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模型整理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538063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模型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西方经济学模型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西方经济学模型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西方经济学模型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西方经济学模型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模型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模型整理(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循环流动图1. 蘑菇管理定律2. 100个最流行的管理词汇3. 懒蚂蚁效应4. 破窗效应5. 猴子管理法则6. SWOT分析模型7. 时间管理8. SMART原则9. 墨菲定律10. 拿破仑希尔的十七项成功原则-消费者预算线出自 MBA智库百科(wiki.mbalib./)消费者预算线概述(Budget Line)消费者预算线也称消费可能线、家庭预算线,或者等支出线,是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够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如上图,预算线AB把平面坐标图分为三个区域:预算线AB以外的区域中的任何一点,如C点,是消费者利用全部收入不可能实现的商品购买组

2、合点。预算线AB以内的区域中的任何一点,比如D点,表示消费者的全部收入购买该点的商品组合以后还有剩余。唯有预算线AB上的任何一点,才是消费者的全部收入刚好花完所能购买到的商品组合点。消费者预算线的方程 如果以I表示消费者的既定收入,以P1和P2分别表示已知的商品1和商品2的价格,以X1和X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那么,预算线的方程为:I = P1X1 + P2X2该式表示,消费者的全部收入等于他购买商品1的支出和购买商品2的支出的总和。消费者预算线的变动 1、当两种商品的价格不变、消费者收入发生变化时;2、当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变化时;3、当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一种商品

3、的价格不变而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4、当消费者的收入和两种商品的价格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化时。变动情况如下图:两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的收入变化时,会引起预算线的截距变化,使预算线发生平移。两种商品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同比例同方向变化时,预算线不变。 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一种商品价格不变而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时,会引起预算线的斜率及相应截距变化 。 偏好公理 偏好公理在西方消费需求理论中,被认为可以检验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包括:完备性公理;传递性公理;选择性公理;优势公理;连续性公理和偏好的凸性公理。编辑偏好公理的具体内涵 偏好公理的具体内涵:1.完备性公理。指消费者对于某些商品所有可能的组合能够按

4、照他的偏好程度大小,有顺序地排列出完整的、可供选择的商品组合。2.传递性公理。消费者对A商品组合的偏好,大于B商品组合,而对B商品组合的偏好又大于C组合的商品,则消费者对于A组合的商品的偏好必然大于对C组合的商品的偏好。3.选择性公理。消费者在购买或消费行为中总是力图使其偏好达到最大和最佳状态。4.优势公理。消费者对所有的物品总是喜欢多一点比少一点好,通常可称为“不满足原则”,即消费者的欲望永远得不到完全的满足。5.连续性公理。指存在着一条由一组点形成的边界,这条边界在商品空间中把那些消费者偏好的商品组合同不偏好的商品组合划分开来,这条边界限即一条无差异曲线,这个公理证明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曲线而

5、不会是“模糊不清”的一堆。6.偏好的凸性公理。假定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在显示的偏好理论中也需要这条公理。编辑偏好公理的经典案例 Greenand Wind公司的技术人员开发了一种新产品来处理顽固的污点,推出一种新的地毯和室内装潢去污剂。管理人员则通过在包装设计、品牌名称、价格、优秀家用品奖章和返款保证等五个方面的策划,最后经过评估,最受喜爱的价格是1.19美元。Greenand Wind公司对这些结果做了大量的观察。例如价格为1.39美元的产品的效用比1.19美元的产品低了2.83点。但是,使效用增加45点的返款保证可以弥补高价的效用损失。这种折中比较使联合分析在新产品开发中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6、出自 MBA智库百科(wiki.mbalib./)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或两组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对消费者所提供的效用是相同的,无差异曲线符合这样一个要求:如果听任消费者对曲线上的点作选择,那么,所有的点对他都是同样可取的,因为任一点所代表的组合给他所带来的满足都是无差异的。无差异曲线的概述 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在某译为等优曲线,在某译为无异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参见下图),其斜率一般为负值,这在经济学中表明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为了获得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就必须放弃减少另

7、一种商品,两种商品在消费者偏好不变的条件下,不能同时减少或增多。如果两种商品不仅可以相互替代,并且能够无限可分,则消费者可以通过两种商品的此消彼长的不同组合来达到同等的满足程度。假定某个消费者按既定的价格购买两种商品X和Y,他购买3单位商品X和2单位商品Y或者2单位商品X和3单位商品Y所带来的满足是相同的。那么,这两种配合中任一种对这个消费者来说,都是无差异的。事实上,这个消费者在购买X和Y两种商品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无差异配合,形成无差异表。X和Y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如下表。组合方式XY组合方式XYA16C32B23D41.5将表中关于X、Y的不同数量组合在平面坐标上,用对应的各点表示,然后

8、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无差异曲线I。无差异曲线表明,此线上的任何一点所代表的两种物品的不同组合所提供的总效用或总满足水平都是相等的,因此消费者愿意选择其中任何一种组合。如图所示。图中的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商品X、Y的消费数量,I这条无差异曲线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X、Y的不同组合A、B、C、D的轨迹。1编辑无差异曲线的四个特征2(1)同一坐标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这表明在坐标图的商品空间上,消费者可以对两种任意组合商品进行效用或偏好的对比,确定它们的效用是无差异的,即可以画出无数条无差异曲线覆盖整个平面。(2)在同一坐标平面上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假设两条无差异曲线相

