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4760501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一、X市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XX市是典型的岩溶山区,从9年建立XX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实验区以来,全区各族人民在中央、省的各级领导与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和贯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紧紧抓住“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的试验区三大主题,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实施“西电东送”工程的历史机遇,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的发展,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202X年,

2、全区d实现6.亿元,年均增长11.45,其中第一产业为68.12亿元,年均增长4.5,第二产业为9.79亿元,年均增长185,第三产业为5.11亿元,年均增长15.1;三次产业的结构比由0X年的43: 305: 252转变到20X年的34.8: 35.6: (一)农村科技事业不断发展,科技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县乡两级都成立了科技工作领导小组,250个乡镇配齐了科技副乡镇长、45个行政村基本上配备了科技副村主任,并成立以农、林、牧、水科技人员为主要成员的农技服务中心,一支由专业技术人员、农民技术员和农村乡土人才组成的农村科技队伍正逐渐壮大,一个集科技管理、科技服务和经营为一体的县、乡、村、组四级农

3、村科技服务网络正逐步走向成熟。一批批以科技为依托的科技示范园区、科技示范基地相继建成。 (二)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民办、高等、职业、成人等教育蓬勃发展。近年来,特别是“普九”期间,全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绝大多数学校校园设施、普通教室、专用教室、行政用房等基本齐全,小学初中厕所、课桌凳、黑板、讲台达标率均为0,图书达标率在8以上,实验、体育器材配齐率达到95,90以上的中学有了30台以上规模的电脑,除威宁、赫章两县外(注:威宁、赫章两县将于20年通过省政府达标验收)皆顺利通过了省“两基”评估验收。农村寄宿制学校规模正进一步扩大。全区通过招聘优秀

4、大中专毕业生,西部志愿者等行动进一步充实农村师资力量。民办学校发展迅速,毕节学院正式挂牌招生,地直各中专学校XX县区市各职业高中规模不断扩大,成人教育体系趋于完善。 (三)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全区有医院31个、乡镇卫生院241个;村卫生室4047个;全区县级以上医院有卫生技术人员284人,乡镇卫生院250人;村卫生人员573人。各县市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分别有业务用房5122m2、11893m2、724m2;现有设备总额分别价值311万元、04.46万元、6万元。各县市卫生服务除县(市)中心医院外,另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

5、乡镇一级的各个乡镇均有卫生院;各乡镇卫生院都有专(兼)职的防疫、妇保人员。乡镇以下的村有招聘的防保人员与卫生室人员。从而构成由县、乡(镇)、村的三级防保体系。 (四)农村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我区在“十五”期间已基本实现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目标。通过“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广播电视覆盖率有了大幅度提高,农村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文物、文庙的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体育设施有一定的改善,各县市农村中小学均有了体育运动场地和相应的体育设备,部分社区有了一定数量的体育运动器材,全民健身运动得到进一步普及和加强。 (五)农村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力

6、度加大,旅游服务体系得以建立。旅游业在全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全区依托织金洞、百里杜鹃、草海等著名景点,大力发展乡镇旅游业,如农家乐、民族文化旅游、水上旅游、农业观光旅游、生态旅游等皆得到不同程度发展。逐步完善与旅游业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加大旅游业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发新的旅游线路,挖掘“红色旅游”潜力。 (六)农村社区建设开始启动,基础设施投入有待加强。我区农村社区建设除了县市政府所在地开始启动外,其余的皆是一片空白,这主要是由我区经济能力决定的。 (七)计划生育服务事业健康发展,人口计生工作取得明显成就。近几年来,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第2页 全区加大计生服务阵地建设力度,

7、全区2个乡镇均有计生服务站,能独立开展计划生育服务,90以上的乡镇计生服务站达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站标准要求,5以上的村有了自己的服务阵地。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计生事业实现“两低一高”,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 二、XX市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X市各项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不同层次的成就,但由于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制约因素多,因此,存在着如下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区农村科技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体制创新活力不足,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体制,对科技人员的激励不够;二是缺少科技项目资金,科技贷款手续繁琐,政府对农村科技的投入严重不足;三是

8、部分乡镇不能保证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开展业务工作,科研活动不能正常开展,科技人员学非所用;四是人才匮乏,科技人员技术陈旧,知识老化;五是没有建立一批依靠科技成长起来的涉农企业,农产品的加工没有得到科技的有力支持,申报和实施的科研项目少。 (二)我区农村教育事业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农村教育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太少,渠道不畅。农村税改后,取消了农村教育税附加,再加上实行标准太低的“一费制”以来,学生收费和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均没有设置教学设施装备专项经费,学校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能力。 2、农村远程教育进展缓慢,小学英语开课率一片空白。全区农村初中虽然大

