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3人口的合理容量4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36006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3人口的合理容量4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3人口的合理容量4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3人口的合理容量4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3人口的合理容量4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3人口的合理容量4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3人口的合理容量4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3人口的合理容量4 Word版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老师:我们班级有多少人? 学生:略老师:我们班级还能容纳更多人吗?如果现有更多人,你们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略老师:大家觉得班级多少人最合理?为什么? 学生:略老师小结: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是涉及到一间教室的人口的容量问题,那么到底多少最适合呢?最大的容量是多少呢?小到一间教室,一个学校,大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我们的全球,都涉及到这个我们人类最关注的问题:人口的容量问题。那么,我们国家最多能容纳多少人?最适合容纳多少人?我们地球母亲最多能容纳多少人?最适合容纳多少人?(展示一些漫画)大家知道吗?如果想知道这些答案,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进入今天

2、的课程学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设计意图:从教室实际情况和师生平常的对话导入新课,这种问题引导法显得很自然,并结合一些夸张的漫画,既能引起学生对人口的合理容量这节课的兴趣,又能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新课教学: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的教学设计1、区别“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两概念(图片展示):世界1800年以来人口增长柱状图,让学生观察图片。老师: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老师: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面对数量庞大且与日俱增的人口,地球上的可用空间越来越狭小,自然资源也变得越来越匮乏。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这是大家首先关心的问题。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两个

3、概念: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请同学自己看书说说什么叫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学生阅读课本: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环境能持续供养人口的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环境人口容量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设计意图:介绍环境人口容量产生的背景,有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提出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这两个概念。2、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

4、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这是本节的重点难点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教材中提供的“木桶效应”理论,设置了一连串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经过分析讨论。 教材提到“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类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其中各要素与人口容量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因果关系呢?我设计了下面的问题情景:让学生阅读分析木桶效应示意图及其原理:我们知道,当一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容纳多少水,主要取决与组成木桶的桶板究竟有多长,如果各块桶板的长度并不相同,那么,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与长的桶板还是短的桶板呢?多数学生很快回答:当然取决于最短的板。

5、结合思考题:假如各块桶伴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短暂思考和讨论后回答:木桶容量由短板决定,那么环境人口容量也就由短板代表的某一资源的数量来决定。进一步分析,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可能是哪些资源呢?师生共同分析得出:资源种类很多,这里主要考虑的应该是人类生存所依赖的基本资源,如土地、淡水和能源等。再给桶板赋予不同的含义进行讨论:如果桶板代表环境人口的各个制约因素,那么木桶效应又反映了什么道理呢?有了前面的分析经验,这次学生很快议论:由于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是随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发展而不断提高,资源的消耗还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水平紧密联系,这就取决了环境人口容量受

6、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教师接着问:那么,短板有可能是那个因素呢?有的同学回答:是资源,因为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度都离不开资源,资源多了当然能养活更多的人口。有同学反对:是啊,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但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科技水平上。比如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科技水平很低,获得的资源十分有限,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很小。还有的同学说:消费水平的高低才决定人口容量的大小。在同样的资源条件下,如果人均消费大,则其所能养活的人口就少,如果人均消费小,则环境人口容量就大。学生各抒己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书中“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估计”中的三种观点,让学生

7、对自己支持的观点进行简要的论述,并鼓励他们在不同观点间辩论。最后教师小结,让学生认识到:I、不论是科技还是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的影响,多要建立在一定的资源基础上的,所以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II、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资源总数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及人类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的,所以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在一定的时期内,一个地区的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相对变化不大,那么其环境人口相对时确定的,一般以一种或几种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的估计值。III、资源和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人类的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设计意图:通过“木桶效应”

8、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各种资源决定了大小不一的环境承载力,而最小的环境承载力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的道理,同时揭示了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揭示了人类发展与环境的深刻矛盾,说明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应有限的人口。讨论教学法是新课程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此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启发学生的思维。3、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展示资料:在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发表了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报告认为,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值为16亿左右。老师提问:我国目前人口接近13亿,未达到环境人口容量的最高值,为什么还要控制人口的增长? 学生回答。展示资料:材料一,

9、我国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我国人均可耕地不足世界人均可耕地的三分之一,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发展,人均可耕地还将继续减少。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由于缺水,工农业生产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等等。材料二,中国的理想人口与极限人口 科学家根据生态系统的负荷能力,提出我国生态的理想负荷能力应为7亿到10亿。主要基于以下5点:按粮食产量,不应超过12.6亿人;按能源的理想负载,不应超过11.5亿人,按土地资源,不应超过10亿人;按淡水供应,不宜超过4.5亿人;按动物蛋白供应,不宜超过2.6亿人。教师小结:总之,我们应该正视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现实矛盾,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

10、保护这两项基本国策,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走上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轨道。设计意图:展示我国耕地、水等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平均值比较的材料及中国的理想人口与极限人口,让学生很容易看出我国人口与资源矛盾十分突出,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我国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在这里提到了中国最理想的人口数,为下面人口合理容量的教学做铺垫。二、“地球上适宜养活多少人”的教学设计1、理解“人口合理容量”概念的教学设计承转: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区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大家想一下,一日三餐,刚够温饱,好像就可持续供养,但那是我们向往的吗? 学生:不是。教师:那我们追求什么样的生活? 学生:略教师:过这样的日子恐怕得消

11、耗比仅仅一日三餐有保障就行的日子更多的资源和财富。那么,一切条件等同的情况下,能够供养的人口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减少。教师:在保证现代人生活幸福,同时又不降低未来人生存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到底适合养活多少人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又提出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提问:人口合理容量含义是什么,它与环境人口容量有什么区别呢?答案:人口合理容量是指能养活好多少人,而环境人口容量是指能养活多少人,是一个极限值,是一个警戒值。所以,我们应该把我们环境中的人口控制在环境人口容量之内,最好是处于人口的合理容量。设计意图:从生活现实入手,结合上面关于我国人口容量分析的材料,通过对两

12、个概念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它们间的区别。2、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战略意义提问:当今世界什么原因导致未能实现地球上人口合理容量?师生共同讨论,小结:主要原因:(1)人口过快的增长、人口的压力(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资源的耗竭(3)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具体原因:发达国家人均消费资源太多美国人口不足世界的125,但总能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消费量均超过了世界总消费量的14,美国年人均石油消费量为317吨,名列世界第一,是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54倍。如果全世界按美国人均消费水平消费石油,那么全球的石油储量使用将不足8年!日本人均钢消费量名列榜首,接近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5倍;德国和美国人均钢消费量分列第

13、二和第三位,分别是世界人均的37倍和32倍。美、德、日人均铝消费在1720公斤之间,相当于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45倍,是中国人均消费量的6倍。从矿产资源累计消费总量来看,20世纪美国共消费了350亿吨石油、73亿吨钢、14亿吨铜和2亿吨铝。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在世界每年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了80%以上。教师追问:(1)面对存在的问题,人类有什么途径才能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呢?(2)作为社会的成员,我们个人能够为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做出什么呢?学生探讨:(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2)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3)世界各国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