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镇中心校科研成果集锦教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6850084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乐镇中心校科研成果集锦教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安乐镇中心校科研成果集锦教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安乐镇中心校科研成果集锦教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安乐镇中心校科研成果集锦教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安乐镇中心校科研成果集锦教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乐镇中心校科研成果集锦教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乐镇中心校科研成果集锦教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问题哪得清如水 唯有课堂活起来 安乐中心小学 王惠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就会在试图精确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 课堂教学 问题意识咸阳市有效教学基本要求上说:“教师要将教学目标问题化,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思维,才能促进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我有意识将课堂教学目标变成“问题”,师生共同完成,同时我又注重培养学生的“

2、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下面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让爱缩短距离,驱除胆怯 1、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环境。营造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探讨问题的环境,是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重要因素。在课间、常识课或在课外活动中,多于学生亲切接触,用语言鼓励他们、用行动关爱他们,让爱缩短距离,驱除胆怯,鼓励他们多提问题,教师对学生的问题都要认真对待,态度要和蔼,从而打消学生自卑、畏惧的心理障碍。教师要满腔热情的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即使他们的问题幼稚可笑,有的甚至荒诞,也要加以鼓励表扬。因为任何人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都是从提低质量的问题开始的。教师要杜绝在语言上、行动上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使学生“乘兴而来,

3、扫兴而归”。其实,一个好教师常常是以“问题”为突破口,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推动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只要教师能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日久天长学生就会逐渐养成敢于发问的良好习惯和能力。2.激励学生,让学生乐学。许多学生对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学习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惰性心理较强。他们在课堂上总是当“收音机”,不想在课堂上开动脑筋,主动提问题。对这种现象,教师一是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可以利用名人、伟人、科学家有关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使学生认识提问题对学习、成长的重要作用。如讲述“爱因斯坦从小爱问为什么,长大后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的故事。二是教师在教学中要

4、抓住有利时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想问“问题”的欲望。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比赛的形式鼓励学生提问。学习一篇课文,教师在出示课题、初读课文后,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比赛“谁提的问题最多,谁提的问题最好?”对问题提得多、提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二、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会问乔治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说到:“教学重要的一点是可以而且应该使教师问的问题,将来学生自己也可能提出。”学生问“问题”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一篇课文从多个角度提出多个问题供他们思考为学生提问题铺路架桥,对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做法要做到耐心听取、精心点拨,实现“从扶到放”的飞跃,让学生会问“问题”。1、利用好奇

5、心,引导学生在探索中产生问题。好奇心既是激发创造性活动的诱发剂,又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强烈的好奇心会使人对外部的事物产生敏感性,生发疑问,引发探索、追根寻源的欲望。小学生好奇心强,但不善于捕捉重要信息。学习一篇课文,教师可以采用听声音、看图片、猜谜语等方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九寨沟一文时,出示课题后,教师问到:“你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教师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纷纷提出了一系列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九寨沟在哪里?”“他有什么迷人的地方?”“五彩池是怎么形成的?”随即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

6、导组织学习理解课文。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了主动探索的欲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学生在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2、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向提问题,能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如郑成功这篇课文中有一句话:“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教师可以这句话作为问题的思考起点,让学生思考、讨论、质疑,从多个角度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郑家军为什么能够胜利?”“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谁又掌管台湾政务?”“目前台湾和祖国又是怎样的关系?”“国家能否尽快解决钓鱼岛问题并建设钓鱼岛?”,这些问题,能很好的让课本上的知识很好的延伸到当下的政治问

7、题,既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又能让课本的知识进行很好的知识拓展。 3、引导学生提出求异性问题。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具体体现。引导学生提出求异性问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在小学语文课里,有许多讲述人们如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故事。如蝈蝈和蚂蚁、谁的本领大、乌鸦喝水、谈合作等,教学诸如此类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求异性问题,使他们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更多的理解,从而升华了课文的主题。总之,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

8、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须切实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发表于东方教育2012年12期把班级管理还给学生安乐镇中心小学 段转芝说到班级管理,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法国南部,一向以盛产葡萄而闻名。果农们为了把成熟的葡萄早点儿卖出去,总是将摘下的葡萄堆放在路边,招揽过往的游客和顾主。尽管他们个个累得筋疲力尽,可成筐的葡萄却很少有人问津。但是,有一个葡萄园里的生意却特别的红火,前来买葡萄的人络绎不绝。而经营这个葡萄园的园主,竟是一个年迈的老妇人。原来她觉得把葡萄摘下来,再拿去卖,既费时费

9、力,而且不能满足游客和顾主们尽情自由挑选的愿望,可谓吃力不讨好。于是,她想出了一个办法,凡是想买葡萄的人,只需向园子门口的铁罐里投放五个法郎,便可以在葡萄园里随意摘上一篮子葡萄。老妇人只是准备了一些合适的篮子,坐在园子的门口轻松地收钱,然而,她家的葡萄却是最快卖完。 我们不得不佩服老妇人的智慧。她的成功在于,多给了顾客一个参与的机会,不仅人格上受到尊重,更在采摘中体验到了乐趣。在某种意义上,卖葡萄这件事就像我们的班级管理。表面上看,它只是果农(班主任)自己的事情;其实,决定他们成果的却是那些顾客(学生)。如果不能激发顾客们(学生们)的购买欲(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果农(班主任)再着急也效果不

