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力课程设计报告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8910519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电力课程设计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电子电力课程设计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电子电力课程设计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电子电力课程设计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电子电力课程设计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子电力课程设计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电力课程设计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设计课题:DC/DC PWM 控制电路的设计二、设计要求:1、设计基于PWM芯片的控制电路,包括外围电路。按照单 路输出方案进行设计,开关频率设计为 10KHZ ;具有软启动功能、 保护封锁脉冲功能,以及限流控制功能。电路设计设计方案应尽可能 简单、可靠。2、实验室提供面包板和器件,在面包板或通用板上搭建设计的 控制电路。3、 设计并搭建能验证你的设计的外围实验电路,并通过调试验 证设计的正确性。4、扩展性设计:增加驱动电路部分的设计内容5、Buck电路图如下图:S动输入R1Buck电路图三、设计方案本次课程设计基于PWM芯片TL494进行设计,通过查阅该芯片 的相关资料,了解其各引脚功能

2、,结合设计要求进行电路设计。首先 建立最基本的电路,然后在其上面进行改进,得到进一步满足条件与 实际应用的电路,根据原理图在实验板上搭建电路进行试验, 得出结 果进行分析验证,最后得出 DC/DC PWM控制电路。四、设计原理图如图所示为设计原理图,通过调节电位器 Rp进行控制输出,从Vo端得到输出驱动电压的波形。设计原理图五、TL494各引脚功能TL494的个引脚功能图如下表TL494引脚功能表引脚号功能引脚号功能1误差放大器1的同相输入端9末极输出三极管发射极端2误差放大器1的反相输入端10末极输出三极管发射极端3输出波形控制端11末极输出三极管集电极端4死区控制信号输入端12电源供电端5

3、振汤器外接震荡电容连接端13输出控制端6振汤器外接震荡电阻连接端14基准电压输出端7接地端15误差放大器2的反相输入端8末极输出三极管集电极端16误差放大器2的同相输入端六、各部分功能及工作原理首先设计其振荡电路,根据振荡公式 f=1.1/ (R3XC2) =10Khz , 取R3=1K Q,则电容C2=0.1uF;然后,将同样大小的电容电阻串联并加 以电压接地后,在电容电阻中间引出一根信号线作为第四脚的输入 端,作为死区控制信号的输入。接着,通过示波器测量振荡电路的波形如图所示:根据实验所测得的波形图及TL494芯片的内部结构,可得振荡电路的峰值为2.88V,若要对其输出波形进行控制,则在第

4、三脚接入 的电压需小于2.88-0.7=2.18V,即第三脚输入电压变化范围约为0-2.2V。如原理图所示,将1K Q电阻与1-10KQ电位器按照如原理图 所示方式进行串联即可得到0-2.2V范围内变化的电压,从而得到应有 的波形。最后,将末级三极管的集电极接电源,发射极通过1KQ电阻接地,即可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方波信号:1、输出电压为20V至60 V功能的实现要想使得Buck电路的输出在20V至60V间变化,则根据其电压转换公式:Uo = aji得其驱动波形占空比a变化范围为0.2-06根据 公式:5/ (1+Rp) =2.2x( 1-a) 可得:当a=0.2时,可算得Rp的阻值大小为1.84KQ。当a=0.6时,可算得Rp的阻值大小为4.68KQ。因此,如果要获得20V至60V的输出电压,Rp的调节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