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311861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科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科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科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科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科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科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科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科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杨秀英内容摘要 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培养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新教育教学理念下,合作学习是实现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本文从小组学习的意义、小组合作的分组、制定规则、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阐述如何有序有效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小学科学教学;有序有效“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因为它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

2、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是其中最大之一。”(埃利斯美国当代著名教育评论家)。自我国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基于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认知能力的差异,同时,为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完善,增强学生的互相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学习”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追捧”。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优势互补的“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将学生个体差异当作一种互补的教学资源,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或者研究任务,“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在

3、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的同时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学习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的“合作性”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个体发展的“助推剂”。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续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这就要求小学科学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在探究科学的同时更要学会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能

4、力。让学生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通过与小组成员自主、合作、交流的实践中成长。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一些问题。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结合自身的实践,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科学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一、合理分组,优势互补受学生的学习背景、智力差异、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在教学中,要顺畅、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焕发活力,那必须要合理分组,避免“强强联手”。否则会影响小组学习的效果。实施小组学习,教师事先应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调查,依据一定评价标准将学生做出分类。然后根据学生

5、的能力因素和小组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将学生合理分组,以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实现优势互补,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一般情况下,应选取具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同学担任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选取表达、沟通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小组“联络员”和“发言人”;选取勤于思考,讷于表达的同学管理小组资料;选取写作能力较强的同学做小组的记录员等。这样可以保证学习小组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构成一个相对稳定而富有变化的团队,减小小组间的差距,在做到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的同时做到小组成员在共向研究过程中人人有事做,人人有平台。二、制定规则,有序有效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提供大量的实验器材、标本等供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或者需通过小组讨论、

6、动手实验来达到教学目的。这就要求科学教师要制定一套小组合作学习规则来保证小组学习的效果。可以说:完善的学习规则,是实现科学教学有序有效的保证。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对提出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要求和正确的指导就“放手”学生讨论;或者教师提供实验器材未说明实验要求、试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通过实验需达到的目标就让学生分组实验。或许各学习小组会 “热烈讨论”或“积极实验”。因为没有规则的“限制”,因为没有老师的指导,有的小组场面混乱;有的小组成为优秀生的“秀场”;有的小组积极汇报,其实只是个人之见;有的小组手足无措,一无所获所谓的“小组合作”其实就是学生各行其是,小组合作学习实质形同虚设。科学教学中的小组

7、合作学习应拒绝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和“积极参与”,科学教学中的小组学习要做到“有序有效”。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说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叶圣陶)。要想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养成需要制定相关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只有建立了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才能使之形成习惯。三、明确目标,营造气氛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的提出合作的目标和要求。教师一定要把这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布置清楚。让学生明白要学会什么,要掌握什么;要让每个小组都明确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并且明白通过怎样的“合作”才

8、能完成任务。为了提高效率和缩短宝贵的时间,教师可采用例子或图例来增加布置任务的清晰度,必要时在讲述结束前可向学生提问以确信他们理解了讲述的内容。比如我在教学“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中,让学生合作探究改变“小铁块、橡皮泥、皮筋、塑料”四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学生在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合作、交流、争辩以后,开始做实验,合作状态下的学生思维显得特别活跃,他们仿佛能从同伴的交流中得到更多的启发,课堂上他们合作得很好,想法也非常出色如:将橡皮泥捏成“碗状”;将小铁块放在橡皮泥做的“碗中”; 将皮筋和小铁块捆绑能下沉;将塑料和小铁块捆在一起也能下沉合作意味着尊重,意味着民主平等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提出自

9、己的问题、见解,发表自己的观点、评论。小组学习要让小组成员都得到锻炼和发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合作的过程中明白:小组成员的地位是平等的。四、科学评价,分享成果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对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小组学习中要担任“平等中的首席”,做小组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 当学生在小组合作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成为一个“参与者”;当小组学习取得进展时,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树立其进行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起到“促进者”的作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适时适当的激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

10、效果。在小组学习,中教师应掌握并运用好激励性评价,要运用适当温度的语言鼓励学生,使每个小组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成员所发挥的作用不同,但当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成果以后,应让每个成员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过积极引导,让参与小组学习的学生体会到分享成果的快乐。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学习方式。只要我们运用恰当,它能够让学生实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能够培养学生竞争意识,诚实守信,团队精神,协作能力,交往艺术等合作品质。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