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压强与浮力单元测试题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6292679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压强与浮力单元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物理压强与浮力单元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物理压强与浮力单元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物理压强与浮力单元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物理压强与浮力单元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压强与浮力单元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压强与浮力单元测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压强与浮力单元测试题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该选项的序号填写在下表中,每小题2分,共30分)滑雪细线分割肥 皂螺丝连接工 件拖拉机螺母、垫片ABCD1、如图展示了日常生活或生产技术中的四种情境,其中哪种情境运用了增大压强的知识 2、很多动物为了适应自身生存的环境,进化出了符合一定物理规律的身体部位,对此,从物理学的角度给出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骆驼的脚很大,可以减小压力,从而使其在沙漠中自如行走B、啄木鸟的嘴很尖细,可以增大压强,从而凿开树干,捉到虫子C、壁虎的脚掌上有许多“吸盘”,从而利用大气压使其在天花板上也不会掉下来D、深水里的海鱼捕到岸上时会死掉,主要原因是水面上

2、的压强比深水处小得多3、如图是北京奥运会部分运动项目图标,在这些项目中运动员对地面压强最大的是4、下列生活现象中,不属于利用大气压的是A用吸管吸饮料 B用注射针筒抽取药液 C贴在墙上的吸盘式挂衣钩 D用高压锅煮饭 5、完全浸没在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从运动到静止的过程,其浮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A浮力不断变大,但小于重力 B浮力不变,但浮力大于重力 C浮力先不变,后变小且始终大于重力,直到最后静止时,浮力等于重力 D浮力先大于重力,后小于重力6、下列选项中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潜水员潜入深水时要穿潜水服液体压强 B用注射器推药液大气压强C汽车突然刹车,乘客向前倾倒惯性现象D火车进站时,人要站在安全

3、线外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7、小芳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阿基米德原理)”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四步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F3、F4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Fl=F4、F2=F3 B F2一F3=F4一F1 C、F1=F2=F3=F4 D上述结论都不正确8、把一个小球轻轻放入盛有水的杯子里,溢出了50g的水,则小球的质量 A一定等于50g B一定大于50g C小于或等于50g D大于或等于50g 甲乙9、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若分别沿竖直方向截去厚度相等的部分后,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甲和p乙的关系为 ( )A p甲p乙。 B p甲p

4、乙。C p甲p乙。 D 以上都有可能。10、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向外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A注射器内有液体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11、如图甲所示,在只薄塑料袋中装满盐水(盐水的密度为1.2g/cm3),用细线扎紧袋口,用弹簧测力计测得其所受重力为12N;再将这个装水的塑料袋浸入烧杯内的水中,如图乙所示,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N时, (不计塑料袋和细线的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的水面上升,好像多了12N B水对杯底的压力增加了9N C袋内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比比烧杯中的水面低 D袋内外水面高

5、低无法判断AB12、金属箔是由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的。小红取一片金属箔做成中空的筒,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发现它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她再将此金属箔揉成团放入水中,金属箔沉入水底。比较前后两种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箔漂浮时受到的重力比它沉底时受到的重力小B金属箔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比它沉底时受到的浮力大C金属箔沉底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D金属箔沉底时排开水的体积与它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相等13、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不同的的液体A和B,现从两容器内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后,两容器内剩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原来未抽出液体前两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A、FB和压强pA、

6、pB的关系是A FAFB,pApB。B FAFB,pApB。C FAFB,pApB。D FAFB,pApB。14、如图所示,同一物体浸在甲液体中悬浮图(a),浸在乙液体中漂浮图(b)。比较物体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F甲和F乙的大小,及两种液体的密度甲和乙的大小,可以确定正确的是 AF甲F乙甲乙 BF甲F乙 甲乙 CF甲F乙 甲乙 DF甲F乙 甲乙15、甲、乙、丙三个质量相同的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P甲P乙P丙,若分别在三个正方体上表面中央施加一个小于它们重力的竖直方向的力,使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则力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是 ( )A 一定是F

7、甲F乙F乙F丙。 D 可能是F甲=F乙=F丙。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6、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了_ _,意大利科学家_ _第一个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大气压的值.1标准大气压等于_ _Pa,若桌面的面积是2 m2,在标准气压下,大气作用对桌面上的压力是_ _ N.17、书包的背带做得很宽是为了_ ;汽车轮胎上有花纹是为了_ _.。18、潜水艇是靠改变它受到的_ _ _来实现潜水和上浮的,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当它从大海进入长江时所受的浮力 ,漂浮在海面上的一艘轮船从海里驶人河里,它受到的浮力 ,它排开水的体积 (三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冷水abc19、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

8、推力F的作用下从甲图位置匀速运动到乙图位置。此过程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_水平推力F(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物体A对桌面的压力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物体A对桌面的压强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0、用酒精灯给烧瓶里的水加热,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立即停止沸腾.接着就将烧瓶倒立安放到如图所示的铁架台上,再用冷水浇,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 ,这个现象说明 21、如图所示,在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在瓶的a、b(a、b两点在同一水平线上)、c处各扎一个小孔,将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其道理是_。22、小明同学的质量为50kg,他的一只平底鞋放在方格纸上描绘出的形状如

9、图所示,每个方格都是边长为2cm的正方形,数一下鞋底覆盖的方格数(不满一格的都计为半格),可算出这只鞋底的面积约为 cm2,小明穿上这双鞋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 N,以此可以估算出双脚对地面的压强为 Pa。23、图钉帽的面积是1 cm2,图钉尖的面积是0.04 cm2,图钉重0.02 N,用20 N的力沿水平方向压竖直墙上的图钉,则手对图钉帽的压强是_ _,图钉尖对墙的压强是_ _。24、把重5N、体积为0.6dm3的物体浸没水中当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_N 25、现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盛有适量的水和浓盐水。为鉴别这两种液体,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方案,如图所示,并最终得出了

10、结论。(a) (b)(c) (d)方案甲方案乙AA(1)通过方案甲的比较可知(a)图中装的是盐水,判断依据是: 。(2)通过方案乙的比较可知(d)图中装的是盐水,判断依据是: 。三、简答题(44分)26、如图,重力为60N的木箱静止在斜面上,用力的示意图画出木箱所受到的重力和木箱对斜面的压力。(2分)27、将一个鸡蛋轻轻放入烧杯的水中,然后向水中加盐,使鸡蛋上浮.在图中画出鸡蛋上浮时的受力示意图. (2分)28、小明同学将如图所示的玻璃管装置接到水流稳定的自来水管上,当水在玻璃管中流动时,请画出两个竖直管中液面的位置. (2分)29、如图所示,密闭的玻璃罩内放有三个小实验装置:一个充气的气球,

11、一个是弹簧测力计测重力,另一个是装满水的杯子,杯口用塑料薄片履盖并倒置悬挂在玻璃罩内。在用抽气机不断抽去罩内空气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3分)充气的气球_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玻璃杯中的水和塑料片_。30、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棉、砝码、木板)设计了图(a)、(b)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a)、(b)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所示通过对图(a)、(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4

12、分)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1)小明和小华是根据 的现象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2)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 (3)设图b中小桌对海棉压强是Pb,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c,则Pb _ Pc(4)比较图(b)和图(c)可知,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的大小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31、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5分)(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大气金属盒及橡皮膜软管U形管(a)(b)(c)(d)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 :(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