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之文学作品测试题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6452073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总复习之文学作品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之文学作品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之文学作品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之文学作品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之文学作品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总复习之文学作品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总复习之文学作品测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测试题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 上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1本诗为作者晚年寓居金陵钟山所作,从诗中能看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_(二三)1扣住“恬淡、萧散”之意作答即可。(如宁静、淡远等)2有人认为本诗写景开阔宏大而意境却空明幽淡,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理解。 答:_2抓住景物特点作分析,指出其特点,联系作者的心境说出诗的意境即可。 (二四)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梅 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南宋人李壁评此诗时说:“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不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荆公(王

2、安石)略转换耳,或偶同也。”其言下之意,是说王安石的诗有抄袭这首乐府诗的可能。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评析。答:_(二四)王安石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反用前人之意。这首古乐府诗不过就梅花咏梅花,形象和意境都没出梅花本身;而王安石则以“凌寒”一句显示了诗人对梅花的感情,表达了不惧恶境的心境,所咏的是“有我之境”,不是纯客观的描写。 (二五)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西 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注,臣看千山急雨来。 注 钩疏箔:把帘子挂起。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 答:_(二五)1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分别

3、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答:_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l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象。 (二六)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咏 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答:_(二六)1主旨: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可通。你觉得

4、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答:_ 2用“天地”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的浩然之态。“秋后”与“清霜”重复。17 (二七)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题目。南 乡 子苏轼梅花词和杨元素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注 这首词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时(1074年初春),与杭州知州杨元素的唱和之作。1填空:这首“梅花词”共56言,竟不见_,但通篇透露着_的讯息,称得上“不着一字,尽显风流”。(二七)1一个“梅”字梅花报春2简答:“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它

5、与上片起首“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有什么联系? 答:_2以味觉替代视觉,暗写“梅子”已初挂枝头,颇有新意。照应了上片起首描写的梅花盛开的情景。 注:“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寒雀争闹枝头,侧面表现梅花之盛。 (二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清 平 乐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接注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急,故应难看梅花。 注按:ru,揉搓。全词写了词人三个生活阶段赏梅的情景和心情,请结合作者的身世,谈谈你的理解。答:_少女时期:_(二八)少女时期:将梅花插入鬓角,“梅花醉”实为人沉醉其间,表现词人欣喜而无忧无虑的心态。 中年时期

6、:_中年时期:面对梅花,“感时花溅泪”,终曰没有好心情,只能清泪洒衣,表现了词人历经家国沧桑之后的内心伤痛。 老年时期:_老年时期:飘流天涯,华发满头,晚年风急,人衰花亦残,表现了词人晚年景况的孤苦、凄凉。文学作品复习测试题风景如画的韦姆兰(瑞典) 塞尔玛拉格洛芙 当我们听到陌生人信誓旦旦地说韦姆兰很美的时候,我总是有些不悦,我确信他们所以这样说是为了取悦于我。不错,韦姆兰是很美,但是,如同过去常说的,作为旅行者,他们应该专门去一趟,呆上短短的几天,亲眼看一看它的美景,这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 人们可能不得不说,韦姆兰也是一处有缺陷的美景吧?大自然曾经坐在画架上,开始创造某种独具特色的景色,但是

7、工作当中感到厌烦了,没画完就抛到一边,以后想起来才整理好。人们可能认为它过于劳累了,只在瑞典挪威边境上的科伦山脉的西侧创造了宏大、奇特的美丽。当它造韦姆兰的时候,肯定疲倦了。它只搞了一个很好的基本构想,有过类209似挪威的思路,幽长的峡谷、湍急的河流、高耸入云的山脉,但是如刚才说过的那样,它一直没有把基本设想变成现实。山谷与河流,那里有,但从来没有巍巍群山。无论人们走到哪里,都会看到匍匐的山丘,它们从来没有达到高山的标准。人们多么想抓住它们弯曲的脖子,把它们提高一段。它们又宽又大,肯定有勇气升高一步。 我说这些要干什么呢?啊,我想使人知道,韦姆兰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完美无缺的美景,尽管这些特征都

8、是获得人们崇尚所不可缺少的。它既不是希腊,也不是瑞士或埃及,它有更多的极普通的风貌。它可能很美,但美得特殊。我们可能看到过各种各样的面孔,但是只有我们在极大的成功时,或者在假面舞会上,更多的是当这些面孔的主人遇到困难或感到疲倦的时候,只有这个时候,这些面孔才能引起我们的注意。这时候它们一下子获得了超过其他人的有着真正严肃特征的美。我们大家肯定都知道其原因,那是因为注入了灵气。 但是风景不是没有灵魂吗?没有,当然没有。不过,毕竟我不十分肯定是这个原因。去年夏天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我外出几个月后于八月底回到了家乡。刚到家的那几天,天气阴冷、多风。韦姆兰凄惨、丑陋,我对自己说,多可怕,我们的山那么低矮

9、,我们的农田和原野那么没有色彩,一切都是那么枯燥无味。我想到了夏天涌入这块宝贵、令人赞叹的土地上的成千上万的旅游者。这些山和农田肯定认为,我们大家都疯了,让客人就看这些东西。 但是八月很快就过去了,我们迎来了九月,天气变得平静、温暖,阳光明媚,早晨有一点雾,但是太阳一出来,马上烟消云散。留下的很多东西,给这块仁慈的土地编织了一块美丽的锦缎。 然后韦姆兰曰复一曰地静卧在明亮、柔和、粉色和蓝色的薄纱里,纱是那样的纤薄,人们永远无法看清它们,只有那原野可以着上薄纱的色彩。同时,湖泊变成乳白色,群山显得更高,轮廓变得更加明晰,田野闪着金色或绿色,当人们顺着长长的山谷望去,顿时觉得它们是真正的天堂,它们

10、的形状和色彩都是那么令人神往。 我们确信,这样的美景会永远存在下去,我们呼唤所有的意大利旅行家,所有的阿尔卑斯山攀登者,所有向往南海诸岛的人们,他们切不可忽略其他的地方。他们一定要来这里,看一看韦姆兰,没有什么地方比这里更漂亮。 啊,当太阳和韦姆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又会出现另一种景象。1作者听到陌生人说韦姆兰很美的时候,为什么“总是有些不悦”? 答:_(十九)1那些陌生人没有去韦姆兰亲身体验过它的美,故作者认为他们这样说只是为了取悦于他。2第三段写道“韦姆兰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完美无缺的美景”,但作者认为韦姆兰“美得特殊”,为什么? 答:_2韦姆兰的美是有着真正严肃特征的美,是一种在普通之中注入了灵气的美。3作者认为没有什么地方比韦姆兰更漂亮,其中包含了怎样的情感?根据文意,说说“这样的美景会永远存在下去”一句的含义。 答:_3表现了作者对家乡这片土地的挚爱之情。有灵魂的美、朴实的美,充分利用外界条件展示自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