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老师教育随笔(精品10篇)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345211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老师教育随笔(精品1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班老师教育随笔(精品1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班老师教育随笔(精品1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班老师教育随笔(精品1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班老师教育随笔(精品1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班老师教育随笔(精品1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老师教育随笔(精品10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班老师教育随笔老师,我也要沙包晨间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好晨间体育活动,可以充分地发展幼儿走、跑、跳、钻、爬等基本动作、技能,更好地促进幼儿机体的正常发育,增强其体质。在幼儿能较平稳、熟练地在宽2530厘米的平衡木上行走后,今天晨间锻炼我让幼儿头顶沙包在宽30厘米的平衡木上行走。首先我让孩子们头顶沙包自由的行走,然后再在30厘米的平衡木上行走。孩子们很有兴趣的顶着沙包自由地走着,有的边走边小心的张望;有的双手侧平举慢慢的往前走;有的双手放头的边上,生怕沙包掉下来;还有几个孩子很熟练,边走还边聊着天呢。这时,我发现班里年龄最小的小艾因为总是顶不住沙包,所以双手扶着头上的沙

2、包在行走。于是我走过去,对他说:“小艾还小,我们下次再顶沙包,现在去走平衡木好吗?”说完,我顺手把他的沙包拿走去指导其他孩子了。当我在和其他孩子一起高兴的顶着沙包行走时,小艾走到我的面前,小心地说:“老师,我也要沙包。”我不假思索的说:“下次再给你。”“老师,我行的,我要沙包。”这时,我发现他的眼中充满了渴望,我一下子觉得我是不是做错了,是不是该把沙包还给他。于是我点点头,并且把沙包递给了他。拿到沙包后,他如获至宝几乎是跳着走到了同伴的面前,高兴地说:“看,我也有沙包了!”说着,就把沙包往头上放。他和其他孩子一起顶着沙包小心地走着,又一起顶着沙包走上了平衡木。虽然动作是那么的不熟练,还经常扶着

3、头上的沙包,但他的脸上却是那么的开心,笑的是那么的灿烂。对于一些能力差的幼儿,我们总会降低对他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在平时多给他一些锻炼的机会,让他有表现的机会,并且一有进步就表扬和鼓励。但是如果让他长期做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事,时间长了,就会有副作用,孩子可能会渐渐地滋生自卑感。一个孩子如果有了自卑感,怎么能面对将来的社会和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呢?因此,不管教师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给予孩子的教育都应该是公平的。虽然他们还很小,但是在他们的心中都渴望着平等。对“不乖的孩子”多一句表扬像往常一样,孩子来园后,我照常让孩子们自选桌面积木,但在准备上课的时候就被总喜欢坐在后排的周xx吸引住了,周xx原先是一

4、个非常调皮捣蛋的男孩子,上课喜欢走来走去,有时候还会跟别的小朋友打闹,因此经常会受到批评,而且老师越是批评,他就越会捣乱,与家长交流时也反映孩子在家很调皮,大人的话也不听,大人打骂也没用,希望老师好好的教育他。周xx令我非常头疼。于是我和配班老师一起商量,对周xx多次进行说教、批评教育不但起不了作用,反而有点变本加厉。要不我们换个方式,每一天就对他多一份关注,换个角度观察他,尽量去发现、捕捉到他的亮点,并及时的给予肯定、表扬。我俩决定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尝试换个角度来观察,并对他好的表现(哪怕是一丁点儿的进步)予以及时的表扬。今天早上像往常一样,孩子来园后,我照常让孩子们自选桌面积木,我发现他坐

5、在位置认真的拼搭着雪花片,没有到处乱走,我及时表扬了他一句。在后来的语言活动课上,只见他上腰挺得直直的,两只圆溜溜的小眼睛定定的看着我,也没有到处乱走,我就随口又表扬了他一句。原先我以为他不会坚持多久,可是后来我发现整个上午的活动下来,他真的一直坚持下来了,让我感到很欣慰。我及时与李老师进行了交流,我俩不仅再次表扬了他今天的表现,而且也提出了我对他的希望。到离园的时候,没想到周xx一看到妈妈来接,就急忙在活动室门口与妈妈说:“妈妈今天老师表扬了我好几次呢!明天我还要变乖”。脸上绽放着开心的笑容。妈妈好像有点不信的看了看我,我急忙说孩子今天的一天表现真的很棒!没想到只是换了个角度关注,多了一句表

