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某煤矿施工组织设计1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644081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39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某某煤矿施工组织设计1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某某某煤矿施工组织设计1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某某某煤矿施工组织设计1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某某某煤矿施工组织设计1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某某某煤矿施工组织设计1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某某煤矿施工组织设计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某某煤矿施工组织设计1(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煤矿整合工程*kt/a扩建*kt/a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队伍:&编制部门:煤矿技术组编制时间:二0一一年三月执行时间:二0一一年四月参加编制人员名单姓 名职务和职称签 字王选俊技术负责人朱大江矿 长 黄国富生产副矿长王帝灿安全副矿长王洪秋机电副矿长王业登防突队长徐代江施工队队长目 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61。1前言6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地质概况92.1地理位置92。2地层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92.3工程概况21第三章 斜井施工方案及支护233。1 施工方案的选择233。2 斜井风化基岩段支护设计233 。3 基岩段支护设计243。4 支护工艺:243.5 进场准备工作263。6、正式开工准备28第四章

2、斜井施工工艺294.1 作业方式294。2 爆破作业304.3 施工质量技术要求324。4 装运要求324.5 管线布置:324。6 装岩、排矸334。7 临时支护334。8 永久支护33第五章 巷道施工生产辅系统345。1 排矸运输提升系统:345.2 压风系统345。3 排水系统345。4 通风系统345。5 供电系统365。6 供水系统37第六章 巷道正规循环作业与劳动组织396。1、劳动组织396。2、正规循环作业406。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63)41第七章 综合进度计划及进度保证措施437.1 综合进度计划437。2 工期保证措施44第八章 工程质量目标及质量管理体系458。1

3、质量目标:458.2 质量保证体系45第九章 安全技术措施339。1 通用部分519。2 掘进部分529。3 一通三防部分569.4 机电运输部分579.5顶板管理649。6 下列情况应立即停止打眼进行处理659.7 风钻打眼必须严格按 操作规程第二百二十三条至第二百三十条规定执行.659.8 严禁打眼和装药平行作业。66第十章 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4810。1环境保护6610.2环境卫生6810.3文明施工措施69第一章 编制依据1.1前言第一章 编制依据1.1前言古蔺三桂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三桂煤矿(以下简称三桂煤矿)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泸州市煤炭资源整合调整方案的复函(川办函200826

4、5号)中,属于整合矿井。古蔺三桂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三桂煤矿为原三桂煤矿、利源煤厂和华阳煤厂资源整合后形成的矿井.三桂煤矿为整合主体矿井,原设计生产能力90kt/a,本次整合设计生产能力210kt/a。三桂煤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关于四川省筠连、古叙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矿业权设置方案的批复(国土资函2007727号)文划定了矿区范围。后来由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更正古蔺县银叶煤矿等六个煤矿采矿权设置范围的复函(川国土资函20101246号)更正了矿业权设置坐标范围,四川省煤田地质局135队对矿区范围进行了资源储量核实,提交了四川省古蔺县石屏井田三桂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核实矿井保有资源储量(1

5、11b+122b+333)5572 kt;储量核实报告经四川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审查,以(川评审2010246号)评审意见书签署了评审意见;评审备案的证明(川国土资储备字2010242号)。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川经信煤炭函20101675号)批复了关于古蔺三桂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三桂煤矿整合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和(川经信煤炭函2011135号)批复了关于古蔺三桂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三桂煤矿整合工程初步设计(含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批复.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以(川煤监审批201162号)批复了关于古蔺三桂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三桂煤矿整合扩建工程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批复,泸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

6、(泸市经信运行函201116号)批复了关于同意古蔺县三桂煤矿整合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备案申请的复函核准三桂煤矿整合工程项目开工,矿井建设生产规模为210kt/a。为了加快矿井施工进度,保证矿井生产系统按期部署完成,使矿井早日投入试生产和验收,煤矿决定首先进行+804m运输大巷、+835m平巷、运输上山、轨道上山、井底车场等工程施工。为了有计划,有组织的统筹安排该项目的施工,特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本施工设计对一采区上山主提升延伸到+920m标高,分为三个区段开采,即+920m至+970m为一区段;+860m至+920m为二区段;+804m至+860m为三区段。上部车场及绞车硐室均在+920m标高,岩

7、石回风巷确定在+920m标高.1。2 编制依据1.2。1由四川蓉鑫安全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提供的本项目设计图纸和文件.1.2。2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和施工技术规范:1、国家关于工程建设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的有关规定。2、国家关于工程建设现行的规范、标准及行业的有关规定。3、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及标准(1)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94(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GB50300-2001(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2032002;(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

