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县城自来水引水及第三水厂工程可研报告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6700740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 页数:79 大小:4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洞口县城自来水引水及第三水厂工程可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洞口县城自来水引水及第三水厂工程可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洞口县城自来水引水及第三水厂工程可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洞口县城自来水引水及第三水厂工程可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洞口县城自来水引水及第三水厂工程可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洞口县城自来水引水及第三水厂工程可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洞口县城自来水引水及第三水厂工程可研报告(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论1.1编制的依据和原则1.1.1项目名称及性质项目名称: 洞口县城自来水引水及第三水厂工程项目主管单位: 洞口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业主单位: 洞口县自来水公司建设地点: 洞口县城项目性质: 扩改工程1.1.2编制依据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如下文件编制。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计投资200215号)2、国家现有建筑、规划工程设计规范和条例3、洞口县城总体规划(2011-2020)4、城市供水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58号5、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GJJ58-20096、城市供水行业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及2020远景目标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8、国

2、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36号)9、洞口县城给水专项规划(2012-2020)10、洞口县自来水公司提供的地形图、水文地质资料、水质监测报告、用水现状等基础资料。1.1.3主要设计标准与规范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5749-2006)5、饮用净水水质标准(GJ94-2005)6、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7、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8、城市供水管网漏失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

3、2002)9、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20-2009)10、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GJJ58-2009)11、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12、城市供水行业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建城2005179号)13、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14、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15、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05-2012)1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1.1.4编制原则本次编制洞口县城自来水引水及第三水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将遵循以下主要原则:1、遵守国家对水源及城市供水管理的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节

4、约用水减少漏损量、充分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的相关要求。2、洞口县城自来水引水及第三水厂工程与现状供水和实际及规划用水情况相结合,保证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水质、水量和建设水环境为目标,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统一。3、洞口县城自来水引水及第三水厂工程应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根据详实的基础数据,利用供水系统工程的原理进行给水系统的优化分析,确定可靠的建设工程方案,以最低的投入实现供水工程的高效运行,用合理、有效、经济的给水系统,确保县城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4、根据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既要全面推进,适当超前考虑,又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近、远期工程内容,以近期建设为主,考虑远期发展的需

5、要。5、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公害为利”及“开源节流并重”的方针进行编制,且从流域的角度对城市功能布局进行统筹安排,充分考虑水资源容量和水环境承载力,协调各方用水关系,减少污染源。6、根据县城经济发展现状,充分利用和结合现有给水系统的作用,使新建设的给水工程与原有给水工程有机协调。7、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对水处理和给水工程的影响,有利于科技进步,以节省资金,提高效率。8、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原则和要求,与其它单项工程规划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消防规划、排水规划、防洪规划、环境保护规划、防灾工程规划等相互协调和密切配合。1.2 项目提出的背景洞口县自来水

6、公司一水厂于1982年开始建设,1983年建成投产,供水规模为0.50104 m3/d,由于设备、流程落后,2002年对取水泵房及净化场进行了改造,在改扩建工程完成之后,现一水厂的供水能力为1.0104 m3/d,目前为备用,远期将停止使用。县城二水厂一期工程于2006年开始筹建,2009年底建成投产,供水能力为2.0104 m3/d,年供水总量近700万吨。至2012年底,DN200及以上供水管网长度约38公里,供水面积16平公里,供水人口近13万人。现因县城城区规模不断扩展,人口剧增,急需进行水厂的扩建。新建二水厂位于城南西端,供水能力为4万吨/天,到目前为止,只是建设了一期2万吨/天的规

7、模,而且县城用户70%位于城北。因此,必须经洞口三桥铺设一条长约4000m(DN630)供水管道与城北管道相连接才能保证新建二水厂的正常使用。二水厂现在取水水源点所处位置位于城区中心,生活及生产污水废水排放口较多,四处散流的污水使地下水水源水质受到了严重污染,水环境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现有取水口取水困难,水量不能保证,使得水厂供水能力不足,夏季严重缺水。因此,洞口县城自来水引水及第三水厂工程建设是势在必行。1.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城区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人们供水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已从解决饮水困难的基础提高到解决饮水安全的高度来要求解

8、决饮水问题。随着城镇建设的逐步扩大,农村人口逐步往城镇聚集,供水用户随之扩大,为保证城镇区域人口用水安全,必须改建饮水工程和扩建自来水公司的供水能力。综上所述,尽快扩改建设洞口县城自来水引水及第三水厂工程是解决洞口县供水能力不足、改善水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1.4项目建设的重大意义本工程实施后,将极大地扩大洞口县自来水公司的供水规模和供水范围,有利于提高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能从根本上解决洞口县生产、生活用水的供需矛盾,促进洞口县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将带动其他产业蓬勃发展提供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5研究范围及主要过程1.5.1 研究范围根据洞口县城

