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调配基础!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77891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色彩的调配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色彩的调配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色彩的调配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色彩的调配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色彩的调配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色彩的调配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色彩的调配基础!(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色彩构成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循序渐进,才能逐步深入步入色彩的殿堂。一、原色 原色是指不能用其他色混合而成的颜色。而原色则可以混合出许许多多其他的 色彩。在依顿色相环中红、黄、蓝为三原色,他把这三种原色的标准定为:红:不带蓝也不带黄味的红色。黄:不带绿也不带红味的黄色。蓝:不带绿也不带红味的蓝色。二、间色 由任意两个原色混合后的色被称为间色。那么,三原色就可以调出三个间色来。 它们的配合如下:红+黄二橙黄+蓝二绿蓝+红二紫标准间色是二原色等量混合的结果,不等量混合则滋生出不同色相变化。如:原色适当相混:1、红+黄=红橙(红多黄少,俗称桔红)橙色(等量混合,俗称桔黄)2、黄+蓝=黄绿(

2、黄多蓝少)草绿、绿色(等量混合)中绿、蓝绿(蓝多黄少)深绿3、蓝+红=红紫(红多蓝少)、紫色(等量混合)、蓝紫(蓝多红少)以上原色色像混合所得的橙、绿、紫既是我们所说的间色。二间色适当相混: 1红灰色:红多,黄、蓝少 黄灰:橙加黄 2黄灰色:黄多,红、蓝少 蓝灰:绿加紫 2蓝灰色:蓝多,红、黄少 红灰:橙加紫 4纯灰:黑加白三、复色 由一种间色和另一种原色混合而成的色,被称为复色。复色的配合如下: 1黄+橙=黄橙 2红+橙二红橙 3红+紫二红紫 4蓝+紫=蓝紫 5蓝+绿二蓝绿 6黄+绿二黄绿所得得六种复色为:黄橙、红橙、红紫、蓝紫、蓝绿、黄绿。白色越加色彩亮直至达到极限白色,黑色越加色彩越暗直

3、至达到极限黑色。这样由原色、 间色、复色组成了一个有规律的12种色相的色相环,如同彩虹的接续,在这个色相环中,每 一种色相都有它自己相应确定的位置。四、色彩原理-色相、明度、纯度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一般人往往只停留在对色彩的表层认识,也就是对红、黄、蓝、绿(色相部分)等较纯颜色的分辨。如果碰到淡一点的色就加一个“浅”字,重一点的色就加 一个“深”字,而一旦遇到中间调的色就称之为“旧”了。这种对色彩简单地认识,对要进 入美术专业学习的人来讲是远远不够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对色彩原理不够理解所 致。如何走进神秘,丰富的色彩世界,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我们不妨借用色立体的结构原 理,来说明构成色彩

4、理论的三大基本要素: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和以之三者之间的关 系。为阐述方便,我们先弄懂有关名词的概念和图列演示。A、色立体色立体是借助与三维空间的透视理论,立体的表现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 的一种色彩坐标体系。这种坐标的构成方式,可以帮助你学会从平面的角度分析理解色彩在 空间的延续。B、色相 色相是色彩最明显的特征,是指色彩的相貌而言,一般用色相环来表示。通常 的色相环有12色,20色,24色,100色。C、明度明度示指色彩的明亮程度,一般用明度轴来表示。D、纯度 纯度示指色彩的纯净的程度,可以用纯度阶段表现。有了识别这三中色彩的能力,你就初步掌握了色彩变化的规律,无形中开阔了自己的色域。

5、 使你认识色的能力不只停留在表层,而是走上科学的识别色彩、理解色彩的专业化道路。一、色彩原理-色相对比A、因色相的差别色彩对比关系被称为色相对比.色相对比是一种相对单纯的色彩对比关系,视觉效果鲜明,亮丽一般来讲色相对比可借色相 环做辅助说明,根据色相环排列的顺序我们把相对比归纳成六个方面,说明它的对比规律和视 觉效果.1、同一色相对比所谓同一色相,是指两个颜色在色环上位置十分相近,大约大5度左右.在对比关系上也就 是一个色与相邻的另一个色的对比,因为两者相距非常近,故色中的同种因素多,产生的对比 效果就弱,在色彩学中被称为同一色相对比,从视觉的角度讲也可以称为弱对比。2、类似色对比类似色相的概

