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孟津一高2013年高一化学竞赛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93002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孟津一高2013年高一化学竞赛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南省孟津一高2013年高一化学竞赛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南省孟津一高2013年高一化学竞赛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南省孟津一高2013年高一化学竞赛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南省孟津一高2013年高一化学竞赛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孟津一高2013年高一化学竞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孟津一高2013年高一化学竞赛(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孟津一高高一化学竞赛试题第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近几年,国际上提出了“预防污染”这一概念,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根本手段。针对“吸烟”而言,下列活动属于实施绿色化学活动的是: A处理废弃物烟灰、烟蒂 B治理污染点通风、排除烟雾C减少有毒物使用过滤嘴、低焦油烟 D杜绝污染物禁烟、戒烟2纳米是长度单位,1nm=10-9m,当物质的颗粒达到纳米级时,具有特殊的性质。例如将铜制成“纳米铜”时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下列关于“纳米铜”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纳米铜”比铜片的金属性强 B常温下“纳米铜”比铜

2、片更易失去电子C常温下“纳米铜”的还原性与铜片相同 D常温下“纳米铜”比铜片的氧化性强3现有三种常见治疗胃病药品的标签: 药品中所含的物质均能中和胃里过量的盐酸,下列关于三种药片中和胃酸的能力比较,正确的是A B C D4下列四图中,小白球代表氢原子,大灰球代表氦原子。最适合表示标准状态时,等质量的氢气与氦气的混合气体的是A B C D52005年1月19日北京晚报报道美科学家发现“超级原子Al13”,Al13显示一个碘原子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超级原子微粒含有169个价电子B镁能和Al13作用生成Mg(Al13)2C等质量的超级原子Al13和普通铝中含有的Al原子的个数比为131D超级

3、原子Al13能形成(Al13)3分子而不能形成(Al13)2分子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小苏打中加入过量的石灰水:Ca2+2OH-+2HCO3-=CaCO3+CO32-+2H2O B氯气与石灰乳反应:Cl22OH-Cl-ClO-H2OC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NH4+HCO3-+OH-= CO32-+NH3+2H2OD偏铝酸钠溶液中通人过量的:7现有KCl、NaCl、Na2CO3组成的混合物,该混合物中Na+的质量分数为31.5%,Cl-的质量分数为27.08%。则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A40% B60% C50% D30%8有些反应从表面上看不能进行。如:(1)KClO4

4、+H2SO4HClO4 +KHSO4 ;(2)Na +KClNaCl +K ;(3)Mg+2RbClMgCl2+2Rb ;(4)KCl+NaNO3NaCl+KNO3 。而实际生产中恰好被用来制取带横线的物质。这4个反应中所利用的反应原理相同的是A(1)(4) B(2)(4) C(1)(3)(4) D(1)(2)(3)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L 1mol/L NaF溶液中含Na+和F均为2NA B在常温常压下,22gCO2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均为2NAC0.1mol OH的质子数与0.1mol H2O的电子数均为NAD在标准状况下,2.24L H2O中所含原子个数为0.3NA

5、二、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题3分,共21分。每题可能有1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2个正确选项,只选1个且正确得2分,多选、错选不得分。)10对于以下反应:A(s)3B(g)2C(g)D(g),在一定温度、压强下,在一体积可变的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就可确定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容器的体积不再变化 BB的生成速率和D的反应速率为31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DB、C、D的分子数之比为32111第七周期为不完全周期,若将来发现把这一周期元素全部排满,则下列有关第七周期元素的推论可能错误的是A第七周期排满时有32种元素,全部是放射性元素B第七周期排满时最后一种单质不与任何物质发生

6、化学反应C第七周期第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是一种金属D第七周期第A族元素的氢氧化物与Al(OH)3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12某溶液仅含Fe2+ 、Na+、Al3+、Ba2+、SO42-、NO3-、Cl-中的4种离子,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有气体产生,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不考虑水的电离和离子的水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溶液所含的离子是:Fe2+ 、Na+ 、 SO42-、 NO3-B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能变红棕色C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和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D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

7、过滤、洗涤、灼烧,最终所得固体的质量为72g13用下图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分别测定通氢气前后玻璃管的质量差和U型管的质量差,实验测得m(H)m(O)18。下列对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分析中,一定错误的是A、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 B装置后缺少干燥装置C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 DCuO没有全部被还原14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推理中正确的是A化合物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B金属镁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元素的前面,所以其与硝酸反应一定放出氢气C中和反应都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属于中和反应D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

