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风险分类体系表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936774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附录风险分类体系表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附录风险分类体系表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附录风险分类体系表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附录风险分类体系表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附录风险分类体系表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附录风险分类体系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录风险分类体系表(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风险分类体系表风险分类体系表,按照产品工程类、开发规程和方法类、规划约束类三个类别,采用列举各类的不同来源和属性下的问题方法,帮助在项目中更好的辨认风险来源和管理风险。表A.1 产品工程类产品工程类来源属性问题需求支持性需求的相关方是否对需求活动提供了足够的支持?1. 客户或用户能保证参与需求的获取活动吗?no 能采用措施使其参与或采用客户和用户代表替代的方法吗?2. 客户或用户能为开发方提供现场观测的机会吗?no 能由用户或用户代表具体描述用户的实际工作流程吗?3. 组织对需求人员进行市场调查活动给与资源和时间方面的支持吗?4. 客户理解需求分析人员的需求获取和需求分析活动吗?no 能通过培

2、训或进一步沟通取得他们的理解吗?掌握性设计人员对需求的内容准确掌握了吗?1. 设计人员对需求的内容能获得对的理解吗?no 能通过培训或与需求人员的沟通解决这个问题吗?2. 设计人员对需求的内容全面掌握吗?no 能通过培训或与需求人员的沟通解决这个问题吗?稳定性随着开发的进行需求是否发生变化?1. 需求是否稳定?no 在哪些方面(质量、功能、进度、集成、设计、测试)影响系统?2. 外部接口是否会有变化?完整性需求是否有所漏掉或规定不够完整?1. 是否有你知道应当在需求说明书中写明,但却没有写的需求?yes 你可以将这些需求融入到系统中吗?2. 客户是否有需求说明书中没有涉及的需求或盼望?yes

3、是否有一种途径去获得这些需求?3. 是否完整地定义了外部接口?清楚性需求是否清楚或有必要的解释?1. 你是否理解书面化的需求说明书?no 不明确之处是否正在被满意地解决?yes 描述是否存在歧义或者缺少必要地解释? 有效性按照需求所开发出的产品能否真正满足客户的规定?1. 是否存在没有说明客户真正想要的需求?Yes 你怎么解决这些问题?2. 你和客户对需求的理解是否一致?yes 是否有一种方法拟定上述问题?3. 你如何来确认需求?(原型、分析、模拟)可行性从分析的观点看需求是不可行的?1. 是否有些需求在技术上难以实现?yes a:这些需求是什么?yes b:为什么这些需求实现是困难的?no

4、是否为这些需求做了可行的研究?Yes 你认为可行性研究中所做的假定是否可信? 先例需求所规定的内容你以前从没做过或者你所在的公司从没有做过?1. 需求是否代表当前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技术、方法、语言、硬件)no 对你来说现有的需求是否存在新的内容?yes 在这些领域是否有足够的技能水平? no是否有计划去获得这些领域的必备技能?可衡量需求是否规定了一个更大、更复杂的产品,或者规定一个更大的团队来完毕?1. 是否关注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no 在这之前你是否做过同样规模和复杂性的项目?2. 如此规模的项目是否需要一个比通常更大的团队来完毕?功能在满足功能性需求方面是否存在一些隐含的问题?1. 是

5、否有规定的算法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发生?no 是否存在勉强符合需求的算法和设计?2. 你是如何拟定算法和设计的可行性的?(原型、模型、分析、模拟)难度设计或实现是否存在困难?1. 是否存在依据不切实际和乐观的假定而得出的设计?2. 是否存在设计上有难度的需求或功能?no 你是否有所有需求的解决方案?yes这些需求是什么?为什么不易实现?设计接口是否具体定义并且控制了内部接口(硬件和软件)?1. 是否具体定义了内部接口?(软件和软件、软件和硬件)2. 是否有一种方法用来定义内部接口?yes 对于内部接口的变化是否有一种控制方法?3. 硬件是否和软件一起并行开发?yes a.硬件说明书是否发生变更?

6、yes b.所有的软件接口都被定义了吗?yes c.是否有可用于测试软件的工程设计模型?性能是否有关于响应时间或吞吐量方面的需求?1. 在软件性能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吞吐量、调度异步实时事件、实时响应、恢复时限、响应时间、数据库响应)2. 是否做了性能分析?yes a.对性能的分析你有多大的把握? yes b.在设计和实现过程中是否有一个可用于跟踪性能的模型?可测试性测试产品是困难的或不也许的吗?1. 软件是否容易测试?2. 设计是否涉及一些特性可以帮助测试?3. 测试人员是否参与了需求分析?硬件限制关于目的硬件是否存在一些限制?1. 硬件设备是否限制了你满足软件需求的能力?(体系架构、内存容

7、量、吞吐量、实时响应、响应时间、恢复时限、数据库性能、功能、可靠性、可用性)非软件开发计划中非开发的软件是否存在问题?假如是复用或重构的软件1. 你是否按照计划安排复用或重构非开发的软件?Yes 你是否预见到了什么问题?(文档、性能、功能、准时交付、客户化)假如使用了商业现货软件2. 使用的商业现货软件是否存在问题? 拟定接口、规模或性能的文档不够充足 性能欠佳 需要大的共享内存和数据库容量 与应用软件的接口存在问题 没有全面的测试 不能剔除所有的bug 可维护性不强 供货商响应速度缓慢3. 关于集成商业现货软件的补充资料和修订版你是否预见到什么问题?可行性实现设计是否是困难的或不也许的?1.

