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疾病的自身抗体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683786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湿性疾病的自身抗体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风湿性疾病的自身抗体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风湿性疾病的自身抗体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风湿性疾病的自身抗体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风湿性疾病的自身抗体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湿性疾病的自身抗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湿性疾病的自身抗体(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风湿性疾病的自身抗体北京协和医院 唐福林自身抗体是指自身细胞内、细胞表面和细胞外抗原的免疫球蛋白,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尤其在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中更为常见.目前用于临床的常见自身抗体有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磷脂抗体、类风湿因子、抗线粒体抗体等。自身抗体有多种检测方法,包括间接免疫荧光法(IF)、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放射免疫法(RIA)、被动血凝法(PHA)、颗粒凝集法(PA)、对流免疫电泳法(CIE)、免疫双扩散法(ID)等,针对可溶性成分(如ENA、DNA、凝血因子、补体)可采用ID、CIE、ELISA、RIA法测定;针对不溶性成分可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不同检测技术的敏感性

2、和特异性存在差别.目前各单位已采用的多种自身抗体检测方法尚未标准化,因此某一实验室结果难与另一个实验室所测结果进行比较从而造成了误判、误导。判断某一诊断试验应从四个特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来评价其效用。对于自身抗体的检测常常因为其存在精细复杂的免疫化学反应而出现交叉反应。必须指出,少部分正常人有低滴度的自身抗体,故不能仅凭某一种自身抗体的存在而诊断为某一特定的疾病。如同分析任何检测结果一样,自身抗体的阳性或阴性不是诊断的唯一条件,必须分析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必要时多次重复检测或多家实验室检测,只有密切结合临床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抗核抗体(Autoantib

3、ody to Nuclear Antigen,ANA)一定义:传统认为抗细胞核内成分的抗体称为ANA,这一概念强调了细胞核的重要性,因为细胞核内有DNA、RNA、碱性组蛋白、非组蛋白、磷脂及各种蛋白酶等复杂的化学组成,决定了ANA存在不同的成分,因此,构成了抗核抗体谱(ANAs)。随着免疫荧光技术的改进,先进的免疫学技术的应用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目前对ANA的理解已不再局限于核成分,而是指抗核酸(nucleic acid)和核蛋白(nucleoprotein)抗体的总称。故现在对ANA靶抗原的理解已从传统的细胞核扩大到整个细胞。ANA在许多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类风

4、湿关节炎等均可阳性,因此是诊断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筛选抗体。健康老年人、感染性疾病和服用某些药物(普鲁卡因酰胺、肼苯哒嗪、苯妥英钠、异烟肼等)的患者均可有ANA阳性。1954年Hargrave发现LE细胞奠定了当今ANAs的基础。已知LE因子即是ANA,它是一种抗DNA-组蛋白(DNP)复合物的抗体,目前已采用简易和迅速的抗DNP抗体测定取代LE细胞的检查。二测定原理和方法:常规检测ANA的方法是以鼠肝和鼠肾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法.由于某些抗原如SSA/RO、Jo-1、rRNP等在细胞浆内比核内含量多,因此,鼠肝或鼠肾作底物检测常呈阴性反应,为弥补这一不足,国外以核质丰富的Hep-2细胞(人喉癌

5、上皮细胞)为底物提高了ANA检测的阳性率。对于ANA阳性的标本,应排除实验过程中血清洗脱不尽或标有荧光素的抗人免疫球蛋白浓度过高而造成的假阳性。必须强调指出,待测血清标本一定要稀释,因为低滴度的ANA可在感染性疾病、肿瘤及正常人中出现.未加稀释的正常人血清可有1/3的呈阳性ANA反应。ANA作为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的筛选试验必须强调高滴度。对于ANA阴性的标本,要考虑是否有底物保存不当或操作过程中造成的误差,抑或药物治疗后病情缓解所致。ANAS的荧光染色型别有五种。(1)均质型:核质染色均匀一致,此型与抗组蛋白抗体和抗DNA抗体有关;(2)斑点型:核质染色呈斑点状,核膜存在,此型多与可溶性核抗

