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试题汇编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144770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9.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试题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现代文阅读试题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现代文阅读试题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现代文阅读试题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现代文阅读试题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试题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试题汇编(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阅读试题汇编 前言:现在距离高考越来越近,时间也越来越紧张,没有多少时间了!这个时候很多学生由于心理紧张,每天坐立不安,特别烦躁,不能静下心来学习。关于高考心理辅导,另文刊登这时候可不能放松2加上这样的形容词说明了工人师傅的态度,因为这种情景他们见得太多了,从而表明生命的结束是必然的,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为下面写生命做了铺垫。本题答了工人师傅的心态得2分,答了与下文的关系得1分151这个比喻所包含的意思是:生命的丢失是挡不住的。2这个比喻所包含的意思是:每个人的生命有多长,自己生前是无法预测的。161他们错误地认为生命是无限的,而不知道生命的短暂。2老年人就该做老年人的事,非要去返老还童,

2、是不对的。17青年阶段:既要开拓进取,也要珍惜生命。中年阶段:要稳定,不要夸张生命。老年阶段:要善待自己,自得其乐3、河南五市20222022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考试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一17题。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王清铭假如能透过书窗窥见古人窗前的那轮明月,精明的现代人才算拥有完整意义上的聪慧。物质日益丰盛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要的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越远。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压为昏黄的一片,明月照样从海回升起,但共此时的都市蜗居里,投射过来的只是高楼斑驳的影子。如果有几片月光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留出的缝隙,也如受污染的水;汽车笛声、影视音响、 铃声,将月光搅得

3、更加浑浊,不留下一小片安静,来安放一张书桌。偌大的城市,月光和书很难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门是生活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都市的天空被高楼割裂了,明月也难以进出喧器都市人动乱的心灵。即使是在闭门索居的日子,有几个人端坐书窗前,让月光布满内心空间何况天上的那轮明月,只徘徊在都市边缘,在城里办理不到一份“暂住证。钱钟书先生说: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现代都市人进出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门,却极少去拥有一框用以心灵眺望的窗子,更无闲人闲读书的闲情去掬一把透过书窗的月光,洗涤心灵的尘垢。偶然记下宋代刘子军的两句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明月不知读书人已去,淹没在都

4、市的红尘中;明月夜深来照的,也不是书声朗朗的书窗了,有的只是装潢和功利。都市也有读书人,但读书时想的是文凭、职称、职位,急功近利的他们懂得用描谱仪鉴定金钱的金黄色的纯度,却无暇顾及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的皎洁银白。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看不见月和星的都市人咀嚼书中文字为腹内经纶,想到的只是经世致用,读书蜕变为苦事。月窗搀烛影,风叶乱琴声,聒耳的大略是名利裹挟着的喧嚣吧。月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开了窗邀约清风明月进来占领,其实是拥有一轮属于自己的明月。钱钟书先生还说,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我以为书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书窗的退化乃至消失是现代人沦落的一种方式,让高楼大厦侵占了心

5、灵的家园。读书本是一件赏心乐事。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到书窗玩月的情景: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我想,还有半墙的明月大略都筛藩他飘逸的心头吧。闲读书、读闲书、读书闲,注重的是读书时的闲逸、闲散,把读书当休闲,忘却虚名浮利,获得一种周国平先生所说的“丰盛的安静。并不是休闲时才读书,而是读书时读出闲情逸致,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淡去功名之心,以休闲的心态去读书,让书窗上的那轮明月将思绪漂白、沉淀。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照古人,亦照令人。灯红酒绿的繁华并不完全拒绝栖居的诗意,倚南窗以寄傲,也寄托闲情。明月多情,随人处处行。14结合高低文,解释“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

6、月亮的距离越远这句话的意思。(4分)答:15.文章第六段引用钱钟书先生的话“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联系全文,指出“窗和“门在文中各有什么含义(4分)答:作者把这二者对举有什么用意(2分)答:16“精明的现代人在读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答:17作者认为在“灯红酒绿的繁华中该怎样“诗意栖居(6分)答:14(4分)现代社会物质日益丰盛,但人们的心智无法得到滋养(精神生活越贫乏)。(答案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一方面2分,共4分。)15(6分)“窗在文中是人心灵世界的写照,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象征,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而“门是指世俗生活,象征人对物质的追求。(4分)(1点2分,共