9、交,那么交点同时在两条无差异曲线上。由于不同的无差异曲线表示不同的满足程度,这就意味着交点所代表的同一个商品组合对于有一定偏好的同一个消费者来说存在两种不同的满足程度,这与无差异曲线的定义相背离。因此,在同一平面上,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3)对较高的无差异曲线的偏好大于较低无差异曲线的偏好。在同一平面上的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越靠近原点的效用水平越低,而离原点越远的效用水平越高。消费者通常对东西多的偏好大于东西少的,所以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其所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4)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且凸向原点。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反映了消费者愿意用一种商品替代另一种商品的比率。在多数情况下,消费者对

10、两种商品都喜好,如果要减少一种商品的量,为了使消费者所得效用不变,就必须增加另一种商品的量。因此,大多数的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同时,由于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存在,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无差异曲线的特点3第一,由于消费者的偏好是无限的,因此在同一平面上就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差异曲线,形成无差异曲线群,曲线的全部称为消费者的偏好系统。如下图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同样的满足程度,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满足程度。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满足程度越高,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代表的满足程度越低。在下图I1、I2、I3代表三条不同的无差异曲线。I1 I2 I3。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决

11、不能相交。如上图所示,M、E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I1上,代表相同的效用水平,M、N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I2上,M、N代表相同的效用水平,因此N、E两点的效用水平也应该是相同的。但是在N点,X、Y两种商品的数量都要多于E点,所以,N点X和Y的组合提供的效用水平大于E点X和Y的组合提供的效用水平,即N、E两点的效用水平不能相等。所以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三,无差异曲线是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这就表明消费者为了获得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的数量就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两种商品不可能同时增加或减少。第四,一般情况下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这一点可以用商

12、品的边际替代率来说明。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和边际替代率的关系 边际效用是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品的消耗所增加的效用,他随着消费品的增加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正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替代率递减,从而导致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古诺模型古诺模型又称古诺双寡头模型(Cournot duopoly model),或双寡头模型(Duopoly model),古诺模型是早期的寡头模型。它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古诺于1838年提出的。是纳什均衡应用的最早版本,古诺模型通常被作为寡头理论分析的出发点。古诺模型是一个只有两个寡头厂商的简单模型,该模型也被称为“双头模型”。古诺模型的结论可以很容易地推广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寡头厂商的情

13、况中去。 古诺模型假定一种产品市场只有两个卖者,并且相互间没有任何勾结行为,但相互间都知道对方将怎样行动,从而各自怎样确定最优的产量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古诺模型又称为双头垄断理论。古诺模型的假定2两个生产者的产品完全相同;生产成本为零(如矿泉水的取得);需求曲线为线性,且双方对需求状况了如指掌;每一方都根据对方的行动来做出自己的决策,并都通过凋整产量来实现最大利润。 如图,AB为产品的需求曲线,总产量为OB,开始时假定A厂商是唯一的生产者,为使利润最大,其产量 (按MC=0 假设,OB中点的产量使得MR=MC=0),价格为P1。当B厂商进入该行业时,认为A将继续生产Q1的产量,市场剩余销售

14、量为 ,为求利润最大,B厂商的产量Q1Q2将等于 ,价格下降到P2。B厂商进人该行业后,A厂商发现市场剩余销售量只剩下 ,为求利润最大化,它将把产量调整到 。A厂商调整产量后,B厂商将再把产量调整到 。这样,两个寡头将不断地调整各自的产量,为使利润为最大,每次调整,都将产量定为对方产量确定后剩下的市场容量的 。 这样,A厂商产量调整序列为 、 、 ,B厂商产量调整序列为 、 、 。则A厂商的均衡产量为,B厂商的均衡产量为。根据无穷几何级数和的公式,我们得到: A的均衡产销量B的均衡产销量如果寡头垄断市场内有n个厂商,我们可求出每个厂商的均衡产量为 ,总产量为 。要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厂商数目

15、越多,单个厂商的产销量越小,而总产量 就越大;如果是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厂商的产销量则为 。故寡头市场的总产量大于垄断市场的产量,小于完全竞争市场的总产量。 古诺模型中厂商的产量选择 A厂商的均衡产量为: OQ(1/21/81/32)=1/3 OQ B厂商的均衡产量为:OQ(1/4+1/16+1/64+)=1/3 OQ 行业的均衡总产量为:1/3 OQ+1/3 OQ=2/3 OQ 价格竞争的古诺模型2以上讨论的古诺模型是产量竞争模型。对于那些生产同质产品的寡头来说,所进行的竞争属于产量竞争,如石油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就是如此。如果寡头们所生产的是有差别的同类产品,例如,汽车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则大多是价格竞争。我们用一个简单随意的例子讨论价格竞争的古诺模型。 假定有两个寡头分别用40元(也可以设想为40万元)的固定成本生产可以相互替代并巳是有差别的产品。为了使问题简化,假定不存在变动成本,因此边际成本等于0。加上变动成本后并不会改变问题的结论。两个寡头所面临的市场需求函数如下:D1:Q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