6、念是指两个颜色在色相环上的位置大约在45度左右,距离较近,两色之间 色差不大。就对比而言,它们的对比关系被称为类似色对比,从视觉的角度讲属于中弱对比。 比较同一色相对比,它显得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不失和谐。3、对比色对比对比色相的两色在色相环上相距较远,两色之间的共同因素相对减少,在色环上的距离大约 在100度左右,两色对比被称为对比色对比,它们的视觉效果鲜亮、强烈,也被称为中强对 比。4、互补色相对比互补色相对比是指两色的位置在色相环直径的两端,是色距最远的两个色,这两色相距180 度,那么它们的对比关系则是最强烈、最富刺激性的,在色彩学中被称为互补色相对比,就 视觉来讲则是强对比。5、全色

7、相环色相对比全色相环上12色或6色的对比,称为全色相环色相对比,但由于色相很多,容易产生杂乱、 不安定及难以形成统一效果的缺点,因此在组织色彩时一定要注意色块大小面积的处理和色 调的选择。6、全色相秩序对比这种对比手法主要是指色相的推移,可在色相环上取全色相的1/3、2/3或全色相进行秩 序推移,这种方法构成的画面使色彩有光感,显得绚丽夺目。熟练掌握色相对比的方法会为每个初学色彩者今后运用纯色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能使你 从中感悟、体验到色相之间的无穷变化和强烈的表现力。B、因色彩明度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关系被称为明度对比。色彩明度关系有着两个方面的含义:1、色彩自身的明暗关系(不加黑、白色)2

8、、色彩混入黑、白色后所产生的明暗关系。我们这里讲的明度对比,是根据第二种含义而言,也就是将色彩混入黑、白色后所产生 的明暗现象如何进行组合、搭配使之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色彩明度的差别一般以色立体明度推移为基础,常用的是以孟塞尔色立体为例进行分析。 孟塞尔色立体的明度轴步度均匀地由白-黑为11个色阶组成。0-10两端为黑和白,1-9为不 同明度的灰。明度轴由下至上表明了明度变化是逐渐有规律地形成的。为了讲解的明确、易懂,我们也可以暗明度轴所示数字的顺序把明度关系分为三个层次:a、0-3,为低明度(黑至深灰)b、4-6,为中明度(中灰)c、7-10,为高明度(浅灰至白)明确了明度的三个层次后,我们

9、将要谈谈明度的对比关系。明度的对比关系也可以归为三个类别:1、强对比这种对比关系黑白反差大,视觉效果刺激。2、中对比对比关系适中,视觉效果平和。3、弱对比这种对比关系明暗反差小,视觉效果模糊。二、色彩原理-色彩调和的原理色彩调和是从音乐理论中引进的概念,是指各种色彩的配合取得和谐的意思。色彩的调和有两层含义:a、是色彩调和是配色美的一种形态,一般认为“好看的配色”,即能使人产生愉快、舒 适感的配色是调和的。b、是色彩调和是配色美的一种手段。色彩的调和是就色彩的对比而言的,没有对比也就 无所谓调和,两者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过色彩的对比是绝对的, 因为两种以上的色彩在构成中

10、,总会在色相、纯度、明度、面积等方面或多或少地有所差别, 这种差别必然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对比。过分对比的配色需要加强共性来进行调和;过分暧昧 的配色需要加强对比来进行协调。从美学意义上讲,色彩的调和可以说是各种色彩的配合在 统一与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和谐。色彩调和的原理:1、互补色平衡论 从色彩视觉生理角度上讲,互补色的配合是调和的。因为人在视觉某一色时,总是欲求与此 相对应的补色来取得生理的补充平衡。伊顿说:“眼睛对任何一种特定的色彩同时要求他的 相对补色,如果这种补色还没有出现,那么眼睛会自动将它产生出来。正是靠这个事实的力 量,色彩和谐的基本原则中包含了互补色的规律。”孟塞尔色彩调和论也是以部

11、色理论为依 据的,他认为若把构成画面的各种颜色全部混合(或放在回旋转盘上混合),如果产生第五 级明度的灰色,那么,色彩配合是调和的。2、自然色彩秩序论由于人生活在自然中,来自自然色调的配合和连续性,成为人视觉色彩的习惯和审美经验。 自然界景物的明暗、光影、强弱、冷暖、灰艳、色相登色彩的变化和相互关系都有一定的自 然秩序即自然的规律。例如,光线照射在一个物体上,必然会产生高光、明部、明暗交界、 暗不、反光、投影。物体的明暗和色彩变化是有秩序的、有节奏的、非常协调的,人们都会 不知不觉地用自然界的色彩秩序去评判色彩艺术的优劣,因此,色彩的调和要求各种色彩必 须建立一定秩序。色立体的色相系列、明度系