10、大,难免就落得个费力不讨好。我自从加入教师行列以来就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班里的事情大都由我一手操办,布置教室排列座位安排值日常常忙得我疲惫不堪,哪有时间再钻研教材?更别提课后再学习了。自从上次参加了“陕西省中小学班主任智慧化管理”的培训。听了全国优秀班主任、特级教师郑立平老师的讲座后,我才知道,原来班主任可以这么来当。班务工作可以这么轻松愉快的完成,那就是把班级管理还给学生。在传统教育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的主宰,控制着班级的一切;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服从。于是,就导致了两大弊端:一是班级事务太繁太累,占据了班主任大量的时间,打击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实现,缺少自主发展的空

11、间,束缚了学生的发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一个优秀班主任要会很好地摆正自己的“位置”,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自己心甘情愿地充当助手的角色。这样,不仅学生走上了前台,班主任也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思考,更好地提升自己。有一句俗语叫“懒娘巧闺女”,意思是:因为娘很懒,这样就逼着闺女自己动手,所以女儿的手非常灵巧。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许多班主任的所谓“勤”,并不一定是件好事。世上没有一个家长是代替孩子走路的。总把孩子抱在怀里,孩子永远学不会走路。同样我们也不能代替学生在班里当家做主,而应该站在孩子们身后,放手让他们自己做事情。当

12、然,班主任并不是什么都不做。班主任是学生的精神领袖。我们要在幕后,教给他们工作的方式方法,为他们把握正确的方向,帮他们出出主意,想想办法,总结经验,反思教训。那么,怎样把班级管理还给学生?通过学习郑老师的讲座,结合我们班学生的特点,我想,必须要做好如下几件事:第一:与学生融为一体。和孩子们一起劳动游戏做操等,让他们觉得老师时刻跟我们在一起。遇到同学生病或者生日时,一句暖暖的问候,一声真挚的祝福,使学生感到师爱的温暖,从而愿意和老师交流。第二:把管理班级的权利还给学生。班主任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使不同个性、爱好、特长的学生都能在班级管理中人尽其能。让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使每一个学

13、生在管理与被管理中分享酸甜苦辣。这学期,我根据学习成绩、纪律表现、相互关系等把全班35人平均分成五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分工合作的班委,正、副组长管理组内的学习、纪律、卫生、交流、排桌等一系列事务;各组长还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时召开小组会议,协调和要求本组成员的学习、纪律等问题。班级分阶段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综合评比,如果哪个小组落后,就要受到一定的惩罚,比如一起给大家唱首歌、表演个小节目等等。表面看是整个小组受了惩罚,但实际上是一种自省,更是一种锻炼。渐渐的,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在小组的带动下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第三:把建设班级特色文化的权利还给学生。一个学生爱不爱自己的班级,对班级有没

14、有深厚的感情,与其在这个班级的付出和获得的多少有直接关系。如果他在班级建设中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和感情,留下了美好的故事和回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体验到自己的价值,享受到成长的快乐,那么他心中就一定装着班级、同学和老师,就一定把班级的荣誉看得很重,一定会努力做一个让“班级有你更好的人”和“班级离不开的人”。所以,我倡导每一个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和特长,在班级营建自己的成长角,努力让每一个地方呈现出勃勃生机。一进教室,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和强烈的归属感、荣誉感。如:别致的图书角为学生了解课外知识,拓展知识面提供了“窗口”;“学习园地”、“小小画展”、“我有一双巧巧手”反映了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活;“快

15、乐学习向前冲”、“竞赛栏”,激励学生不断进取,顽强拼搏第四:把班级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不再以分数、名次为单一标准,而实行多元化。即以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特长发展、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不单采用学期末的“三好学生生”、“优秀班干部”的常规评价,而是建立起“日评”、“周评”、“阶段评”,对班级值日工作或其他岗位及时进行评价反馈,特别是对运动、竞赛、写作、表演或好人好事等;三是变“单维”为“立体”,把原来的班主任单维评价,改为自评、组评、全班评、教师评、家长评等,构建起立体多维的评价模式。同时,在把评价权利还给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则要注意方向性的引导,教育学生要学会多看

16、别人的优点,努力营造友爱、融洽的集体氛围。第五:把处理班级问题的权利适度还给学生。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体,理应享有处理班级问题的权利。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班主任往往一个人说了算。如果我们能把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问题交给学生,使其经历问题处理,充分认识问题的本质,进而反思自己和身边的实际,改正和完善自己的言行,则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因为问题处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张新和房彤既是同桌,又是班里里最要好的同学,可最近却因“一本书”的事闹翻脸。原来,房彤的课堂全解找不到了,由于两人是同桌,房彤多次问张新:“你看见我的课堂全解没有?”,都得到张新非常肯定的回答:“没有!我若看见,早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