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失灵的三大表现及其宏观调控对策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685147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场失灵的三大表现及其宏观调控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市场失灵的三大表现及其宏观调控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市场失灵的三大表现及其宏观调控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市场失灵的三大表现及其宏观调控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市场失灵的三大表现及其宏观调控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市场失灵的三大表现及其宏观调控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场失灵的三大表现及其宏观调控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场失灵及宏观政策内容提要:改革开放的25年是我国经济大开展的25年,也是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断深化的25年。当市场经济推动我国经济大力开展的同时,也显示了其缺乏的一面。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开展,市场失灵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解决好市场失灵问题。本文通过对市场失灵的三大表现及其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些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宏观调控对策。 关键词:市场失灵 宏观调控 政府职能 作者简介:徐策,男,1981年生,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社会科学系经济专业2003级硕士研究生。张伟超,男1956年生,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社会科学系副主任,经济学教授。 党的第十六届三

2、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假设干问题的决定?,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开展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关于“继续改善宏观调控,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论述,对更好的发挥政府职能,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解决我国市场经济开展过程中的市场失灵问题,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开展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使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的解放和开展,开辟了民族复兴的光芒历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我们经受起了国际金融

3、危机和重大疫情等严峻考验,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机与活力。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经济开展中还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就业矛盾突出、分配关系尚未理顺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市场机制不完善即市场失灵是一个值得注意重要原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消除生产力开展面临的诸多体制性障碍,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和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健全市场机制,结合国情更好地标准和发挥政府的职能,搞好宏观调控。 一、市场机制的引入及市场失灵问题的提出 从社会主义方案经济到公有制根底上的有方案的商品经济,从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到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经济开展中,经历

4、了从排斥市场机制到引入市场机制,从市场机制高效发挥作用到市场机制逐渐失灵问题的出现,说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展,既有坦途,也有弯道。迈向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目标,必须重视、研究、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区别于传统的方案经济体制,也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同时又不是这两种体制的简单融合,而是我国在新中国几十年经济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逐步解放思想而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开展体制。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宏观调控是基于完全指令性的方案经济体制,其特征是生产上指令方案、分配上工资等级控制、消费上票证购置、流通上价格管制,不存在市场机制和市场失灵

5、问题。实践证明在跨越了那段特殊的岁月之后,方案经济不再适应国情,开始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开展:缺乏必要的鼓励机制,微观主体的积极性被压抑,“人未尽其才;方案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低效率,“物未尽其用;政府的职能过于宽泛,所管事宜过于琐碎和细致,面面俱到,而该管的事情却无人管理,“管未到其位。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为了解决这些方案经济的低效和失灵问题,我国引入了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给中国经济的开展带来了春天,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的两个转变,引入了竞争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鼓励机制,政府的职能也日益从繁琐的微观事宜中解放出来,市场机制为中国经济注入了生机和活

6、力。但是,是不是引入市场机制后,就快一切都依靠市场、价格来配置资源呢?是不是有了市场调节后,政府就可以无所作为了呢?市场经济也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即存在市场失灵问题。加尔布雷斯曾把市场失灵归结为三大问题,微观经济无效率;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社会不公平。萨缪尔森也把这三方面视为市场经济偏离最优状态的原因。正如斯蒂格利茨和格林沃德的“非分散化定理所言,“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就不能实现有效的市场资源配置 。斯蒂格利茨还提出,“从方案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不能削弱政府的作用而是要重新对它加以规定。市场机制的引入及其作用的发挥,说明了市场经济的现代经济开展的最正确选择

7、;市场失灵问题的出现,说明开展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 二、市场失灵的三大表现及其原因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效率的。但呈现在世人面前的还只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厦的初步轮廓,并不十分完善。同时,我们知道自由经济条件下每个人追求都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并不能保证其经济行为不影响社会整体利益;我们也知道市场经济并非尽善尽美,其运作效率是建立在一些假设条件之下的,但条件不能满足或不完善时,就会出现市场失灵的问题。从我国目前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市场经济的作用仍在不断扩大,市场失灵的问题也逐步表现出来。 一是微观经济缺乏效率。市场经济中的调节机制不能促使微观经济提高效率

8、,具体表现为:首先,市场不能满足灯塔、公共信息、国防等公共物品的有效供应。公共物品指一个人对某些物品或劳务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的消费或享受利益,其特征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某个人对一种物品的消费并不阻碍其他任何人对该物品的享受。既然受益者无需花费代价就可以得到该物品,就不能以索价的方式来减少物品的使用,那么表现为这种物品永远是稀缺的。同时,对一种物品未付费的各个人不能被阻止享用该物品的好处,假设由市场来提供这种物品就会造成本钱和收益的外部化即出现了或正或负的外部性问题,表现为不能保证只有承当费用的人才能获得该物品,市场的交换制度就不起作用了。另外,在经济开展过程中,一些投资金额大、回收周期长、

9、经济效益低,同时对国计民生的具有重大影响的工程,如果只是通过市场来供应,同样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由于体制方面的缺陷,我国目前诸如此类的问题还很严重。其次,从外部效应问题来看。布坎南和斯塔布尔宾曾给外部效应下的定义是:只要某一个人的效应函数所包含的变量是在另一个人或厂商的控制下,那么外部效应存在。设U表示个人A的效应,那么假设U=FX1,X2,X3,Xn,Y,即有一项外部效应存在其中,X1,X2,Xn为个人A所能控制的活动,Y是个人B或厂商控制的活动,Y产出的效应就是外部效应。就是说价格体系受到的影响是外来的,存在没有经济报偿的经济交易。这种外部性对消费者和生产者都会产生影响。似乎外部性能够