9、部分已经装备了电脑,但农村小学装备电脑的极少,且农村学校专业的计算机老师寥寥无几,不能让其发挥本身应有的作用。农村小学英语没有开课的达到95以上,且严重缺乏英语教师。 3、“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难度加大。一是教育负债多,学校运行困难;二是实行“以县为主”的体制后客观上削弱了乡镇一级对教育的积极性,导致与教育有关的实际工作基本上由学校包办代替;三是农村中小学网点布局不合理,许多农村小孩上学路程远。 、农村普通高中办学数量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招生规模小,师资相对匮乏,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农村初中生的需求, 5、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实施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学生住下来难度较大,部

10、分学生吃不起饭,住不下来;二是燃煤、用水、用电等设施的维护、维修等费用较大,学校支付较为困难。三是由于学校有寄读生,每校需增加炊事员、医务人员等,增加学校编制和财政负担。 6、民办学校受限于办学场所小,设施设备简陋,投资小,资金短缺,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生源差,不能有效地分流更多的适学儿童。 7、农村职校办学规模小、专业单一、专业教师缺乏、无实验基地、教学资金短缺,不能有效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 (三)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由于受我区地广人多,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扶持困难等因素制约,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卫生技术人员补给机制欠灵活,专业技术骨干缺乏,人员素质偏低。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大多数乡镇卫

11、生院和村级医疗机构主要有血压机、体温表等简单设备,少数卫生院仍靠“老三件”来诊治疾病。三是农村卫生体制及资源配置方式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具体是:、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举步唯艰,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活,多数经营效益低下。b、乡镇卫生院和计生服务站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乡镇卫生院有专业技术人员却没有较好的设备和诊疗仪器,而乡镇计生站有先进的仪器,却没有专业技术人员。计生站还向着医疗领域延伸,与卫生院争夺市场。c、村卫生室处于瘫痪状态,集体经济已经名存实亡,合作医疗名不符实,乡医半医半农,年龄知识老化,无力承担农村社会卫生工作。四是卫生投入不足,卫生事业总费用占地县两级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

12、09和1。农村合作医疗力量发展缓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相当突出。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因病致贫的贫困人口增加,农村人口的健康水平下降。 (四)由于我区许多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不少地方的农村文化建设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设施建设落后,制约了农村文化发展。二是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到位,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普遍不足。三是农村文化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四是农民看电影难、看书(报)难、看戏难的问题仍然存在。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赌博、封建迷信活动等开始蔓延泛滥。 (五)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受限于体育场所不足,体育锻炼方式单一,缺乏生机和活力,政府对其重视不足和资金投入极少,全民

13、健身运动只是宣传而也,没有落到实处。 (六)农村旅游事业虽然发展迅速,但由于起步低,基础差,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政府对发展农村旅游业的认识有待提高。发展农村旅游需要县乡(镇)政府提高认识,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地方群众的发展,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引导作用。二是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投入不足。由于我区许多县属贫困县,只能保证运转外,根本没有资金投入在发展旅游事业上,许多乡镇是群众在发展旅游业的大环境下自主发展起来的,因此,设施比较简陋,管理、服务水平较低,景区可进入性条件差,未能与周边相对成熟景区连成一线,形不成感召力。三是地方群众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不足。他们认为发展旅游业是政府的事,不结

14、合地方旅游资源的优势发展地方旅游,加之受传统的农业经济思想影响,安于现状。四是旅游经营管理体制落后,部门之间存在各自为阵、条块分割的状况,资源的开发不能形成合力,缺乏统一的战略决策及经营过程中权责明确的制度。 (七)我区农村社区建设虽然已经启动,但离社会整合建设发展要求太远,在目前阶段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认识不足。目前出现社区建设发展贫乏,其原因是各部门有关单位、社区居民、社会团体对社区认识不足,认为社区无非是小整合为大,直接管理和指导的单位是乡镇,在目前来说乡镇主要工作是计划生育、财政税收,而无时间和精力去探索社区发展问题。 2、经费投入不到位。社区建设需要一定固定场所设施、办公楼房、工

15、资等经费,而不是一个小数目经费,对于我区715万人, 26.38亿元的财政收入来说,如何能顾及到社区建设经费投入呢。 (八)农村计生服务事业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是人口过快增长与计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矛盾相当突出。二是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完善,“养子防老”等观念难以在短期内根除。三是乡镇计划生育服务人员严重不足。 三、市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针对我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制约瓶颈因素,经过认真分析,从中找出关键点和切入点,提出以下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随着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将成为我区发展和改革全局工作中的重要着力点。面临十分有利的发展机遇和环境条件,我区农村社会事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和要求,按照“统筹考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考虑城乡协调发展,统筹考虑地区协调发展,统筹考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统筹考虑发展与改革”的五大原则,以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为己任,理清工作思路,搞好规划指导,加大工作力度,突出发展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综合协调,大力提高农村社会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