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文化建设九个一活动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6291687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入开展文化建设九个一活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深入开展文化建设九个一活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深入开展文化建设九个一活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深入开展文化建设九个一活动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深入开展文化建设九个一活动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入开展文化建设九个一活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入开展文化建设九个一活动(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委办发 号中共山丹县委办公室 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有关进一步开展文化建设“九个一”活动的告知各乡镇党委,县直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及驻丹单位党委(党组)、总支、支部: 山丹实现文化旅游率先转型跨越的奋斗目的,必须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凝聚人、鼓舞人、鼓励人,自觉融入国家和省市文化建设大局,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文化大县建设之路。为进一步贯彻贯彻县委一号文献有关加快建设文化大县的意见精神,推动我县文化发展繁华,提高县域综合竞争实力,现就全县范畴内进一步开展文化建设“九个一”活动的具体事宜告知如下:一、深刻结识加快文化大县建设的重大意义加快文化大县建设是贯彻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全县各

2、级党政组织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通过加快文化大县建设,才干充足彰显我县在文化建设中的优势和特点,凸显核心区地位,在既有基本上提高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实现文化资源大县向文化产业大县转变,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目前,我县经济社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上升,对加快文化发展繁华的愿望更加迫切。但从总体来看,全县文化基本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群众文化生活还比较贫乏,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加快文化大县建设,统筹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助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助于在全社会弘扬先进文化,提高人民

3、群众综合素质,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进文化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度融合,以文化的大发展大繁华为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文化支撑。为此,我们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快文化大县建设,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在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二、环绕文化大县建设重点工程开展“九个一”活动今年,我们要按照丰富和实践“抢抓机遇、哺育特色、能人带动、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坚持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耦合,坚持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挖掘提高文化内涵,环绕实行文化建设

4、文明素质提高、文化传媒建设、文艺精品创作、先进文化惠民、文化产业开发、文化能人哺育6项重点工程,哺育特色富民文化产业,做强县域文化品牌,丰富城乡文化生活,提高全民文化素质,逐渐把山丹建成甘肃乃至西部、全国文化发展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的县份。1、切实打造一种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品牌。以强化教育引导为重点,形成全覆盖的理论宣讲网络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县委宣传部、组织部、党校要强力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善各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抓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建立

5、健全理论学习长效机制,广泛进一步开展“争创学习型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党员、争做学习型人才”系列活动。文明办要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明是非、讲正气、重品行、懂礼仪、守规则的良好道德风尚,着眼于提高城乡文明限度,深化精神文明创立活动,夯实开展文明都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诚信山丹”创立活动,提高创立水平,服务转型跨越。要抓住元旦、清明、端午、国庆、中秋、春节等重大节庆,广泛开展“党在我心中,喜迎十八大”红歌传唱等系列主题活动。县委宣传部、文化委、文明办特别要在“人文山丹”全民读书、文明志愿者、文明评议团等方面积极摸索,积淀总结,推出一种全市乃至全省

6、叫得响的活动品牌。2、着力构建一种文化发展繁华的现代传播体系。加快整合优化广播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等传媒资源,全面提高现代文化传播的效率。西部山丹、山丹广播电视、信息中心等主流媒体要科学定位、打造品牌、提高品位,掌握话语权、赢得积极权、扩大影响力,着力构建统筹协调、责任明确、功能互补、覆盖广泛、富有效率的舆论引导新格局。县委宣传部、信息中心要加强对新闻网站的管理规范,整合优化新闻部门和党政机关既有互联网资源,加快建设“甘肃山丹”门户网站,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成果,展示山丹转型跨越发展新形象。县委宣传部、广电局、电信、移动、联通公司要加强主流媒体与都市类媒体、老式媒体与手机

7、、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联动互动,积极运用发挥好网络报刊、手持电视等新兴媒体的作用,着力构建技术先进、传播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文化传播体系。3、精心推出一批地方特色鲜明的文艺精品。大力营造优秀文化产品竞相涌现的良好环境,深化与名家、名刊、名社的合伙,以举办焉支山文学笔会等活动为龙头,鼓励和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为时代立传、为人民放歌,环绕山丹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能人带动战略等内容,创作具有浓郁乡土气息、鲜明时代特性、群众喜闻乐见又经得起时间、实践考验的优秀文艺作品,努力形成一批文学、戏剧、电影、广播电视、动漫、音乐、舞蹈、美术、照相、书法、曲艺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个门类的文艺精品。文化委、广电局

8、、旅游局、县文联要根据“霍去病大破匈奴”、“隋炀帝西巡”等历史题材力求推出文学和影视作品、舞台艺术作品、五彩山丹等民间手工艺作品,组织编纂“文化山丹”系列丛书,指引支持刊发焉支山、山丹文苑等刊物,提高山丹文化外在影响力,为发展生态经济和特色旅游服务。4、组织开展一系列民俗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展示活动。实行“精品文化活动引进来、特色文化活动推出去”战略,采用公益性和市场化双轮驱动的措施,将外地精品文化演艺活动引进我县,将山丹特色文化推向全市、全省、全国。文化委、旅游局、县文联要抽调、聘任专门力量成立山丹民俗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办公机构,对山丹的历史和民俗文化进行收集、挖掘、整顿和打造包装,对民间文化团队