6、原(ENA)抗体有关;(3)核仁型:仅核仁着染荧光,与46SRNA抗体相关,在硬皮病中较多见;(4)核周(核膜)型:荧光包绕在核膜周围,多与抗双链DNA抗体有关;(5)着丝点型:处于分裂时相的Hep2细胞为底物可出现依着丝点散在排列的特殊点状圆形,与斑点型区别的重要之处在于前者核膜已消失,主要与雷诺现象有相关性.荧光染色核型可随血清稀释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如均质型的ANA在血清稀释后可出现斑点型和核周型.对于ANA阳性的标本,应采用对流电泳法、免疫双扩散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或放射免疫法、免疫印迹法等识别出确切类型,因不同种类的ANA有其不同的临床意义。三ANAS的分类:根据细胞内各分

7、子的理化特性和分布部位,将ANAs分为四大类,简述如下:(一)抗DNA抗体又可分为单链(变性)和双链(天然)DNA抗体.抗单链DNA(SSDNA)抗体在多种疾病中及正常人血清中存在,因此无特异性,临床上价值不大.抗双链DNA(dsDNA)抗体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有较高的特异性,尤其在活动期SLE病人血清中有滴度较高的抗dsDNA抗体,随着疾病活动的控制,抗dsDNA抗体滴度可以下降或消失.低滴度的抗dsDNA抗体也可在多种疾病甚至正常人中出现。放射免疫法(Farr)、以短膜虫或马疫锥虫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FCT或IF-TE)、血凝法(H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均可用以

8、抗dsDNA的检测,但不论那种方法均应测出滴度.Farr法敏感,但不如IFCT或IFTE法特异,抗dsDNA抗体用Farr法检测,其结合率20%或用IFCT法1:5方可判为阳性。抗dsDNA抗体除帮助诊断SLE外,尚可判断SLE的活动性及作为治疗的估价,已证明抗dsDNA抗体与DNA结合成为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或抗dsDNA抗体直接作用于肾小球抗原而造成SLE病人的肾损害。(二)抗组蛋白抗体组蛋白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核小体的重要组成部分.H1在DNA双螺旋之外,DNA双螺旋包绕于由H3、H2A、H2B、H4组成的核心。抗组蛋白抗体采用ELISA检测,可以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中出现

9、.药物引起的狼疮其抗组蛋白抗体达95.我们用ELISA对109例SLE、117例类风湿关节炎(RA)、46例干燥综合征(SS)、22例硬皮病(SD)、25例其他结缔组织病、29例非结缔组织病及长期服用他巴唑22例、苯妥英钠55例和异烟肼198例病人,进行了血清抗组蛋白抗体测定,其阳性率分别为50、23、33、27、36、10、0、18%和53。抗组蛋白抗体的滴度在SLE病人和服用异烟肼的病人中最高.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在SLE病人中主要以抗H2B、抗H2A-2B和抗H1为主且主要是IgG型抗体。而在服用异烟肼的病人中,抗组蛋白H1、H2A、H2B、H3和H4的滴度基本一致,且不以IgG型抗体为主

10、。在服用异烟肼具有抗组蛋白阳性的病人,临床上并没有出现狼疮的临床症状。不同药物所致的抗组蛋白的亚单位抗体不同,如服用肼苯哒嗪的抗组蛋白抗体主要是抗H3和抗H4抗体,而由普鲁卡因酰胺所致的抗组蛋白抗体主要为抗H2A-2B复合物抗体。(三)抗非组蛋白抗体1抗ENA(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抗体。此组抗原不含组蛋白,可以溶于盐水而被提取。此类抗体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或其活动性无明显相关。(1)抗nRNP(nuclear RNP):以抗核内的核糖核蛋白而得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u1RNP抗体。通常又把nRNP称之为u1RNP.u1RNP由u1RNA和9种不同的蛋白质组成。具

11、有抗原性蛋白的分子量有70KD 、30KD(A)和22KD(C)。60%抗u1RNP可与B、B,多肽出现微弱的反应。抗u1RNP抗体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中几乎均为阳性,且其滴度很高;在其他结缔组织病中阳性率低且滴度低;它是区分结缔组织病和非结缔组织病的有力指标。抗u1RNP抗体阳性的病人,常有双手肿胀、雷诺现象、肌炎和指(趾)端硬化。有人认为抗u1RNP抗体阳性的SLE病人,如抗dsDNA抗体阴性,则肾病发生率较低;如若与抗dsDNA、抗Sm抗体同时存在,则发生狼疮性肾炎的可能性较大。(2)抗Sm抗体:以病人名字(Smith)命名。已知Sm是核内小核糖体蛋白(SuRNP),含有除u3RNA外的所