7、4分。假设答“窗是人类心灵的空间,人类文明的标志,可得2分;假设答“窗是天的进出口,“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得1分;假设答“门是生活的进出口,表示欲望,得1分。)二者形成一种比照(反衬)关系,旨在突出现代人注重物质生活而无视了精神追求的现状。(2分)(“比照或“反衬1分,作用1分。)16(6分)现代人读书的目的只为经世致用(急功近利、带有功利色彩)。现代人短少闲情逸致,视读书为苦事。现代人只在休闲时读书。(1点2分,答对3点方可得总分值。)17(6分)忘却虚名浮利(或“淡去功名之心),拥有闲情逸致,通过读书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获得一种“丰盛的安静。(意思对即可)(1点3分,共6分。

8、)4、2022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子夜昙花张错恩师过世。其子邀我去拿些物品,留作永久的纪念。于是,我去他家搬回一株昙花。也许是对老师的感情难以割舍吧,总觉得世间万物,包括花魂鸟魄,冥冥中可以沉默交流。人离开了,见不到了,但他在我心中,于是便存在。昙花搬回来,静静紧靠屋檐下数月。自春入夏,人花无语,岁月无声,只有偶然翠绿,显示出它对环境的适应语言。新叶迟缓自旧叶中长出,黑斑渐褪,花树重新有关雍容气度,一如恩师的寡言性格,在低调行事格调中,始终带领浓郁而清晰的自信。我对花树没有期待,它存在,我已心称心足。就在寻常一天,竟意外察觉昙花已垂首含苞了。何等

9、蓦然而来的惊喜!不是花开花落,而是花的讯息。像久别的人,传来心花怒放的约会,直教人朝夕亟待。久闻昙花只开一夕,是最初一夜,也是最后一夜,充斥生命发奋与无常的哲理,便决心迎接它来临的启迪。那几乎是即时降临,一旦察觉满蕾的翌夜,便有如忍俊不禁的笑容,迫不及待地绽开。黑暗夜晚,洁白花朵,如冬天雪夜,没有月光,星星地暗淡。它的来临使人震,也使人惊惶。有一种漫步而来年绰约,以迟缓节奏,进入生命最灿烂点,也是最颓废点,没有一线保存,像爱与死!犹如一张昂首的脸,花容就是一世青春。然而此花与众不同,它的才情志业极端隐秘,因而选择了沉寂无人之夜,不屑在白日与红尘争艳。它的步伐和黑夜一致。因而看花人必须有一颗聆听

10、的心,才会听得到夜,及花开的声音。它极端美丽。尤其在孤独时,要在众芳国里遗世独居,又是何等勇毅果断。花开之夕,遂自有清雅幽香。香随夜转浓,弥漫四周,有如昭告天下:在这一夜,全世界只有一种花香,为一个人。为了此夜,必须是另一朵花,另一种香。永远没有重复,像一段情,或一个名字。它的性格极其刚烈。它幽雅绝俗,不只有意逃避四周繁华,甚至鄙弃热闹,喜欢冷清。它一夜尽情绽开无悔。花期虽短,绽放姿态却极为狂放,有一种壮士舍身之悲壮。但每年花季有如转世,无悔依然。我随即察觉,即使在短暂漆黑夜里,它的笑容已渐难以为继,并带领英雄疲惫。本来雪白如银的花瓣,光辉四溅,几可灼伤人目,而后却慢慢苍白如纸,只隐约露出些许

