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小麦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973942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小麦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二章 小麦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二章 小麦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二章 小麦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二章 小麦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小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小麦(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小麦第一节 概述一、小麦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小麦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有1/3 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为主粮。小麦子粒中含有人类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其中碳水化合物含量60%80%,蛋白质8%15%,脂肪1.5%2.0%,矿物质1.5%2.0%, 以及各种维生素等。二、世界小麦生产概况主要分布在北纬67。(挪威和芬兰)和南纬45 o邙可根廷)之间,尤以北半球最多。主要产区为欧亚大陆和北美,种植面积约占世界小麦总面积的 90%。世界小麦在20世纪50年代总产量的增加,主要靠扩大种植面积;60年代以后,主要依靠增加单产。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1.采用高产、抗倒、抗病的品种;2.是自然条件

2、优越,温度光照较适宜,降水充 足、分布均匀和季节分配合理,小麦生育期长;3.畜牧业发达,施肥足,土地用养结合好,土壤肥力高,灌 溉条件比较优越;4.机械化程度高,采用了综合性的高产栽培技术。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是世界小麦生产发展趋势。三、我国小麦生产概况小麦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和总产仅次于水稻而居第二位。我国小麦单产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品种改良,灌溉 面积扩大,肥料投入增加,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小麦生产技术的改进。目前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1. 各地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相差很大,不同地区产量水平不平衡;2. 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少,栽培技术不配套,产业化经营能力低;3. 小麦生产规模小,成本

3、高,生产效益低。小麦属于禾本科,小麦族,小麦属。小麦起源于亚洲西部。四、我国小麦的种植区划 我国小麦种植区划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地理地域(气候区域)、品种特性(冬春性、子粒特性等) 栽培环境(平原、丘陵、雨养、灌溉条件等)。中国小麦学(1996)将我国小麦种植区域划分为三个主区 十个亚区。(一)春麦区1. 东北春麦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两省全部,辽宁省除南部大连、营口两市和锦州市个别县以外的大部,内蒙古东北部 的呼伦贝尔、兴安和哲里木三个盟以及赤峰市。三10C积温为16003500C;年降水量600mm以上,黑龙江 北部、东部和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适于发展红粒强筋或中筋小麦。2. 北部春麦区

4、 本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西至内蒙古的伊克昭盟和巴彦淖尔盟。年降水量一 般低于400mm,不少地区在250mm以下。本区适于发展红粒中筋小麦。3西北春麦区甘肃及宁夏为主体,并包括内蒙古及青海的部分地区。年降水不足300mm,全区三10C 年积温为28403600C,甘肃河西走廊适于发展白粒强筋小麦,其他地区适于发展中筋小麦。(二)冬麦区1. 北部冬麦区 东起辽东半岛南部,沿长城及燕山南麓进入河北省,向西跨越太行山经黄土高原的山西 省中部与东南部及陕西省北部,向西迄甘肃陇东地区,以及京、津两市,形成东西向的狭长地带。本区属暖温带,主要属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少雨雪,春季干旱多风,且蒸发强。

5、全年降雨 440710mm, 小麦品种属冬性,本区土壤肥沃的麦区适于发展强筋小麦。2. 黄淮冬麦区 包括山东省全部,河南省除信阳地区以外全部,河北省中、南部、江苏及安徽两省的淮 河以北地区,陕西关中平原及山西省南部,甘肃省天水市全部和平凉及定西地区部分县。本区气候适宜,是我国生态条件最适宜于小麦生长的地区。面积和总产在各麦区中均居第一,而怯历年 产量比较稳定。年降水520980m m,黄淮北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区适于发展强筋小麦,其他地区适于 发展中筋小麦。黄淮南部以发展中筋小麦为主,肥力较强的土壤可发展强筋小麦,其他地区适于发展中筋小 麦。3.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包括浙江、江西及上海全