6、扬,却让孩子变成了乖乖的,使孩子一天快乐,也让他有了自信,更让妈妈也感到欣慰。这件事对我感触很大,我们每一个班级里都会有几个喜欢“调皮捣蛋”的孩子。常令我们老师、家长头疼。常常无形之中吧这些孩子定位成“不是好孩子”。其实是我们老师带着“有色眼睛”在看待他们。他们幼小的心灵对我们老师的一言一行很敏感,把我们老师对他们的态度看得很重。所以我们老师要学会公平对待这些“不乖”的孩子,并能对他们多一份关注、多一句鼓励的话,多一点爱抚、多一个亲切的举动,多一点发现、多一句表扬的话,对孩子来说将是至高无上的。我们当老师的看到孩子多一份进步后,心里也会多一份喜悦,同时也相信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赢得更多家长的信任和

7、支持!谁来当小组长我们班的孩子大部分吃饭速度都很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每一组上吃饭快的小朋友来当小组长,他可以从这天吃好饭一直当到第二天吃饭前,(把组长牌子统一挂在粘勾上)第二天谁吃得快就由谁当小组长。孩子们都希望自己每天能当上小组长,因此采用这种方法以来我们班进餐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但有的时候因为一组上的两个小朋友同时吃完而出现争执。涛涛和康康两个小朋友都在房子组上,他们是非常要好的好朋友。两人吃饭都很认真,而且速度也很快。今天吃饭的时候,两人同时把饭菜吃完了,笑眯眯的把碗放到了桶里,各自拿了餐巾纸擦起了嘴巴。但两人的眼睛都看着粘勾上的小组长牌子。个别吃好的小朋友有的说让涛

8、涛当小组长,因为康康的嘴巴里还有饭。有的说让康康当小组长,因为涛涛的碗要康康放得快。我为了让他们自己解决,所以站在一边没发表意见。没想到他们没有采用同伴的意见,自己想了一个办法,用猜拳的方式来决定谁当小组长。“石头、剪刀、布”。涛涛出的是拳头,康康出的是布,康康赢了,就由康康来当小组长。涛涛微笑着从粘勾上把小组长牌子摘下来,挂在康康的脖子上。之后,两人高高兴兴地搬起小椅子到走廊上去玩玩具了。看似一件复杂的事情,老师没有插手其中,两个孩子完全以一种自主的形式把出现的问题解决了。看来在平时出现这种事情的时候,老师可以把问题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尝试解决。孩子和孩子之间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很多

9、时候要依靠老师来解决这种问题。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教师作为一名观察者,应该要留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而不是时时刻刻在孩子的活动中扮演一名积极的干预者。因为让孩子自己处理出现的问题,他们会想办法、出点子,虽然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稀奇古怪,但孩子们的思维和创造力却得到了发展,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会增强。我是卖面条老板每周五,幼儿的午餐往往是面条,幼儿对吃面条兴趣平平,没有刚开始的兴奋和浓厚的食欲。为了提高幼儿的食欲,我想了很多办法,但效果就是不明显,每次总有几个幼儿吃不下或吃不完,这使我很头痛。今天又是个吃面条的日子,在为幼儿盛面条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平时幼儿玩的角色游戏,于是高声对幼儿说:“我

10、今天是卖面条的老板,你们有谁想买我的面条啊?”随着我的发问,马上迎来了幼儿的回应:“我、我、我,还有我一看到幼儿的胃口被吊起,我马上又以老板的身份介绍面条的做法及制作的材料。幼儿听了马上要求我给他们吃了。但我觉得引诱的还不够,可以再加一点火。于是又装模作样的对幼儿说:“我的面条可不多,卖完了就没了,想买第二碗的小朋友可要加油吃哦!”幼儿一听,一个个露出又兴奋又着急的样子。于是我就请幼儿开始动手吃面条了。这一次幼儿吃的又快又开心,那些捧着碗来添第二碗的幼儿还对着我喊:“老板,再来一碗。”其中,我也学着老板的样子提醒大家面条快卖完了等等,不一会儿幼儿们就把满满两面盆的面条全消灭了,碗里也没剩的,吃

11、的干干净净。我问大家,我这个面条老板的面条煮的怎么样,幼儿们老头老脑的送我一个大拇指。角色游戏是小班孩子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可以满足孩子们的模仿欲望,从另一个角度说也是孩子了解社会,了解成人世界的一个平台。同时,我个人认为,把角色游戏带入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也是可以的,就如我今天扮演老板,幼儿扮演客人一样。收到的效果是浅而易见的。小水滴生气了最近,我发现班内的孩子节约意识较差,特别是在用水方面,尤为突出。常常是洗完手忘了关水龙头,有时喝水接满满的一杯就喝一口。于是我就组织了一次“节约用水”的活动,这次活动先让孩子们在玩沙之后去洗手。当他们伸出销售开水龙头时,发现“停水了”(事先关了水闸)。这