9、镇总体规划和洞口县用水与供水现状,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规程和规范,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建设条件、组织管理、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研究。本项目包括自来水引水及第三水厂工程建设。1.5.2 主要研究过程 对洞口县现有的城市的供水设施、用水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包括对城市的地理环境、水资源状况及城市的发展规划进行调查;确定建设规模和管网位置;进行投资估算和技术经济评价;得出结论和建议。16研究结论1.6.1研究的简要结论本工程属市政公益设施的建设,工程实施后能极大地提高洞口县自来水公司的供水能力,提高城市自来水供水的可靠性,从根本上解决洞口县供水困难、供水水质难以保证的局面,

10、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健康水平、改善洞口县的投资环境和水环境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总之,洞口县城自来水引水工程及第三水厂工程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议尽快组织实施。1.6.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 量备 注1建设规模引水工程m3/d90000三水厂工程m3/d600002总投资万元160003年销售收入万元5980正常年4总成本万元3614.1正常年5利税万元2365.9正常年6利润万元2037正常年7投资利税率12.7正常年8投资利润率10.9正常年9投资回收期年10.23税后10财务净现值(i=8%)万元44.1税后11财务内部收益率8.

11、04税后 1.7 可研结论概要为了解决洞口县城区的供水问题,确保城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招商引资创造条件,建设洞口县城自来水引水及第三水厂工程是非常必要的。洞口县城自来水引水及第三水厂工程主要包含两大内容:一是县城90000m3/d的饮水工程;二是60000m3/d的第三水厂建设工程。第二章 城镇概况2.1洞口县城现状与规划洞口县城是通往我国大西南的重要门户,是邵阳西部重要交通要道,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是以发展农林牧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为主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山水园林城市。江北为县城主要机关、居民、工商业区,江北东为商贸发展区(城镇下游),江北西(城镇上游)为医

12、院、学校、城镇居民及仓库发展区。洞口城区空间结构框架为“一个中心四个组团”的组团式结构,组团间通过生态绿地及水系分隔形成相对独立格局,体现自身特色,通过四条城市主干道的连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确保“现代化山水园林新城”的构想有一个硬环境,形成丘陵地区城市的特色。洞口县2012年末全县总人口为858028人,常住人口为780884人,其中城镇人口257770人,占33.01%;乡村人口523114人,占66.99%。根据洞口县城总体规划(2011-2020),以2010年为规划基准年 ,分近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期限,规划区面积为148.8平方公里。确定洞口

13、县县域总人口规模2015年为87.7万人,2020年为91万人 ,其中县城人口规模2015年为21万人,2020年为30万人。县城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15年约为21平方公里,2020年达到30.5平方公里。洞口县用地选择,近期主要往东北发展,远期往南发展。洞口县的规划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环境,走经营城市之路,以城市“提制扩容”为核心,遵循城市经济发展规律和空间增长演变机理,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拓展战略空间。结合建设部提出的“高质量的环境、高效能的基础设施、高水平的服务、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四高”要求,精心设计,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构筑县城发展蓝图,把洞口

14、县建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生态城市。2.2自然条件2.2.1地形地貌洞口县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四级构造单元湘中(涟邵)洼凹的西部,属于三级构造湘桂洼陷的一部分,西与江南洼隆之雪峰洼凹相连接,东与湘桂洼陷之湘赣原连接,分布有第二、第三两个构造层、第二构造层由震旦系到二迭系组成,属台地型浅海相沉积,第三构造层由下侏罗系组成。洞口县基本以第二构造层为主,洞口县城地层属泥盆子,由砂岩、页岩及灰岩等组成。厚度1384-2024米。无明显不良物理地质现象。根据中国地震区度区划图,洞口县城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洞口县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平原均有,其特点是

15、西北高山峻岭,中部地势低平,东南丘岗棋布。地貌以山地为主,地势走向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地处雪峰山区中段的东南部。山峦重叠,地表切割深,峡谷较大,一般可达50,海拔290-1821米。中部地势低平,河流冲积,堆积物较发育,溪谷平原呈片状、带状、串珠状分布。地面比降小,一般在10,海拔260-520米之间。东南丘陵起伏,地形比降为19,海拔260-775.9米之间。地形破碎,基岩裸露,岩溶较发育。全县最高点普子垴,海拔1821米,最低点马家园仅260米,地势落差1561米,平均坡降为27。2.2.2气候气象洞口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总的特征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严寒酷暑期短,无霜期长。但降雨集中,易遭干旱,历年平均气温16.6;七月为最热月,历年平均气温38.1;一月为最冷月,历年平均气温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