6、部,河南省信阳地区及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各省 的部分地区。本区年降水8301870mm,常受湿渍为害。赤霉病、锈病、白粉病严重。品种属于半冬性及春性。本区 大部地区适宜发展中筋小麦,沿江及沿海砂土地区可发展弱筋小麦。4. 西南冬麦区 包括贵州全省,四川、云南大部,陕西南部以及湖北、湖南西部。其中以四川盆地麦田 面积最大,气候温暖,降水量多在1000mm左右,易发生病害。品种多属春性。本区大部分地区适于发展中 筋小麦,部分地区可发展弱筋小麦。5. 华南冬麦区 包括福建、广东、广西、台湾、海南省(自治区)全部及云南南部的德宏、西双版纳、 红河等州或部分县。本区属亚热带范围,年降水量1500mm左

7、右,小麦生育后期,阴雨多,温度大,日照少, 易发病造成秕粒。(三)冬春麦兼播区1新疆冬春麦区 包括北疆和南疆。北疆气温低,雨量稍多,年降水量仅195mm左右,南疆降水量极 少,全年仅15.6180.4 mm,气温稍高,各地均有冬、春麦种植。但北疆春麦面积大,南疆则以麦为主。本 区肥力较高的土壤适于发展强筋白粒小麦,其他地区可发展中筋白粒小麦。2. 青藏春冬麦区 包括西藏自治区全部,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省的部分地区。本区地处寒温带,气 候高寒,无霜期短,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少,小麦生长依靠灌溉。日照充足,温差较大,有利于粒多粒重。本 区适于发展红粒中筋小麦。第二节 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一、小麦的一

8、生 小麦的一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的种子的过程。该过程的持续时间称为小麦的生育期,以自出苗(或 播种)至成熟的天数来表示生育期的长短。冬小麦(秋季播种)多为230d左右或以上,春小麦(春季播种) 多为 100120d。表 22 我国不同地区小麦的生育期(根据中国小麦气候生态区划资料整理, 1991)地区播种期(月/旬)成熟期(月/旬)生育期(d)播期类型东北(春麦区)4/上4/下7/下8/上110130春播春小麦长城以北(北方春麦区)3/中4/中7冲8/中100130春播春小麦黄淮海地区(北部和黄淮冬麦区)9/下10/下6/上6/下230270秋播冬小麦长江流域(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冬麦区)1

9、0/下11/中5/上5/下180220秋播冬小麦西北(冬、春麦区)9/上9/下6/下7/上270290秋播冬小麦4/中4/下8/上8/中110120春播春小麦青藏高原(冬、春麦区)9/下10/中8冲9/中320350秋播冬小麦3/下4/上8/上9/中130180春播春小麦小麦一生中,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人们常根据器官形成的顺序和明显的外部特征,将小麦的一生划分为若干生育时期。小麦的一生营养生长并进生长生殖生长/Z萌发出苗 三叶分蘖 穗的分化形成和根、茎、叶、蘖的生长 抽穗开花授精子粒形成灌浆成熟以营养生长为主决定穗数为主决定穗粒数为主以生殖生长为主决定粒重为主奠基争穗期)

10、 (壮杆大穗期)增粒重期)二、小麦的阶段发育小麦从种子萌发到成熟的生活周期内,必须经过几个循序渐进的质变阶段,才能开始进行生殖生长,完 成生活周期。这种阶段性质变发育过程称为小麦的阶段发育。(一)春化阶段(感温阶段)1春性品种 北方春播品种在520C,秋播地区品种在012C的条件下,经过515d可完成春化阶 段发育。未经春化处理的种子在春天播种能正常抽穗结实。2半冬性品种 在07C的条件下,经过1535d,即可通过春化阶段。未春化处理的种子春播,不能 抽穗或延迟抽穗,抽穗极不整齐。3冬性品种对温度要求极为敏感,在3C条件下,经过30d以上才能完成春化阶段发育,未经春化处 理的种子春播,不能抽穗

