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故事典故及翻译解析原文及翻译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67690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禹治水》故事典故及翻译解析原文及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禹治水》故事典故及翻译解析原文及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禹治水》故事典故及翻译解析原文及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禹治水》故事典故及翻译解析原文及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禹治水》故事典故及翻译解析原文及翻译(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禹治水?故事典故及翻译解析原文及翻译?大禹治水?选自?史记 夏本纪?:原文: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亶亶穆穆,为纲为纪.注释:敏给:敏捷.“给与“敏同义. 克勤:能吃苦.克,能.勤,勤苦,劳苦. 律:音律. 度:尺度.称以出:?大戴礼记五帝德?作“称以上土,王聘珍?解诂?:“称以上土者,称其声与身,而正音乐、尺度之事也.(上,正.土,事.)译文参照王说.亹(wi,伟)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穆穆:庄重严肃的样子.译文:禹为人聪敏机智,能吃苦耐劳,他遵守道德,仁爱可亲,言语可信.他的声音就是标准的音律,他的身躯就是标准的尺度,凭着他的声音和躯体就可

2、以校正音律的上下和尺度的长短.他勤勤恳恳,庄重严肃,堪称是百官的典范.原文: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祖先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11).左准绳(12),右规矩(13),载四时(14),以开九州(15),通九道(16),陂九泽(17),度九山(18).令益予众庶稻(19),可种卑湿(20).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21).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22),及山川之便利(23).注释:百姓:即百官.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

3、族的通称,因为当时只有贵族才有姓,而平民没有姓.兴:发动.人徒:指被罚服劳役的人.傅:?尚书?作“敷,是分的意思,指分治九州土地.一说:傅,即“付,指付出功役. 表木:立木作表记.表,表记. 定:指测定. 伤:悲伤.劳身:劳累自己,即不怕劳累的意思. 焦思:苦苦思索.焦,着急,焦躁. 薄:少,使少,即节省的意思. 致:送达,表达. 卑:使低矮,这里有简陋之意.沟淢:田间沟渠.古代渠道深广四尺叫沟,深广八尺叫淢.这里泛指河道.橇:古代在泥路上行走的一种交通工具.?集解?引孟康曰:“橇形如箕,擿(t,剔)行泥上.(11)檋(j,局):古代一种登山鞋,把长半寸的铁钉安在鞋底上,以防止上山时滑倒.?正

4、义?按:“上山,前齿短,后齿长;下山,前齿上,后齿短也.(12)准:取平的工具.绳:取直的工具. (13)规:划圆的工具.矩:划方的工具.这里“规矩指测量上下远近的工具.(14)四时:可能是指测四时定方向的仪器.(参用?会注考证?引张文虎说)(15)开九州:开发九州的土地.九州,即冀、兖、青、徐、豫、荆、扬、雍、梁.又?大戴礼记五帝德?此句作“巡九州,王聘珍?解诂?以为“州为“川字之误.(16)通九道:疏通九条河道.九道,即指弱、黑、河、漾、江、沇(yn,眼)、淮、渭、洛九条河流的河道.又?正义?以为“九道为九州的道路.(17)陂(bi,卑):水边,水岸.这里是筑堤岸的意思. 九泽:指雷夏、大

5、野、彭蠡(l,礼)、震泽、云梦、荥播、荷泽、孟猪、猪野九个湖泊.(18)度:测量,勘测,即上文的“表木.九山:指汧、壶口、砥柱、太行、西倾、熊耳、墦冢、内方、(mn,岷)九座大山. (19)众庶:庶民,平民.(20)卑湿:低湿之地. (21)均:使平衡. (22)相:观察,考察.宜所有以贡:意思是应根据各地所具有的物产来向天子进贡.(23)便利:指交通是否方便.译文:禹承受了舜帝的命令,与益、后稷一起到任,命令诸侯百官发动那些被罚服劳役的罪人分治九州土地.他一路上穿山越岭,树立木桩作为标志,测定高山大川的状貌.禹为父亲鲧因治水无功而受罚感到难过,就不顾劳累,苦苦的思索,在外面生活了十三年,几次

6、从家门前路过都没敢进去.他节衣缩食,尽力孝敬鬼神.居室简陋,把资财用于治理河川.他在地上行走乘车,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沼中行走就乘木橇,在山路上路上行走就穿上带铁齿的鞋.他左手拿着准和绳,右手拿着规和矩,还装载着测四时定方向的仪器,开发九州土地,疏导九条河道,修治九个大湖,测量九座大山.他让益给民众分发稻种,可以种植在低洼潮湿的土地上.又让后稷赈济吃粮困难的民众.粮食匮乏时,就让一些地区把余粮调济给缺粮地区,以便使各诸侯国都能有粮食吃.禹一边行进,一边考察各地的物产情况,规定了应该向天子交纳的贡赋,并考察了各地的山川地形,以便弄清诸侯朝贡时交通是否方便.二、?王景治河?选自?后汉书 王景传?:

7、原文: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乃引见景,问以理水形便.景陈其利害,应对敏给,帝善之.又以尝修浚仪,功业有成,乃赐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及钱帛衣物.夏,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景乃商度地势,凿山阜,破砥绩,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景虽简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明年夏,渠成.帝亲自巡行,诏滨河郡国置河堤员吏,如西京旧制.景由是知名.译文:永平十二年,天子商议治理汴渠的事,就召见王景,询问治水地理形势和便利条件.王景陈述治水的利害,灵敏迅速,皇帝很欣赏.又由于他曾经治理过浚仪,就赐给他?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以及钱币布帛衣服物品.夏天,朝廷终于征调几十万军队,派王景和王吴修筑渠道和河堤,从荣阳到千乘海口有一千多里.王景于是测量地形,打通山陵,去除水中沙石,直接切断大沟深涧,在要害之处筑起堤坝,又疏通引导阻塞积聚的水流,每十里修造一座水闸,使得水流可以来回灌注,不再有溃决之害.虽然王景节约工程费用,但花费还是以百亿计算.第二年夏天,水渠建成了.皇帝亲自巡视,下诏书要靠黄河的郡国设立负责河堤的官员,一如西汉的制度.王景由此知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