11、其原来风骨神韵。这一张脸,我想我最熟悉,最会为之伤心垂泪。那不只是物伤其类,更是命运中许多注定的无法回转与挽留。生命确实如此!许多灿烂时光,有如昙花一现。花开刹那,如幻如梦,花不知自己在盛开,梦中人更不觉自己在幻梦。唯有梦醒花凋,方悉前尘过往。我知道今夜花会尽情怒放,正如黎明一定会来临。辞世恩师如此幻过,今日我也如此梦过,将来我的学生还会如此幻梦下去,最终我们便会一一走入夜里。留下一生的记录,其实不过是花与夜的争辉。14在“久闻昙花只开一夕,是最初一夜,也是最后一夜,充斥生命发奋与无常的哲理一句中,“发奋与“无常各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用处?4分答:15根据你的体会,分析“香随夜转浓,弥漫四周,

12、有如昭告天下:在这一夜,全世界只有一种花香,为一个人这句话的含义?6分答:16文中赞美了昙花的精神品质,请分条概括。6分答:17本文标题为“子夜昙花,有什么含义和作用?6分答:144分“发奋形容昙花开得灿烂之状,“无常指昙花凋落的迅速。用比照的手法,突出作者对人生价值的哲理思考。每问2分。第一问“发奋、“无常解释各1分156分写昙花怒放吐香给人的感受昙花为谁开,由昙花联想到恩师生前的音容知貌。以花喻人,表明恩师活在自己心中或答:人离开了,见不到了,但他在我心中,于是便存在。每条3分。只答“昙花给人感受给1分。第二条,只答“以花喻人给1分。166分不屑在白日与红尘争艳。幽雅绝俗或清雅幽香绽放极为

13、狂放。共6分,答出一条给2分176分含义:昙花在夜晚子夜开放。借昙花寄托对恩师思念和赞美之情。作用:以昙花为全文的行文线索。共6分,含义答出一条给2分。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5、2022.1惠州市202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冰雪里的灵魂夏立君李陵小时候,祖父李广一定与他一块朗读过?诗经中那篇有名的?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对诗意似懂非懂的李陵看着祖父微微翕动的嘴唇,感到祖父的表情是那样深沉而又奇怪,祖父好像看到了血光冲天,好像看到了无边雪原,好像看见了自己留在苍茫大地上的无数脚印。

14、李陵从祖父的声调里听出了这首诗的美。李广对李陵说:从前有一个人,离开家非常久非常久,当他回来的时候,他发现他的家没有了,他的家已经被人做田地来耕种了,黍和稷都长得很高了。小李陵似乎明白了:人不能离家太久,更不能一辈子不回家。公元前99年秋天,李陵率五千步卒出击匈奴,出河西,临大漠。冬天很快降临了,寒潮一阵一阵从漠北扑来。这是一个与他过不去的冬天。至浚稽山一带,在两座峰峦之间,李陵部众与单于率领的三万匈奴骑兵遭遇。一场惨烈的厮杀之后,单于很快发现他这三万骑兵竟缺乏以制服李陵五千步卒。单于让部队后撤,很快调来八万余骑,摆成合围之势,紧紧咬住李陵。突围,突围!李陵此时唯一的念头就是突围。英勇的将士击

15、退了匈奴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可单于的包围圈越勒越紧。李陵抽出一支箭,又抽出一支箭,快给我箭!可是,几乎在同时,将士们的箭袋全都空了。五千将士的五十万之箭全飞向了匈奴人。从此,李陵的一生都没有摆脱赤手空张空弓的感觉。他下令解散部队,各自突围。匈奴将士簇拥着单于很快来到李陵跟前。李陵和单于互相看清了对方的面孔。李陵控住马,望一眼天空的大地,望一眼南方,深深叹息一声,下马,投降!李广如此忠义,他的孙子李陵却投降了。武帝对此耿耿于怀。那些从前赞扬李陵的人现在都说李陵的坏话,他们知道皇帝愿意听什么。武帝问颇有些书生气的司马迁对此事有什么看法。司马迁说:“李陵事亲极孝,与人交往恪守诚信,为国家奋不顾身。这次出征,虽身陷绝境,但杀敌数量巨大。他不死,可能是图谋将来有时机报答陛下武帝不喜欢这几句话,司马迁受了宫刑。不久,李陵遭受灭族之祸,老母娇妻幼子弱弟都被杀掉了。两千年来,面对李陵这个名字,人们一直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