11、结实。(二)光照阶段(感光阶段)1反应迟钝型 在每日812h的光照条件下,经16d以上就能顺利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不因日照长 短而有明显差异。这类小麦多属于原产低纬度的春性小麦品种。2. 反应中等型 在每日8h的光照条件下不能通过光照阶段,但在12h的光照条件下,经24d以上可以 通过光照阶段。一般半冬性类型的小麦品种属于此类。3反应敏感型在每日812h的光照条件下,不能通过光照阶段,每日12h以上,经过3040d才能 通过光照阶段,正常抽穗。冬性品种一般属于此类。(三)阶段发育与器官形成的关系 每一器官的形成必须在一定的阶段发育基础上才能实现。茎生长锥的分生组织主要分化叶片、茎节、分 蘖和次

12、生根等营养器官;小麦穗分化达二棱期,春化阶段结束,进入光照阶段,到雌、雄蕊原基形成时,光 照阶段结束。春化阶段是决定叶片、茎节、分蘖和次生根数多少的时期,光照阶段是决定小穗数多少的时期。(四)阶段发育理论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三、种子构造与萌发出苗(一)种子的构造小盘if才的站帶左*子观 中 週迅W子哇询的黑坏 右 通迥蚩的幽切皮和祥盛 2.345.teA6.匸胖粮 s肌质片 iDJff-箱叶i2 g 13 R 皿制展且見i&fiX 托盛冠小麦的子粒常称为种子,在植物学上属于颖果。1皮层 包括果皮与种皮,厚4169 “m,占种子重量的5%7.5%起保护胚和胚乳的作用。2. 胚乳 由糊粉层和淀粉层构

13、成,占种子重量的90%93%。3. 胚 由胚根、胚轴、胚芽和盾片组成,占种子重的2%3%。胚中蛋白质占 37%左右,种子萌发后,胚芽鞘破土出苗,从中伸出幼叶长成幼苗。(二)种子萌发出苗 包括吸水膨胀的物理过程、营养物质转化的生物化学过程和种胚萌芽的生物学过程三个阶段。当胚根伸 出种皮达种子的长度,胚芽伸出达种子长度一半时,称发芽。种子萌发要求的最低温度12C,最适温度1520C,最高温度为3540C。播种至出苗需积温100 120 C。四、根、茎、叶的生长(一)根系的生长与功能1. 根系的形成与分布 小麦的根系为须根系,由初生根和次生根群组成。初生根由种子生出,又称种子 根或胚根。当第一片绿叶

14、展开后,初生根停止发生,其数目一般35条,多者可达78条,次生根着生于 分蘖节上,又称节根,伴随分蘖的发生,每节发根数 13 条。一般到开花期,次生根数达最大值,每株有 2070条,高者可达100条以上。绝大部分分布于040cm 土层内。2. 根系的功能 初生根出生早,扎根深,不仅在幼苗生长初期起着重要的吸收作用,而且其功能期可延 续到灌浆以后,对后期干旱条件下利用深层土壤水分具有特殊意义。次生根数量大,功能强,是根系的主体 部分,与高产有密切的关系。3. 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 小麦根系生长对土壤水分的反应敏感,最适宜的土壤水分含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根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622C,最低

15、温度为2C,超过30C根系生长受到抑制。(二)茎的生长与功能1. 茎的生长 茎由茎节和节间组成。茎节数与单茎总叶数相同,茎节分地下节和地上节。地下38节, 节间不伸长,密集而成分蘖节;地上 46 节,节间伸长,形成茎秆。2. 茎秆特性与穗部生产力和抗倒伏力 茎秆不仅作为同化物运输器官,而且作为同化物暂贮器官,对产量形成起重要作用。在茎秆干重最大时,茎秆中贮存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达干重的40%以上,当生育后 期叶片光合能力下降时或干旱、高温等环境胁迫下,茎秆中贮存物质快速分解和运转可支持子粒灌浆。抗倒伏性均有利。3影响茎秆生长的因素 一般在10C以上开始伸长,1216C形成的茎秆较粗壮,高于20C则易徒长,茎秆细弱。充足的水分和氮素促进节间伸长,磷素和钾素能促使茎壁加厚增粗。(三)叶的生长与功能1叶的建成与衰老 小麦的完全叶由叶片、叶鞘、叶耳和叶舌组成。从叶片开始伸长到完全展开定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