8、程JGJ10-84(7)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9)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10)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904、施工安全管理规范、规程规定(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HJ33-86(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6)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7)施工升降机检验规则GB/TI10054-88(8)建

9、筑卷扬机安全规程GB13329-995、其他需要执行的法规标准和规范规程及资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2)煤矿安全规程(2009年版);(3)煤矿安全建设规定;(4)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5)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6)矿山井巷工程测量规范;(22)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2006);(7)煤矿采掘工作面高压喷雾降尘技术规范(AQ10212006);(8)煤矿井下低压供电系统技术要求(AQ10232006);(9)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10)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11)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

10、06);(12)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13)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AQ10552008);(14)采矿工程设计手册;(15)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16)矿井水文地质规程;(17)有关采矿、建井、建筑工程手册(18)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更正古蔺县银叶煤矿等六个煤矿采矿权设置范围的复函(川国土资函20101246号);(19)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泸州市煤炭资源整合调整方案的复函(川办函2008265号);(21)四川省古蔺县石屏井田三桂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意见书(川评审2010246号);(22)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四川

11、省古蔺县石屏井田三桂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备案的证明(川国土资储备字2010242号);(23)四川省经济委员会关于古蔺三桂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三桂煤矿整合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川经信煤炭函20101675号);(24)四川省经济委员会古蔺县三桂煤矿整合工程初步设计(含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川经信煤炭函2011135号);(25)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古蔺三桂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三桂煤矿整合扩建工程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批复(川煤监审批201162号)。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地质概况2.1地理位置三桂煤矿位于川南煤田古叙矿区石屏井田中段浅部,地处古蔺县城86方向,直线距离23km,行政区划属古蔺县石

12、屏乡,矿区面积1.0429km2.矿山主井口地理坐标为:东经1060244,北纬280308,直角坐标为:X3104750,Y35602813,Z=803.6m。区内煤炭运输以公路、水路运输为主,以井口为起点,北行17km到太平镇接古习路和赤水河航运,往西行25km到古蔺县城,从古蔺县城沿古(蔺)叙(永)公路西行41km至震东接大(方)纳(溪)公路;53km至火把桥接川云东路(321国道)和泸叙铁路,亦水河太平至合江180km接长江航运,交通方便.矿区交通位置见图1-41。2.2地层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2。2.1自然及建设条件1、地形地貌矿区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之古蔺复式背斜北翼东段,

13、地表地势总体为南东高、西北低,最高点为矿区东部岩垭口,海拔标高1160m;最低点为矿区北侧的滴水岩,标高+620.0m(为矿区的最低侵蚀基准面),相对高差达540m.属于以构造作用为主,受长期强烈剥蚀切割作用的中低山地形。2、地表水系矿区内发育数条“ V型季节性溪流,多为东南西北流向,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流量变化较大,雨后流量猛增,雨后数日干涸。矿区地势较高,地表水体不发育,距河流较远.3、气象及地震本区属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一般无明显的严寒和酷暑。区内山峦起伏,相对高差大,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貌类型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造成地区气候垂直差异大,立体气候显著,年平均

14、气温13。717.8。矿区年平均降雨量低山河谷区761。8mm,低山槽谷区956。4mm,中山区 1068。7mm,平均湿度为8285,年蒸发量909.41167。2mm。矿区属云南、马边、雷波地震波及区,区内曾发生多次2。55.5级地震。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周期为0。35s,地震其本烈度为度,古蔺及邻区为相对稳定区。矿区属深切割地形,区内地层属较硬岩层,从整体看软弱结构面较少.矿区开采范围主要为荒山和林地,植被发育,以灌木为主,覆盖率达50以上,仅部分地表较陡处出露基岩。4、矿区经济区内居民以汉族为主,杂居回、苗等少数民族,除部分人员参加采矿业外,其余从事农业生产.区内工业相对发达,主要工业企业有郎酒厂和多个煤炭生产企业,为区内支柱产业。农业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洋芋等;粮食自给,丰年有余,但品种较为单一,蔬菜甚少.其它经济作物有水果、茶叶等。5、水源、电源和通讯条件1、水源条件矿山水源主要取自附近溪流及沟旁泉水,流量较为稳定,水质较好,基本满足矿井生活、生产用水的需要。2、电源条件矿井已经具备两回10kV供电电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