行问题的调控,包括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一) 再贴现政策1、 再贴现率和再贴现政策和含义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请求再贴现的票据规定的应付借款成本率。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办法,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再贴现贷款的能力,进而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一种政策措施。2、 作用(1) 再贴现率的升降会影响商业银行持有准备金或借入资金的成本,从

2、而影响它们的贷款量和货币供给量。(2)再贴现政策对调整信贷结构有一定的效果。(3)再贴现政策具有告示效应和货币政策导向作用。3、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1)在实施再贴现政策过程中,中央银行处于被动的地位。(2)由于再贴现政策具有的告示效应,再贴现率不易经常调整,否则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性波动,使商业银行和公众无所适从。 (二)存款准备金1、存款准备金和存款准备金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是由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率制约所形成的银行存款准备。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的准备金数量和货币扩张乘数,

3、从而达到间接控制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和货币供应量的目的。2、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当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提高时,一方面使货币乘数变小,另一方面,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提高使商业银行等机构的应缴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加,超额准备金则相应减少,从而降低了商业银行创造信用与派生存款的能力,信用规模和货币供应量成倍收缩。3、局限性:(1)如果中央银行经常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会使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感到难于迅速调整准备金以符合提高的法定限额。(2)由于调整法定存款比率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巨大,使它不具备充分的伸缩性,所以,它不能作为一项日常的调节工具供中央银行频繁运用。(三)公开市场业务1、含义:是

4、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借以改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直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2、可调控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的准备金和货币供应量;可以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3、优点: 是按照中央银行的主观意愿进行的,它不象商业银行用再贴现方式获取贷款那样,中央银行只能用贷款条件或变动借款成本的间接方式鼓励或限制,而无法明确地控制其数量。 中央银行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把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有效控制在自己期望的规模内。 其规模可大可小,交易方法及步骤也可随意安排,操作的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 它不象法定准备金比率及再贴现率手段那样,具有很大的行为惯性,中央银行根据市场情况认为有必要改变调节方向

5、时,业务逆转极易进行。4、缺点:它的随时发生和持续不断,使其“告示效果”较弱;各种市场因素的存在,以及各种民间债券的增减变动可能减轻或抵消公开市场业务的影响力。 2.金准备制度及其作用答:金准备制度也称黄金准备制,是指作为金准备的黄金必须集中于中央银行或国库。在金本位的条件下,金准备的主要作用是:1)作为国际支付的准备金(相互抵消余额的支付)2)作为国内金属货币流通的准备金。调节的作用。(相当于蓄水池,当货币不足时,自由铸造,发行货币。当货币过多时,自由熔化,回笼货币。)3)作为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金准备制度的后两项作用已失去存在的意义。 3.货币的职能以及执行该

6、职能对货币本体的要求答: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交换媒介,贮藏价值和支付手段四种职能。1)价值尺度:货币以自己作为尺度衡量其他商品劳务的价值大小。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价值尺度职能。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有一个特点:只要是观念的或是想象的货币就可以,而不需要现实的货币。2)交换媒介: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换媒介时,发挥交换媒介职能。特点:1)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2) 可以是没有十足价值的货币符号(纸币)。 在这里,货币不是交换的目的,而是交换的手段,是转瞬即逝的媒介。因此,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本身有无十足价值并不重要。人们通常不会关心货币本身的价值大小,而只关心能不能交

7、换,交换多少? 执行交换媒介的货币必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流通中商品的数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速度。3)贮藏价值: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足值的货币(从本质上讲)。纸币替代足值货币执行贮藏价值,采取银行存款和储蓄。货币作为贮藏价值,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金属货币而言,非纸币。纸币不会自己退出流通领域)4)支付手段:货币脱离商品流通而单独运动,与商品流通不同时进行,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用于清偿债务,缴纳赋税,支付工资和租金。特点:与执行交换媒介职能的货币一样,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时,经济行为的发生与货币支付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分离的,这时价值是单方

8、面的转移。价值转移形式不同,是两者的区别。 4.商业银行及其性质、职能 1)商业银行是依法接受活期存款,并且在转账结算制度的基础上,创造派生存款,并主要为工商企业和其他客户提供贷款以及从事短期投资的金融中介。2)性质: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它以盈利为目的。特殊在: 1经营对象不同。一般企业是普通商品,银行经营的是货币这种特殊商品。 2活动领域不同。一般企业是普通商品的生产和流通领域,银行是货币信用这个特殊领域。 3经营方式不同。工商企业经营商品用的是生产方式或者流通方式,银行是借贷方式。 4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影响不同。工商企业侧重于微观方面。而银行既是微观,更是宏观。(最重要)3)职能 1充当信

