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教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004244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山的那边》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山的那边》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山的那边》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在山的那边》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在山的那边》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山的那边》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山的那边》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升入初中,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这首诗是作者对梦想的追逐,有对人生的憧憬,也有对人生的思考。这节课应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引导学生体味人生,思考人生。能够在开学初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迎接新学期。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品味语言 2、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教学重点: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教学难点:对山和海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 朗读法、评价法教学过程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小时候,都有许多梦想吧,也许谈不上是梦想,可能是好奇,或者是幻想。但在这些“梦”中,有没有你现在仍然铭记,仍然想要实现的呢?谁愿意说一说? (生答)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王家

2、新,看看他童年时的那个梦是什么?板书课题 在山的那边+画出山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想到什么呢?(生答,可能会问山那边是什么呢) 刚才你们的疑问也曾是作者的疑问。下面老师朗读一下这首诗,同学们认真听,看看你们的疑问都解决了吗?现在大家知道山那边是什么了吗? (生答) 大家说的很好,看来你们对诗文的内容已经了解,有的同学还有更深刻的认识。我们看到,小时候的作者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第一句有个词语就体现出来了痴想同时板书 痴想意思是?(发呆地想)。“我”痴迷的仅仅是山那边的景色吗?(“我”非常向往外面的世界)。为什么小小的孩子会有这样想望呢?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当时的生活环境。作者背景:作者出生于湖北西北

3、部山区的武当山下,一直都在山里生活。山区生活是封闭的,压抑的,而诗人有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界充满强烈好奇心的少年。板书画出窗子+狭小 当一个问题憋在心里总也找不到答案时,就要寻求答案。妈妈给了“我”答案海(画出来)。对于一个山里孩子来说,再没什么比海能激起他们的幻想了。妈妈的回答的很巧妙的,她能不知道山的那边还是山吗,但妈妈没有那样回答,由后文的内容,我们知道这是一位非常会教育孩子的妈妈。这一小节写出来小孩子对外界的好奇,应该读得轻松欢快点,留露出兴奋好奇之情。由结尾的问号,我们看到“我”在找到答案之后仍然没有信服。于是这成了我心中的一个“隐秘的想望”,为什么这么说呢?隐秘是什么意思?(隐蔽,

4、不外露)。说明这个愿望“我”并没有告诉其他人,是作者的小秘密。为了验证妈妈的答案,更为了看看山那边的世界,“我”爬上了那个山顶,结果却大失所望,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这个打击是很大的,是幻想的破灭,失望、沮丧之情可想而知,所以这里用了一个修辞手法来表现作者当时的心情拟人。这里的“铁青着脸”是写山的颜色吗?(这是在反应我当时的主观感受,由于失望和沮丧使我感觉山也好像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并且脸色铁青。)此时的作者心情一定糟透了,又满怀希望到彻底失望,几乎要哭了!我们在朗读时要节奏由快放慢,情绪也由兴奋变为沮丧。板书沮丧希望虽然落空了,但是追问与思考并没有停止妈妈,那个海呢?从这句话,我们看出,作者

5、小时候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一个不轻易放弃,执着的孩子。)说这句话时,我们来想一下,作者心里会怎么想?(有对妈妈的埋怨,有更强烈的好新奇心,自己是不是也在思考呀)。所以读的时候,要表现出嗔怪和急切之情。到这里,第一部分的内容,我们就分析完了。同学们,自由练习一下第一部分的朗读,我们一会进行一个朗读比赛(比赛分小组比赛,全班男生女生比赛,老师指导)第二部分的内容,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方法,自己练习朗读,并试着解读诗句的涵义。有同学愿意为大家朗读第二部分吗?大家说一说他朗读的好不好,好在哪里?哪里有不足呢?大家真的可以当裁判了,对同学们的评价都很准确到位,老师再来强调几点。第二部分开头的两句话是对第一部

6、分的回答,语气应该是 肯定 的,语调应该是坚定的。妈妈的良苦用心在这里解释清楚了,原来那个海,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老师这里有疑问了?这里的“海”象征了什么?为什么用“凝成”呢?(理想。只要有理想和信念,不畏长途跋涉,百折不挠地奋斗,最终一定会看到海)下一段的语气应该是 意外 飘来(重音)老师有不明白了,为什么种子不是种下的,是飘来的呢?(“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所以说是飘来的。)是的部分 坚定 扎根(重音)这里真的是种子扎根吗?(后来“我”不懈努力,这种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深根。)可见我已经被梦想诱惑,决心追梦了。一次又一次、一座座、又一

7、次次一饱含深情“又”重音,读出困难重重。因为枯干的心灵渴望之情枯干这个字用的很特别呀?(比喻失去理想的心、疲惫的失望的心。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是海吗?憧憬,强调人们啊,请相信诚恳而热切坚信最后几句欣喜好,现在谁愿意为大家朗读全诗,我们评出今天的“歌王”诗歌朗诵大王相信大家都能朗读好这首诗了,我们看到这首诗自然分成两部分,谁能说说为什么这么划分吗?(从时间上说第一诗节写我童年的时候;第二诗节写我长大以后。从内容上说第一诗节写我想望和困惑;第二诗节写我长大以后的拼搏和奋斗。从象征意义上说第一诗节写的“山”和“海”就是现实中“山”和“

8、海”,第二诗节中的”山“象征了困难,”海“象征了信念。)同学们分析的都很好,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种结构的划分。我们看到这首小诗,从童年写到了成年,从困惑写到了拼搏,从现实写到了象征,而它所传达出的哲理是什么呢?(要想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唯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坚持奋斗,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它用简单朴实的语言,为我们讲述的是人生的故事,生命的姿态。大家总结全诗的内容,看看能不能归纳出我们人生的梦想之路?老师总结:小时候的痴想,验证与询问,这些都是梦想的产生过程,(生梦)就像我们从小到大总会有许多的梦想,尽管有些是短暂的,有些是不切实际的,但是,正是这些梦想为我们的人生开

9、启了一扇扇窗,去认识世界,去了解人生。(识梦)接着,我们有了梦想,知道什么才是自己要追求的(追梦)。虽然实现梦想的过程很难很苦,但是我们早已经磨练好了心志,就算失败也不会放弃,心中有梦,追逐的过程就是幸福的,最后我们终于会实现我们的理想,我们也会明白,这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都是人生必经的路(悟梦,画出路,写出梦想之路)。同学们,你们刚刚升入初中,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老师希望你们能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之路应该怎样走,最后,老师送你们一首歌,希望你们都能翻越重重困难之山,到达理想之海,那里必将海阔天空,任你飞翔!欣赏歌曲海阔天空。板书: 在山的那边 ? 王家新狭小广阔困难 理想和信念 梦想 痴想 沮丧 诱惑 坚信之路 生梦 识梦 追梦 悟梦1001418 付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