12、列、纯度系列是按照一定秩序排列制作的,因 此,在色立体中,任何直线的、圆的、椭圆的、螺旋形的凡是有秩序的方向,所选择的配色都是调和的。3、配色明快论在视觉上,即不过分刺激,又不过分暧昧的配色才是调和的。配色的调和取决于是否明快。 一般来讲,过分刺激或过分暧昧的配色都会使人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情绪。变化与统一是配色 的基本法则。变化里面求统一,统一里面求变化,各种色彩相辅相成才能取得配色美。4、面积比例论歌德认为原色和间色的和谐面积比是,黄:橙:红:紫:蓝:绿=3: 4: 6: 9: 8: 6孟塞尔认为:构成画面的各种色彩相混合,只有产生中性灰时才能取得色彩和谐。色彩 和谐与面积比同时与纯度有关,因

13、为红(R5/10)与青绿(BG5/5)同等的面积在回旋转盘上旋 转混合并不会得到明度为5的灰。显然是因为红的纯度高,而绿的纯度低之故。他认为只有 把红色纯度降低或红的面积减为青绿的一半,才能取得和谐。总之,配色中较强的色要适当缩小面积,较弱的色要适当扩大面积,这是色彩面积均衡 的一般法则。当然,色彩的面积均衡的取得是一种色彩静态美的方法,如果在一幅色彩构图 中使用了与调和比例不同的配色,有意识地让一种色彩占支配地位,那么将取得各种富有感 染力的配色效果。5、审美心理共鸣论能引起观者审美心理共鸣的配色是调和的。由于各个民族以至每个人的心理特点(如性 别、年龄等)、心理变化(如欢乐、喜悦、悲哀等)

14、和生存的社会条件(如文化、科学、艺 术、教育、政治经济等)、自然环境的不同,表现在气质、性格、爱好、兴趣以及风俗习惯 等方面是不尽相同的,在色彩方面各有偏爱。各个时代、各个地区、各个时期,人们对色彩 的审美要求、审美理想也是不一样的。不同的色彩配合能形成富丽华贵、热烈兴奋、欢乐喜 悦、文静典雅、含蓄沉静、朴素大方等不同的情调。当配色反映的情趣与人的思想情绪发生 共鸣时,也就是当色彩配合的形式结构与人的心理形式结构相对应时,人们将不由自主地感 受到色彩的和谐与愉悦,并强烈地产生色彩装饰的动机和占有欲。因此,进行色彩设计必须 研究和熟悉不同消费对象的色彩喜好心理,分别情况,区别对待,做到有的放矢。

15、6、合目的论合目的性的配色是调和的。配色必须考虑到用途(实用性)和目的(目的性)。例如: 用于仪表、交通信号、路标的色彩要求醒目突出,对比强烈的异色相配是适用的。用于工作 场所的色彩一般应选用柔和明亮的配色,要避免使用过分刺激、容易导致视觉疲劳降低工作 效率的对比强烈的配色。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商业设计、工作设计等,由于使 用功能的区别,都对配色有特定的要求。三、色彩原理-色彩美与审美主体色彩美与审美主体有关,色彩本身无所谓美,只是美的客观条件,只有当色彩美的条件 与人联系起来之后才产生色彩美的反映。因此,色彩成为美的对象取决于人对色彩的感受和 作出的评价。有人爱红,有人爱绿,有人爱

16、浓艳,有人爱清淡;同一色彩或一组色彩,有人 觉得美,有人认为它并不美;甚至同一个人也会有时觉得它美,有时又不认为它美。中国古 代思想家庄子认为,“美晋皆在其心”,色彩美不美由“人心”决定。对色彩美的感受因人 而异,因情而变。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由于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宗教 信仰以及地理环境的不同,对色彩的审美要求、审美思想不尽相同;不同的人,由于性别、 年龄、文化修养以及气质、性格、爱好、兴趣等方面的不同,对色彩也各有偏好;即使是同 一个人,由于遭遇、心境而产生情绪变化,对色彩的感受和审美心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所 以,只有当色彩所反映的情趣与人们所向往的精神生活产生联想,并与人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