9、用中介。使社会资金实现再分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充当支付中介。是社会支付实体为主的债权、债务人的结算中心。结算:非现金转账结算系统(划账),效率高,成本低,安全。 3创造信用工具。存款货币的表现形式,为支票。它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货币量。 4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金融百货公司,银行综合性的表现) 5.银行信用为什么比商业信用优越 1银行信用的规模巨大,其规模不受金融机构自由资本的限制。 2银行信用的借贷双方,一方是金融机构,另一方是从事经营活动的工商企业,而且是以货币的形式提供的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方向上的限制。 银行信用客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单不能完全取代商业信用。 6.商业银行的

10、投资业务及其目的答:(1)定义:投资是商业银行用其资产购买有价证券。(2)目的.1)取得收益2)取得对企业的控制(前提,法律允许)3)分散风险(就资金使用用途来说,如贷款,用途单一,风险大)(不要让贷款集中在同一地区、行业和个人。商业银行对一个客户的贷款不可超过资本金的10%)4)充当第二准备金,增强流动性(第一准备金即为现金资产,第一准备金不够用时,用第二准备金补上。动用第二准备金要变现。若当时证券价格下跌,银行还是要变现,因为第一金不够了。可能会造成即对,带来破产和倒闭。) 7.银行的产生及现代银行的产生渠道答:1)银行的产生 由于国际贸易,需要进行货币兑换,出现了货币经营业。货币兑换最早

11、是从商人直接直接进行,后来分离出来,专门从事货币兑换。分为四个阶段 1货币兑换业。兑换商收取手续费。 2铸币(兑换业)+货币保管业。保管商。 3汇兑业务的出现。 4贷款业务。它使此行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成为了银行。因为它利用别人的资金为自己去的利润。 货币的同质性,促进了贷款的产生,使货币经营业转变为银行。同质性对银行的产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现代银行的产生渠道: 1按资本主义经营原则组织起来的股份制银行。 2旧的高利贷性质的银行业逐渐适应新的经济条件转变为资本主义银行。 英格兰银行的成立,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也意味着高利贷在信用领域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8.最理想的币材具备的条件是什

12、么?纸币如何产生的?答:(1)最理想的币材具备的条件:1)普遍接受性。这是一种东西要成为货币最基本的条件。2)价值稳定性。等价交换3)易于分割,溶合。为了适应不同的交换量。货币的面值不同。(货币的进位制,十进制)4)同质性。等分后每一个等份价值一样。这样方便交换,维护交易公平,对银行的产生起到重要的作用。5)便于携带。方便人们交换。6)经久耐用。降低货币流通成本。7)标准性(可辨认性)。方便人们不用特意区别货币,方便交换,防止伪造。 (2)纸币如何产生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一种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也不能兑换成金属货币。纸币的产生:1)理论上,用不足值的货币符号代替足值货币流通具

13、有可能性。(货币在执行交换媒介时的要求)2)现实中,不足值的铸币被当做足值的货币使用,印证了理论的可能性。但要在磨损公差内,否则会破坏等价交换。3)将理论变为现实,靠法律强制。纸币的发行量靠发行者调节,多的纸币不会自动退出流通领域。 9.单一制和总分支行制商业银行的优缺点比较 (1)单一制商业银行1)定义:是指商业银行业务只由一个独立的银行机构经营而不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组织制度。2)优点: 1银行在各自区域内独立经营,符合企业自由竞争原则。 2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3规模小,组织比较严密,易于管理,经营成本低。3)缺点: 1业务发展和金融创新受到了限制。 2受本地区的经济影响大。 3很难取得

14、规模经济效益。 4风险集中。低于风险能力弱。 (2)总分支行制1)定义: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并在该市及国内或国外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形成一个大的机构网络的制度。2)优点: 1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2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 3分支机构广泛易于吸收存款,调剂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率。 4银行数目减少(总行),便于国家管理控制。 5低于风险的能力比较强。风险的承担者增多。3)缺点: 1易造成金融垄断,妨碍竞争。 2由于分支机构多,银行内部统一管理难度大。 3在对企业资金的支持上,总行的政策易倾向于大城市规模大的企业,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4规模大,成本高 10.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1)中央银行的性质1)

15、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和领导。2)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经营目的。会有盈利,非主要目的。3)中央银行对存款一般不支付利息(原理上讲,我国不是)4)业务经营对象是政府、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中央银行不同于商业银行,其经营对象主要面向政府和其他金融机构,而非普通商业银行的客户。5)中央银行的资产具有最大的流动性。(要进行宏观调控,如公开市场活动)6)在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中央银行是中央政府的组成部分。7)中央银行的最高领导是由中央政府人命或官员兼任。(2) 职能1)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体现在三个方面 1集中管理全国的存款准备金。一方面保证存款机构的清偿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中央银行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 2充当最后的贷款人。(中央银行救济制。) 3组织全国范围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