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福建省泉港一中高三高考围题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38284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福建省泉港一中高三高考围题卷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教材】福建省泉港一中高三高考围题卷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教材】福建省泉港一中高三高考围题卷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教材】福建省泉港一中高三高考围题卷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教材】福建省泉港一中高三高考围题卷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福建省泉港一中高三高考围题卷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福建省泉港一中高三高考围题卷语文试题及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泉港一中高三高考围题卷语文试题(总分150,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 ,子无良媒。(诗经氓)(2)渔舟唱晚, 。(王勃滕王阁序)(3) ,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4) ,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5) ,唯昭质其犹未亏。(屈原离骚)(6)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村)(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一5题。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一日,携楮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

2、下,人弗之顾。徐至庭前,闻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阁中诸贵游子弟辈闻得,遣左右诘之。先生初不言,众愈疑,亲自出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草屦,辄侮之,询其见笑之由。先生不得已,乃曰:“我意举滕王蛱蝶事耳。”众始叹伏,邀先生入坐。先生曰:“我如此形状,安可厕诸君子间?”请之益坚,遂入阁。众以“藤”“滕”二字请先生足之。即援笔书曰:“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鹜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滕。”复 请 粘 昙 字韵 诗 又 随 笔 写 讫 便 出 门 留 之 不 可 得。问其姓字,亦不答,皆惊讶曰:“尝闻吕处士名,欲一见而不能,先生岂其人邪。”曰:“我农家,安

3、知吕处士为何如人?”惠之谷。怒曰:“我岂取不义之财?必易之。”刺船而去,遣人遥尾其后。路甚僻远,识其所而返。雪晴,往访焉,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因天寒,故坐其中。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捕鱼。”始知真为先生矣。至彼,果见之,告以特来候谢之意。隔溪谓曰:“诸公先到舍下,我得鱼,当换酒饮诸公也。”少顷,携鱼与酒至,尽欢而散。回至中途,夜黑,不良于行,暂憩一露棚下,适主人自外归,乃尝识面者,问所从来,语以故。喜曰:“是固某平日所愿见者。”止客宿,翼旦,客别。主人蹑其踪,则先生已迁居矣。又一日,先生与陈刚中治中遇于道。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

4、吕徽之乎?”曰:“然。足下非陈刚中乎?”曰:“然。”握手若平生欢,共论驴故事。先生言一事,治中答一事,互至四十余事,治中止矣。先生曰:“我尚记得有某出某书,某出某传。”又三十余事,治中深敬之。 (节选自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隐逸)【注】 楮币:古代纸币的别称。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船而去 刺:乘坐B安可厕诸君子间 厕:置身C惠之谷 惠:赠送D徐至庭前 徐:缓慢3下面全能表现吕徽之先生安贫乐道的一组是( )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 我岂取不义之财?必易之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 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何如人诸公先到舍下,我得鱼,当换酒饮诸公也又三十余事,治中深敬之A B C D

5、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徽之是一位博学多才、安贫乐道、恬淡自守、特立独行又不乏随和的隐士。B吕徽之以耕种打鱼为生,茅屋草舍,怡然自处,虽然清贫,其妻却有御寒办法。C吕徽之听人作雪诗苦吟不出时笑出声来,众人见他衣着寒酸就嘲笑侮辱他。D吕徽之虽然隐居山野,但因其品质高洁,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受到大家敬重。5给下列句子断句或翻译。(6分)(1)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2分)复 请 粘 昙 字 韵 诗 又 随 笔 写 讫 便 出 门 留 之 不 可 得。(2分)(2)翻译。 一日,携褚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4分)答: _ _(三)古代诗歌阅读(