12、时王老师端来了一缸金鱼,缸里的水非常的少,小金鱼的嘴一张一合的,快“渴”死了。我用急切的声音说:“请小朋友快想想办法救救金鱼吧!”这时,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说:“快给小金鱼喝水。”可是当他们争先恐后地冲到水龙头前,打开水龙头,水还是一滴也没有流出来,孩子们个个焦急万分,我提来了一桶水,并给他们讲了“小水滴生气的故事”:早上我一进教室就听到有谁在哭,我找呀找,发现是小水滴在哭。它告诉我,昨天小朋友都回家了,可它还在滴滴答答地流着,它很伤心。说:小朋友嘴上都喊着“水的用处大,能帮助大家做很多的事。“可是有的小朋友就是不珍惜我,就是忘记关紧水龙头。它太伤心了,太生气了,所以它不想做你们的朋友了,它走了孩

13、子们听到这里都急了:“小水滴,你不能走,不要走,快回来,我们错了”通过这个小故事,孩子们一下子意识到自己浪费水是多么不应该。有的孩子还含着眼泪说:“小水滴,我保证:再也不浪费你了,你快帮忙救救小金鱼。我们不能没有你!”最后,小水滴真的“原谅”了小朋友。看到水来了,孩子们快活极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不拧紧水龙头的了,每天都有孩子自觉去检查水龙头是否在滴水。还有孩子从家里带来了关于水的书,有讲水的用处,有讲没有水以后出现了沙漠的书。孩子们还提出画关于节约用水的宣传画,把它贴在每一个用水的地方。这次活动,我是结合孩子们的亲身体验,当孩子的自身需要与没有水产生了直接矛盾时,当孩子们急切地想用水时,及时

14、地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说出“小水滴”生气的原由。从情感入手在内心深处打动了孩子们,使他们自觉地意识到了平日不拧紧水龙头,任意放水等浪费水的行为是不应该的,由此而产生的内疚、发出的“誓言”都出自孩子的内心,出自欲他们自己主动的要求与同伴们的互相影响,没有一句是老师直接教的。孩子们在自我的实践经验中,发现周围环境对于自己生活的重要性:没有水我们的生活就会一片混乱,鱼渴死了,树枯死了,人不能动了以往教育中,总不免苦口婆心地说教,讲道理、批评、指责,孩子们口头上会学着说,但因为不能与孩子们的情感需求达到共鸣,也就不能内化为他们的行为。不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不了解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特点与需要,只是主观认为

15、孩子存在问题,就开展教育工作,就不会有效果。如果想产生教育实效,就要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深入理解孩子,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此次活动,我最大的体会:引导他们参加活动,使之真正的成为活动的主体,才能使我们告别“形式化”的说教,体现出真正的教育价值。环保意识的培养亦是如此,从实处出发。不用再做了在绘画活动中,孩子们正低着头专心致志地画着,完全沉浸在活动中。这时,我看见乐乐也正认真地、积极地动手画着。这是他第一次在没有老师的催促和监督下很自觉的画画。我高兴极了,马上对他进行了表扬,他也显得更加积极了。这时已临近家长来园接孩子的时间,陆续的教室外站了几位大人。乐乐看见了,马上放下手中的笔离开了位置,来到

16、了玩具筐边玩起了玩具,嘴里还不断地说:“不用做了,不用做了。”我看见后马上去拉他,并说:“你画的这么好,瞧!只剩下一点点就画完了,要是把画好的拿给奶奶看,奶奶看见你的画一定会很开心的表扬你了。”可是任我怎么说怎么拉,乐乐就是不高兴去画,只是不停地说:“不用做了,不用做了,可以回家了。”直到奶奶来接,乐乐都没有动过一笔,看到奶奶来了,马上拿好自己的物品要求回家。但是在老师和奶奶的坚持下,没办法的乐乐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将未完成的画画完。很多幼儿都认为,只要家长来接了,我们就可以什么事都不做了,马上就可以回家。如果老师和家长默认了这种做法,那将使幼儿养成做事半途而废的习惯。好习惯是从小养成的,所以对于幼儿更应该从小做起,使幼儿知道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把机会留给孩子朋友们,那你们觉得我们的孩子能做些什么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