12、有u族RNA。其抗原决定簇主要在与u1、u2、u4u6RNA连接的B和D蛋白多肽上,已知蛋白多肽的分子量B(29KD)、B,(28KD)、D(16KD)。抗Sm抗体的蛋白多肽较高特异性的为B和D带。国际上通常用对流电泳和免疫双扩散法检测抗Sm抗体,其阳性率在SLE中为30左右,抗Sm抗体对早期、不典型的SLE或经治疗缓解后SLE回顾性诊断有很大帮助。必须强调指出,Sm和nRNP是同一分子复合物(RNA蛋白颗粒)中的不同抗原位点,其中的RNA富含尿嘧啶核苷(u1、u2、u4u6),如前述,Sm含有u1、u2和u4-u6,而nRNP(u1RNP)仅含u1RNA。从理论上讲,测得抗Sm抗体的同时,也

13、应测得抗u1RNP;而测得抗u1RNP则抗Sm抗体亦可为阴性.我院开展临床检测15年来,用电泳和双扩散法,尚未有抗Sm抗体阳性而抗u1RNP抗体阴性,也即抗Sm抗体阳性均伴有抗u1RNP抗体,而抗u1RNP抗体可以单独存在。抗u2RNP抗体在系统性硬化症伴多发性肌炎的重叠综合征中阳性频率较高。银屑病及雷诺现象的病人也可呈阳性。抗u3RNP抗体常与系统性硬化相关,且常伴有原发性肺动脉高压、骨骼肌和小肠受累。(3)抗SSA/RO抗体:由于该抗体与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相关,故取名为SSA,也有人取名于最早检测到的病人名字Ro。SSA与Ro的抗原性、生化特点一致.SSA/

14、Ro是含有Y-YRNA的蛋白质,更多存在于胞浆内。在以鼠肝为底物的ANA检测中,抗SSA抗体常呈阴性反应,而以Hep-2细胞为底物,则ANA为阳性.(4)抗SSB/La、Ha抗体:另外还有一种与干燥综合征相关的抗体称SSB,也有人将SSB抗体以病人名字La或Ha命名.SSB/La、Ha是RNA多聚酶转录中的小RNA磷酸蛋白质。临床上常规采用对流电泳和免疫双扩散法检测抗SSA和抗SSB抗体。近年来发展的免疫印迹检测中的抗SSA与分子量为60KD和52KD的两条蛋白多肽发生反应。有人认为60KD的多肽在SLE中较SS更为多见。抗SSB与分子量为48KD、47KD、45KD的三条蛋白多肽反应,但48

15、KD更具有特异性。如上所述抗SSA/Ro和抗SSB/La、Ha与SS有关。在原发性SS病人中,抗SSA/Ro和抗SSB/La、Ha阳性率分别为60和40,但在其他结缔组织病人中,这两种抗体亦可存在。以Wil-2细胞提取抗原,在原发SS、SLE、RA、SD、PM/DM和非结缔组织病中,抗SSA/Ro阳性率分别为75、39、20%、19、25和0%;而抗SSB/La、Ha阳性率分别为59、10%、5、2、5和0.抗SSB抗体较抗SSA抗体诊断干燥综合征更为特异。在临床上所谓ANA阴性的SLE病人,大部分有抗SSA抗体。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抗SSA和抗SSB抗体阳性可造成新生儿狼疮及婴儿心脏传导阻滞

16、等先天性心脏病。抗SSA和抗SSB抗体常与血管炎、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光过敏、皮损、紫癜等临床症状相关。(5)抗rRNP抗体:rRNP(ribosome RNP)与nRNP抗原性不同,它是主要在胞浆中的一种磷酸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得抗rRNP抗体主要有38KD、16KD、15KD三条蛋白多肽.国外报道近一半的SLE病人有抗rRNP抗体.我们检测发现,抗rRNP抗体在SLE、RA、PM/DM、SS、MCTD和SD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4、1.7%、9、4、0%、和0%.我们以免疫双扩散法测得的24例抗rRNP阳性的SLE病人中37。5%(9/24)伴有中枢神经症状,而在抗rRNP阴性SLE病人中,仅12。5%(2/16)伴又中枢神经症状,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我们还发现,抗rRNP抗体不会随病情的缓解立即消失,可持续1-2年后才转阴。对于仅有rRNP抗体阳性,ANA阴性的病人,应密切随访,若干年后可能发展为典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