10、通过双方的讨价还价来解决,但是当交易本钱存在时外部性那么被视为市场失灵的根源。从我国的经济运作的实际来看,这种交易本钱往往是很大的。再次,是自然垄断市场的存在。当提供某种商品的固定本钱超过可变本钱时,生产者为了长期保证获得稳定的生产资料如原材料、燃料等,就会与上游产业联合或干脆将其兼并入自己的企业中,也就是说在市场的运作下生产必然导致联合,从而导致自然垄断。假设在这种市场下,就会导致只有少数企业供应商品,而如果它按经济上有效率的水平来生产,其利益就会受损。假设按垄断价格出售商品就会导致低效率,生产能力过剩,社会资源不能得到最优配置。 二是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在经济周期的作用下国民经济仅靠市场来

11、调节,尤似“孤帆航海。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天有不测风云,一旦面临狂风暴雨般的经济危机、股市崩溃、投机泡沫、金融危机时,给予国民经济的打击就可能是致命的。这种不稳定性有时也表现为重复出现的通货膨胀和失业,或消费和投资不平衡。1929-1933年资本主义的大萧条正是长期执行自由主义政策,任经济自行开展的恶果。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局部国家至今还对它心有余悸。我国经济虽然经受住了国际经济金融动乱的严峻考验,但是,在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根底性手段的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一旦国内外市场上有些风吹草动,市场调节机制可能失灵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又缺乏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就有可能引

12、起国民经济开展的较大波动。目前,我国宏观经济长期呈现出有效需求缺乏的现象,但投资的增长却非常快,作为拉动经济的“三大马车要同时转动才能使经济健康、持续的增长。假设投资单方面过度增长,在出口面临压力的情况下,必然导致生产过剩,接下来就会导致对投资收益率的悲观预期,伴随大量失业的经济衰退就会随之而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开展,市场失灵问题会不断影响市场机制效率的发挥,引起宏观经济的波动,这不能不使我们表示强烈的关注。 三是社会分配缺乏与效率相适应的公平性。一个国家在经济开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怎样把“蛋糕作大和怎样“合理分割蛋糕这两个涉及全局的重要问题,即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市场失灵,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

13、挥作用,不仅会引起效率低下问题,也可能引起分配不公问题。具体观察我国经济领域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存在比拟严重的下岗失业问题、拖欠职工和教员工资问题、城市居民贫困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甚至绝对降低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又存在腐败横行、侵吞国家财产、不法收入巨大,税收体制不完善导致高收入阶层没有及时足量纳税。社会分配不公问题日益突出,城乡差异、区域差异、行业差异仍然广泛存在。人们发现,在近年来经济和国民收入快速增长,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正在不断地下降的同时,同期基尼系数却从1980年的033攀升至2001年的045。这说明我国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已经拉大,虽然在整体上“蛋糕确实做大了,但是在社会成员中“蛋

14、糕分配的非均等程度却在扩大。如果社会分配领域的差距越来越大,可能影响经济效率的提高,甚至会引发社会动乱。在市场失灵,调节机制不能很好解决分配公平问题的情况下,就需要政府更好地发挥经济职能,进行适当的宏观经济调控。 三、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宏观调控对策 从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个新的历史跨越,也艰难而伟大的实践。排除生产力开展的体制性障碍,要求我们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宏观调控,解决好市场失灵问题。既要使经济以市场机制为主体进行配置资源,又不能让它完全自发的运行,政府应该有所作为。转变政府经济职能,关键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把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转移到为市场

15、主体效劳和创造良好的开展环境上来。在宏观调控时要把握两个原那么:一是政府尽量不参与资源配置;二是一旦参与要以市场的手段来进行。针对市场失灵的三大表现,作为经济主体的各级政府,发挥应有的经济职能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首先,政府要做好提供公共物品的工作,搞好根底设施建设以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有良好的“硬件条件。同时,政府还要承当起那些投资规模大、资金回收期长而又是对经济开展起重大影响作用的工程,如国防建设、教育、医疗卫生、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三峡工程等等。这样,既解决了市场不能提供公共物品的有效供应问题,保证了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同时,政府投资在过程中还可以解决相当一局部下岗工

16、人的再就业问题,也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投资和生产,从而推动经济的繁荣。近些年来,我国政府连年发行国债以专门促进根底设施建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些带有行政垄断性质的经营性行业,政企不分、以行政权力阻止商业竞争对手进入其市场垄断范围。其高经济收益的取得是与行业的行政垄断地位联系在一起的,含有大量的非公平竞争因素。长此以往,诸如此类的市场失灵现象就会严重阻碍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对于经济开展中的垄断问题和其他不正当竞争问题,政府要站在仲裁者的立场,通过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并严格执法加以解决。 第二,政府要建立良好的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和具体的运行体制,制定各级各类中长期的开展规划,降低交易本钱,为经济的开展创造良好的“软件条件。制度或体制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正常运行的根本保障,如缺乏良好的鼓励制度,个人或企业的勤奋劳作未能获得应有的报酬,就会降低其工作积极主动性,小而言之是企业的损失,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