9、进行指引培训和活动支持,鼓励艺术团队与社会力量联办营业性演艺活动。县委宣传部、文化委要筹划邀请国家、省、市文化传媒和文艺团队来山丹举办影视制作和文艺表演、展示活动,积极积极与国家和省市文联、作协、书协、摄协等密切协作,搭建平台举办大型表演、赛事活动、学术研讨和文化论坛,进一步提高我县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扩大山丹文化旅游的出名度。今年,县委宣传部、文化委、旅游局、县文联要及早筹划筹办,组织举办焉支山文化旅游节、佛山民俗文化节、焉支山笔会。5、逐渐完善一套惠及城乡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规定,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

10、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重要内容,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构造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抓住和用好国家和省市文化建设的政策机遇,积极积极、坚持不懈地筹划、包装、申报、实行一批文化项目。文化委、城建局、广电局要大力新建和改扩建县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加快规划建设县数字影剧院、仙堤书院、书画院、艾黎与何克美术馆、新西兰村、文化广电大厦等公益文化设施;乡镇、社区(村)要加强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农民文化大院、乡村少年宫、文化广场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新建、改扩建和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推动数字化图书馆、

11、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覆盖”,都市街道、社区公共综合性文化活动场合普及率达到85%以上。进一步实行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消除盲点、提高原则、完善服务、改善管理。县委宣传部、政法委、教体局、人口委、卫生局、科技局、司法局要进一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六进社区”、“千台大戏送农村”等活动常常化。人社局、清泉镇要引导公司、社区积极开展面向农民工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尽快把农民工纳入都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委、新农办、城建局和文明办、县总工

12、会、县妇联、团县委、县残联、老干局、老龄办要注重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社区(农村)舞台等文化基本设施与都市和新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建设施工、同步验收投入使用,今年各规划建设1个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同步,认真贯彻贯彻市委有关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意见和市政府管理措施,积极创立文博大县。文化委要进一步开展各级文物清查、建档备案工作,建立和完善文物名录数据库。全面普查文化遗产,采用图书音像、现代传媒、工程技术等措施保护好文化遗产,认定、命名一批非遗名录和传承人,急救、复活、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非遗申报力度,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

13、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及早着手规划建设山丹民俗文化博物馆和四坝文化遗迹公园。6、哺育做强一批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充足运用山丹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与特色旅游产业同频共振、耦合发展,哺育做强“焉支风、马场梦、长城魂、艾黎情、佛山缘”五张文化旅游品牌,形成特色鲜明、效益明显的文化旅游产业带,积极把特色文化理念渗入到旅游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和消费的全过程,增长旅游产业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增进旅游产业和产品升级。各乡镇和旅游、工商、税务食品药物监督等部门要着力加快文化旅游产品市场建设,哺育一批民俗旅游、草原旅游、乡村旅游专业村和服务区,健全景区景点经营机制,使文化旅游业在文化产业中发

14、挥领军作用,成为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和重要支撑点。7、规划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和骨干公司。精拟定位,科学布局,高起点规划、高原则建设一批规模化和集约化的文化产业园区。城建、文化委、园区办、旅游等部门要着力改造提高县城老街文化街,加快建设焉支文化产业园区、大佛寺文化产业园区、中国山丹丝绸之路国际文化经贸产业园区。保护好老城区的文化碎片,提高新城区文化品位,高原则建设文化广场。以一街、三园、一广场为平台,集聚发展文化娱乐、文物复制、民间工艺、文化传媒等产业。制定优惠政策,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导能人和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民营文化实体,盘活存量文化资源,发展增量文化产业

15、。有针对性地引导项目、公司向文化产业园区集中,扶持文物复制、剪纸烙画、麦秆画等民间工艺公司迅速发展壮大,推动文化娱乐、影视传播、歌舞演艺、出版发行、广告传媒等行业组团发展,走规模化、集团化道路。文化委、旅游局要牵头负责组建山丹文化旅游集团公司,。8、培养树立一批文化能人和先进文化典型。县委组织部、宣传部、人社局、文化委和各乡镇要结合实行能人带动战略和全民创业工程,建立文化能人库和引进目录,优化选用文化能人机制,哺育一批文化事业管理能人、文化产业经营能人、工艺能人、演艺能人和乡土文化能人,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文艺创作人才,引进高品位文化人才和紧缺文化人才,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鼓励年轻干部和大学

16、生到基层从事文化工作,形成构造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活力、门类齐全的文化能人队伍。同步,制定实行基层文化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机构编制,配好配齐乡镇(街道)党委宣传委员、宣传干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专职人员。设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岗位并贯彻基本津贴,采用“县聘乡管村用”方式配备工作人员。实行基层宣传文化骨干人才培养工程和民间文化人才扶持资助工程,注重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健康成长,鼓励她们充足发挥作用。县委宣传部要会同组织人事、文化广电旅游部门常常挖掘、总结、树立文化建设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形成浓厚的“学、比、赶、超”氛围。9、健全完善一套文化建设工作考核机制。把文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各级党政组织一把手亲自抓好贯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县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