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7791036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一、适用范围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钢与混凝土 混合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装配率计算可参照执行。二、一般规定(一)本计算细则中的装配率是指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 主体结构、围护和内隔墙、装修和设备管线等采用预制部品部件的综 合比例分值。(二)装配式建筑的装配率计算应以单体建筑作为计算单元,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体建筑应按项目规划批准文件的建筑编号确认;2. 建筑由主楼和裙房组成时,主楼和裙房可按不同的单体建筑进 行计算;3. 单体建筑的层数不大于3层,且地上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2时, 可由多个单体建筑组成建筑组团作为计

2、算单元;4. 当采用未包含在本计算细则规定范围内的装配式建筑新技 术时,可采取专家论证的方式确定应用比例、计算方式及分值。(三)下述范围新建民用建筑对主体结构中预制部件的应用比例 不作最低限要求:1. 超过装配式建筑相关技术标准规定最大适用高度的建筑工程, 依据本细则计算的单体建筑装配率应达到2 5%以上;2. 居住建筑类项目中非居住功能的建筑,其地上建筑面积总和不 超过 10000 平方米,或不超过 3000 平方米的售楼处、会所(活动中 心)、商铺等独立配套建筑;3. 因技术条件特殊需调整装配率指标的建筑工程,依据本细则计 算的单体建筑装配率应达到30%以上。三、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方法1

3、. 装配率应根据表 1 中的分值按下式计算:P装配率;Q1主体结构指标实际得分值;Q2围护墙和内隔墙指标实际得分值;Q3装修和设备管线指标实际得分值;Q4装配率评价项目Q1、Q2、Q3中缺少的评价项分值总和;Q5创新项指标实际得分值。表1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表点后 1 位。2. 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部件的应用比例计算方法:Q1a二V1a/Vx100%式中:Q1a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部件的应用比例;Via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列入装配式计算的现浇部件体积和预 制部件体积之和;V主体结构竖向部件总体积。注:主体结构包括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 预制剪力墙板之间宽度不大于 600mm 的竖向

4、现浇段和高度不大 于 300mm 的水平后浇带、圈梁的后浇混凝土体积可计入Via中。预制框架柱和框架梁之间柱梁节点区的后浇混凝土体积可计入Via 中。预制柱间高度不大于柱截面较小尺寸的连接区后浇混凝土体积可 计入Via中。对于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形成的竖向承重部件,当钢构件同时作 为外模板使用时,该组合部件按照预制部件计算。主体结构竖向构件采用全部钢结构或木结构部件时,竖向承重部 件应用比例按80%计算分值。双面叠合剪力墙内后浇混凝土体积计入预制混凝土体积计算。 墙体与梁整体预制时,应分别计算到对应的主体结构、围护墙、 内隔墙的体积或面积中。3. 主体结构水平构件中应用预制部件的比例应按下列公式

5、计算:Q1c二A1c/A1x100%式中:Q1c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中预制部件的 应用比例;A1c各楼层中预制装配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部件的 水平投影面积之和;A1一各楼层建筑水平受力构件水平投影面积之和。 注:梁包括预制混凝土梁,钢梁;板包括叠合楼板、预制楼板、 密肋楼板、压型钢板组合楼板、预应力空心楼板(SPD)、钢筋桁架 楼承板等免支模的楼板;楼梯包括预制混凝土楼梯、钢楼梯。预制部件间宽度不大于 300mm 时,该部分的水平投影面积可计 入A1c中。预制楼板的水平投影面积,不计入与梁重叠部分。4. 非承重围护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列公式计算:Q2a =A2a/

6、A w1x100%式中:Q2a非承重围护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A2a各楼层非承重围护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夕卜表面积之和,计算 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Awi一各楼层非承重围护墙外表面积总面积,计算时可不扣除门、 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注:非砌筑类型墙体包括采用各种中大型板材、幕墙、预制非承重混凝土外墙、木骨架或轻钢龙骨复合墙体等,满足工厂生产、现场安装、以“干法”施工为主的要求,应在工厂制作完成、现场安装。5. 围护墙采用墙体、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或采用墙体、保温、 隔热一体化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列公式计算:Q2b二A2b/A w2x100%式中:Q2b围护墙采用墙体、保温、隔热、装

7、饰一体化或采用墙体、保温、隔热一体化的应用比例;A2b各楼层围护墙采用墙体、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或采用墙体、保温、隔热一体化的墙面外表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扣除门、 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A w2各楼层围护墙外表面积总面积,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注:围护墙采用墙体、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强调的是“集成性”,通过集成,满足结构、保温、隔热、装饰要求。同时还强调了 从设计阶段需进行一体化集成设计,实现多功能一体的“围护墙系 统”。6. 内隔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列公式计算:Q2c=A2c/A w3x100%式中:Q2c内隔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A2c一各楼层内隔墙中非

8、砌筑墙体的墙面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 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Aw3一各楼层内隔墙墙面总面积,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 洞口等的面积。注:非砌筑类型墙体包括采用各种中大型板材、幕墙、木骨架或轻钢龙骨复合墙体等,满足工厂生产、现场安装、以“干法”施工为 主的要求,应在工厂制作完成、现场安装。7. 内隔墙采用墙体、管线、装修一体化或采用墙体、管线一体化 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列公式计算:Q2d=A2d/A w3x100%式中:Q2d内隔墙采用墙体、管线、装修一体化采用墙体、管 线一体化的应用比例;A2d各楼层内隔墙采用墙体、管线、装修一体化采用墙体、管 线一体化的墙面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

9、及预留洞口等的面 积。注:内隔墙采用墙体、管线、装修一体化强调的是“集成性”。 内隔墙从设计阶段就需进行一体化集成设计,在管线综合设计的基础 上,实现墙体与管线的集成以及土建与装修的一体化,从而形成“内 隔墙系统”。8. 全装修应符合下列规定:(1)居住建筑全装修应包括所有建筑功能区地面、墙面和顶面的 装饰面、设备管线和其他与防火、防水(潮)、防腐、隔声(振)等 建筑性能相关的功能性材料及其连接材料等安装完毕,厨房与卫生间 的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完成。其中:楼地面宜采用干式工法施工,铺装材料宜采用瓷砖、石材、木地 板等成品装饰材料,并铺装到位;厨房、卫生间宜采用同层排水。墙面宜采用满足干式工法施工

10、要求的部品,结合管线分离进行集 成设计。底层墙面、贴近用水房间的墙面应采取防潮、防霉的构造措 施,客厅、餐厅、卧室、玄关等宜采用干式部品安装或乳胶漆粉刷完 毕,踢脚线铺贴完毕。卫生间、厨房、阳台等墙面宜采用瓷砖铺贴完 毕。吊顶系统设计应满足室内净高的需求,厨房、卫生间宜采用集成 吊顶,并与灯具、排风扇等设备设施集成安装到位。在吊顶内设备管 线集中部位应设置检修口。采暖系统宜采用干式工法施工的地面辐射供暖方式,并与楼地面 集成设计安装完毕,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宜与装配式楼地面的连接构造 集成,散热器的安装位置应能使室内温度均匀分布。给水管道及排水管道宜与结构体分离,宜采用同层排水,设置冷 热水标识,应符合现行标准要求。强、弱电管线宜与主体结构分离,面板、线盒及配电箱等应与内 装部品集成设计,套内各功能空间宜合理设置各类弱电插座及配套线 路,各类弱电插座及线路的数量应满足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 ) 等标准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