8、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15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A探究SO2和Na2O2反应可能有Na2SO4生成B探究Na与水的反应可能有O2生成 C探究浓硫酸与铜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生的黑色物质可能是Cu(OH)2D探究向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通入Cl2,酚酞红色褪去的现象是溶液的酸碱性改变所致,还是HClO的漂白性所致16韩国首尔大学的科学家将水置于一个足够强的电场中,在20时,水分子瞬间凝固形成“暖冰”。下列关于“暖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暖冰中水分子是直线型分子B水凝固形成20时的“暖冰”所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C暖冰中水分子的各原子均

9、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D在电场作用下,水分子间更易形成氢键,因而可以制得“暖冰”17元素X、Y和Z可结合形成化合物XYZ3;X、Y和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6;Y和Z在同一周期。下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AXYZ3可能是一种可溶于水的酸,且X与Y可形成共价化合物XYBXYZ3可能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盐,且X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XZCXYZ3可能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盐,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DXYZ3可能是一种离子化合物,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3孟津一高高一化学竞赛班级 姓名 总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题号123456789答案二选择题(每小题可

10、能有1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只选1个且正确得2分。)题号1011121314151617答案第卷(非选择题,共58分)三、(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18(1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Cu与浓H2SO4的反应,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方案(装置中的固定仪器和酒精灯均未画出)实验选用细铜丝、98.3% H2SO4、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CCl4、NaOH溶液等药品,铜丝被卷成螺旋状,一端浸入浓H2SO4中,另一端露置在液面上方。以下是该学习小组部分交流记录及后续探究实验的记录。材料一:小组交流摘录学生1:加热前,无现象发生;加热后,液面下铜丝变黑,产生气泡,有细小黑色颗粒状物质从铜丝表面进入浓硫酸中,黑

11、色物质是什么?值得探究!学生2:我也观察到黑色颗粒状物质,后来逐渐转变为灰白色固体,我想该灰白色固体极有可能是未溶于浓硫酸的CuSO4。学生3:你们是否注意到液面以上的铜丝也发黑,而且试管上部内壁有少量淡黄色S固体凝聚,会不会液面以上的铜丝与硫发生了反应,我查资料发现:2Cu+S Cu2S(黑色)。材料二:探究实验剪辑实验1将光亮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变黑,然后插入稀硫酸中,铜丝重新变得光亮,溶液呈蓝绿色;将光亮的铜丝置入加热的硫蒸气中变黑,然后插入稀硫酸中无变化。实验2 截取浓硫酸液面上方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无变化;将浓硫酸液面下方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黑色明显变浅,溶液呈蓝绿色。实

12、验3 将溶液中的黑色颗粒状物质,经过滤、稀硫酸洗、蒸馏水洗、干燥后放入氧气流中加热,然后冷却,用电子天平称重发现质量减少10%左右。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A试管上方的长导管的作用是 ;D、E两支试管中CCl4的作用是 。(2)加热过程中,观察到A试管中出现大量白色烟雾,起初部分烟雾在试管上部内壁析出淡黄色固体物质,在持续加热浓硫酸(沸腾)时,淡黄色固体物质又慢慢地消失。写出淡黄色固体消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对A试管中的浓H2SO4和铜丝进行加热,很快发现C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但始终未见D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或沉淀。你的猜想是: 。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4)根据上述研究

1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液面下方铜丝表面的黑色物质成分是 。(写化学式)四、(本题包括1小题,共9分)19(9分)据环球时报报道:意大利警方摧毁了四名摩洛哥人针对美国驻意大利大使馆的恐怖事件。警方从他们的住宅中搜出2kg K4Fe(CN)6,据审讯,他们准备将爆竹作炸药,蜡烛作引爆剂,K4Fe(CN)6在爆炸中可分解成一种剧毒盐KCN,将产生的剧毒KCN用来污染水源。(1)已知爆竹爆炸后,K4Fe(CN)6会发生分解,除生成剧毒盐KCN外,还生成三种稳定的单质。写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 ;(2)处理被KCN污染的水源时,可将浓缩后含CN的废水在催化剂TiO2作用下用NaClO氧化,使CN转化成CNO。CNO在酸性条件下继续被NaClO氧化成N2与CO2,最后溶液中c(Cl)增大。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五、(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20(10分)A、B、C、X均为常见纯净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副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