6、6 分)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寄校书七兄李冶 (唐)无事乌程县,蹉跎岁月余。 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 因过大雷岸, 莫忘几行书。【注】芸(yn)阁(g)吏:即校书郎,此处代指七兄。大雷岸:即水经中所说的大雷口,也叫雷池,在今安徽望江县。南朝宋诗人鲍照受临川王征召,由建业赴江州途经此地。写下了著名的登大雷岸与妹书。(1)首联“蹉跎岁月余”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2分)答: ( 2)有人赞本诗颈联 “盖五言之佳境也” ,请从艺术技巧的角度对其进行简要赏析。(4分)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2分)(一)文学名著阅读(6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

7、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5分)A孔明兵至祁山因缺粮引兵至陇上割麦,司马懿率军守护。孔明用八门遁甲之法,装神于陇上。司马懿虽识破它,无奈四面被蜀军包围,只能引兵入城,三日不敢出城。孔明趁机令精兵割尽陇上的小麦。(三国演义)B香菱和众人斗草时,不小心被泥水弄污了新裙子。因新裙子是与宝钗一同做的,坏了怕薛母不高兴,正烦恼不已。贾宝玉向她献殷勤,用袭人的一条新裙子给她换了一条。(红楼梦)C初九晚上,克定请来了龙灯。克定让轿夫们把事先准备好的竹筒花炮往玩龙灯的人身上射,玩龙灯的人赤身裸体,满身是伤,九节龙灯烧散了架,一帮观看的人并不觉得有什么值得同情的,只有觉慧忿忿不平。(家)D双桥镇农

8、民暴动成功时,吴荪甫与杜竹斋等人正在筹建“益中信托公司”,妄图一举吞并一系列中小企业。但抽回资金的计划落空,致使资金兜转不灵。关键时刻,赵伯韬又堵住了他的去路。杜竹斋退出“益中”并站在伯韬一边,“益中”成了伯韬的囊中之物。(子夜)E年轻的德弗鲁瓦丰侯爵手头缺现金,只好将地产标价出售。银行家格拉桑一家说服他别把地产分小块出售,而是全部卖给葛朗台。在中间人的积极促成下,这桩买卖最终低价成交。手续办妥后,葛朗台非常爽快地结清款项。(欧也妮葛朗台)(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8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

9、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下)(1)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答: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答: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推动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绿色化”概念,并将其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并列。从“新四化”到“新五化”

10、,这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赋予了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内涵,也明确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路径。现代化的进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文明的转型。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今天的中国,无论是着眼新老环境问题交织的挑战,还是瞄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都必须加快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让“绿色化”与“新四化”协同推进,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绿色化”包括生产方式的绿色化,要求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也包括生活方式的绿色化,要求提高

11、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不合理消费。“绿色化”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化和明确化,也是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责任。推动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观念的转变是前提,利益的取舍是关键。体现在实践中,就是要克服把保护生态与发展生产力对立起来的传统思维,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方式、能源结构、空间布局、生活方式,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而是探索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的新路,为子孙后代留

12、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当然,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实现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也必须久久为功。在这一进程中,既需要中央的顶层设计,更需要基层的躬身践行;既需要政府部门的倡导垂范,也离不开企业、个人的多方参与;既需要价值层面的引导动员,也需要制度体系的规范约束。只有思想上与时俱进、行动上干在实处,让“绿色化”实现“常态化”,才能保持经济系统的“绿色增长”,提高社会系统的“绿色福利”,扩大生态系统的“绿色财富”,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有人说,21世纪中国的现代化将是一个崭新的绿色现代化。用“绿色化”来推动生产、装点生活,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中

13、国乃至世界的未来,必将因此而更加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人民日报(2015年05月07日 01 版)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加快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B“绿色化”包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化和明确化,主要是政府、企业的责任。C推动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在实践中要倡导把保护生态与发展生产力统一起来的传统思维,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方式、能源结构、空间布局、生活方式。D实现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只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干在实处的行动,就必定能在短期内实现经济系统的“绿色增长”,提高社会系统的“绿色福利”,扩大生态系统的“绿色财富”。10.根据文章第段,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