8、 设计说明书是否全面定义了执行产品的所有部分?2. 选择的算法和设计容易去实现吗?测试1. 在你验证关于设计的代码之前是否已开始了单元设计?2. 列出的单元测试是否充足?3. 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去执行你认为应当做的单元测试?4. 假如有进度问题是否做了关于单元测试的进度承诺?编码和单元测试编码/实现在编码和实现方面是否存在问题?1. 用来写代码的设计说明书是否足够具体?2. 当编写代码时设计是否有变更?3. 是否存在一些系统限制(内存、外部存储)给编写代码带来一定的困难?4. 完毕软件功能所使用的语言是否适合?5. 在程序中是否使用了多种语言?yes 不同的编译器产生的代码接口是否兼容?6. 开

9、发计算机是否同目的用户计算机相同?no 开发计算机和目的用户计算机编译器是否存在差异?假如使用了硬件环境7. 编写软件的硬件说明书是否充足?8. 当编写代码时硬件说明书是否发生变更?环境集成和测试环境是否准备充足?1. 是否有足够的硬件去做充足的集成和测试?2. 验证需求的开发现实际场景和测试数据是否存在问题?(特定的数据通信、实时响应、异步事件解决、多用户接口)3. 你能否用设备去验证性能?4. 硬件和软件工具是否方便测试?yes 所有的测试是否充足?产品接口定义、设施准备是否充足?时间是否充足?1. 需要时目的用户的硬件是否可得到?2. 接受标准是否与所有需求一致?yes 是否有一个正式的

10、协议?3. 外部接口是否被定义、文档化并且形成基线?4. 是否存在难于测试的需求?5. 所规定的产品集成是否充足?6. 是否分派了足够的时间用来产品集成和测试?假如是商业现货软件7. 在验证分派给商业软件的需求时供货商的数据是否可接受?yes 在这方面协议清楚阐述了吗?集成测试系统系统集成过程中互相间的协调、接口定义、设备方面是否存在问题?1. 规定了足够的系统集成了吗?2. 在系统集成和测试方面是否分派了足够的时间?3. 所有协议商都是集成团队的一部分吗?4. 产品是否被集成到当前的系统中?Yes 与当前系统是否有一个并行接入的时间段?no 你将如何保证集成后的产品可以正常的工作?5. 系统

11、集成是否在客户现场进行?可维护性维护系统是否是困难的?1. 整体架构、设计、编码是否给维护带来困难?2. 维护人员是否参与了初期的设计?3. 为开发方以外的组织进行产品维护时提供的文档是否充足?可靠性满足可用性和可靠性方面的需求是否有难度?1. 分派给软件的需求是否涉及了可靠性方面的需求?2. 分派给软件的需求是否涉及了可用性方面的需求? yes 恢复时限方面是否有问题?工程特性安全性安全性需求是不可行和无法验证的吗?1. 分派给软件的需求是否涉及安全性方面的需求?yes 在符合安全性需求的过程中你是否碰到了困难?2. 验证满足需求中安全性方面的需求时是否存在困难?保密性解决保密性方面的需求是

12、否比编程经验更重要?1. 是否存在无先例的或代表当前最高技术水平的保密性需求?2. 是否是单机多用户系统?3. 是否实现了这种级别的保密性需求?说明书设计、实现和测试系统所用的文档是充足的?1. 用来设计系统的软件需求说明书是否是充足的?2. 设计和实现系统的硬件说明书是否是充足的?3. 外部接口需求是否很好的被定义?4. 测试说明书是否是充足的去全面测试系统?假如是实现阶段和部分实现阶段5. 用于实现该系统的设计说明书是否足够清楚?(内部接口)表A.2 开发过程和方法类开发过程和方法来源属性问题开发过程规范性对开发过程的实行是否很难理解或很难予以维护?1. 是否使用一种以上的开发模型(如瀑布

13、、增量)?yes 互相间协调是否存在问题?2. 是否对所有的开发活动予以正式策划(需求分析、设计、编码、集成测试、安装、质量保证、配置管理)?yes a:该计划规定的过程是否清楚?yes b:开发人员是否熟悉此计划?适应性过程是否适合于开发模型(如瀑布、原型)?1. 开发过程是否适应于产品?2. 开发过程是否由一组互相一致的规程、方法和工具所支持?过程可控性软件开发过程是否得到强化实行、监督并用可度量的方法控制?分布在不同现场的开发是否可协调?1. 每位项目组成员都遵循开发过程吗?yes 如何保证的?2. 能否度量出开发过程满足不满足预定的生产率目的和质量目的?假如采用分布式开发,还需考察:3

14、. 对于多场地的分布式开发,是否有足够的协调能力?可理解性项目组成员是否具有实行过程的经验?过程能否被所有成员所理解?1. 项目组成员能否顺利实行开发过程?产品可控性是否具有某些机制用以控制产品的变化?1. 是否存在需求跟踪机制,可使需求从原始说明一直跟踪到测试用例?2. 是否运用某种跟踪机制,用以评价需求变化对分析的影响?3. 是否存在正式的变更控制流程?yes 它覆盖到已基线化的所有需求、设计、代码和文档的变更了吗?4. 任意级别上的变化是否都向上追溯到了系统级别、向下追溯到了测试级别?5. 系统加入新的需求时,是否进行了足够的分析?6. 是否具有某种方法对接口进行跟踪?开发系统容量是否具有足够的解决能力、内存容量和存储能力?1. 是否为所有人员提供满足一定解决能力的开发环境?2. 是否具有足够的跨阶段(如代码、集成、测试)能力?适应性开发系统是否支持所有阶段、所有活动和所有功能?1. 开发系统是否支持进程的所有各个方面(需求分析、性能分析、设计、编码、测试、文档、配置管理、管理跟踪、需求跟踪)?可用性开发系统的应用是否方便?1. 项目组成员一般认为开发系统是否便于使用?2. 开发系统的信息是否完备?可理解性公司或项目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