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评价报告范例2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4483115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6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安全评价报告范例2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煤矿安全评价报告范例2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煤矿安全评价报告范例2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煤矿安全评价报告范例2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煤矿安全评价报告范例2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安全评价报告范例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安全评价报告范例2(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煤矿安全评价报告例前言*煤矿是*集团原*矿务局所属的一对设计能力600万t/a的大型矿井。*煤矿开采的主采煤层是6上、6下煤层,平均8.65m,倾角平缓,瓦斯低,顶底板条件较好。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技术开采,实现了高产高效并使矿井安全工作得到了保证,杜绝了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保持了较高的安全水平。根据国家煤炭安全监察局的决定,对全国现有煤矿的安全状况进行审查,对条件合格矿井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要求条件欠缺的矿井进行配套,然后发证。根据国家局的这一要求,*煤矿委托*安全技术检测咨询服务对*矿进行矿井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我们按照安全评价导则规定的容、方法和步骤进行工作,评价人员和参评专

2、家即按照评价容到各矿搜集有关文件、资料、数据;评价人员和参评专家集中整理分析资料,疑问随时讨论,欠缺随时补充;评价初稿交矿征求意见;现场检查,验证评价结论;本次评价得到了*矿领导和各部门有关人员的大力主持和帮助,全体参评人员在此表示衷心地感!1 概 述1.1 安全现状综合评价的对象及围通过对*集团公司*煤矿设施、设备、装置实际情况和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定性、定量分析其生产过程中存在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危险度,对其安全管理状况给予客观的评价,对存在地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具体围包括:1.评价煤矿安全管理模式对确保安全生产的适应性,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

3、、安全生产制度等安全管理相关的容是否满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及其落实执行情况,说明现行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是否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2.评价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系统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明确其是否满足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的要求;6.评价各生产系统和辅助系统及其工艺、场所、设施、设备是否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4.识别煤矿生产中的危险、有害因素, 确定其危险度;5.评价生产系统和辅助系统 , 明确是否形成了煤矿安全生产系统, 对可能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1.2 安全现状综合评价的依据1中华人民国劳动法1994.7.5;2中华人民全生产法2002.6

4、.29;6中华人民国矿山安全法199211.7;4中华人民国煤炭法1996.8.29;5中华人民国消防法 ;6中华人民国建筑法 ;7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 ;8中华人民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 ;9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10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安监管办字 200169 号;11煤矿安全评价导则 ;15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16煤矿局、矿长安全培训考核发证的规定;14煤矿安全规程 2000;15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 ;16防洪标准 ;17煤矿安全装备基本要求 ;18煤矿 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标准;19煤矿安全程度评价办法 鲁煤安发 66

5、 号 ;20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21*煤矿矿井安全综合评价委托书2004.7。1.6 *煤矿概况161 矿井一般情况1位置:*煤矿位于*县*镇和*市*镇交界处,北距*市城区15km,南距*县城6km,与*湖仅有5km之遥。2交通:铁路以井筒位置为中心,东至*铁路*车站16km,由*车站南至*车站82km,北至*车站19km。从*车站接跪至*煤矿的专用铁路线全长17km,于1965年建成通车。*-*铁路专用线穿越*井田中部,距井筒位置仅110m。6气象:本井田气象属华北类黄区,多季风型过渡性气候。据*市气象局近20年的资料,结合以往的气象资料叙述如下:4风向和风速:春夏两季多东及东南

6、风,冬季多东北风及西北风,全年则以东南风为最多,春夏是多风季节。历年平均风速26.5m/s,最大风速可达20m/s,多偏北风,常出现在春季。5气温:近20年平均14.0,一、二月份最冷,最低-15.21990年2月1日,七月最热,最高68.91988年7月7日。历年最高温度40.91955年7月,最低-21.81957年1月18日。6降雨量:据*、*县气象站和二级坝水文站资料,年平均降雨量分别为:851.2mm,791.6mm,751.6mm;最大1545.8mm1964年;最小426.5mm1968年。据*矿气象观测资料,建井以来年平均降雨量为:542.6mm198720XX,最大942.8

7、mm1998年;最小257.7mm1988年。降雨多集中在7、8月份。日最大降雨量289mm1974年8月1日。7蒸发量:近20年年平均蒸发量1554.0mm,年最大蒸发量1761.2mm1988年,最小蒸发量1688.0mm1991年。8气压:近20年年平均气压1009.7毫巴,最高气压1066.6毫巴1996年15月17日,最低气压984.8毫巴1996年4月26日。9相对湿度:近20年年平均相对湿度69%,最小相对湿度4%1988年1月22日。历年最小相对湿度1%1962年6月26日。平均相对湿度与降雨量成正比关系。10积雪:一般在10月下旬出现初霜,11月中旬初雪。近20年年平均积雪2

8、.5cm,最大积雪6.0cm1990年1月61日,最小积雪1cm1988年10月。历年最大积雪7.0cm1974年15月18日。11冻土:近20年最大冻土深度14.0cm1988年15月17日,最小冻土深度5cm。历年最大冻土深度60.0cm1966年2月5日,最早冻结日期10月28日1966年,最晚冻解日期6月25日1970年。15地形、地貌:滕南矿区地形平坦,地面标高+50+2m,地形自然坡度为千分之一,为由东北向西南缓慢下降的滨湖冲积平原,地势低洼,面临群湖。*井田地面标高+48.67+66.67m,东北高西南低,井田没有较大的河流,仅有两条小溪横穿井田。这两条小溪常年有水,水面宽1-5

9、m。该小溪雨季流量大,雨季一过流量立刻减小。由于第四系隔水层厚度大,溪水对井下生产不会造成影响。近年来,经过农田基本建设,大力兴修水利,疏浚河道,沿湖和河流两岸均修筑了防洪堤坝和排涝设施,本区基本免于洪水威胁。沿村际主要公路段都有排水沟,雨季有水流。由于受采动影响,井田围出现有明显的塌陷区四个,位于南三采区上部,呈椭圆形,常年积水,积水面积大于104m2,积水深度0-1.5m。由于第四系隔水层厚度大,塌陷区地表积水对井下生产没有造成影响。15水文:本区河流主要特点,上游宽阔,下游窄小,且分岔较多,雨季和旱季的流量差别甚大,当雨季水位薄涨,流量突增,旱季水流在漫滩中成潜流方式流动,甚至干枯。区河

10、流主要有:*河、*河、*河等。16地震: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市、*市、*县地震烈度为7度。162 地质简况出露地层与含煤地层:本区地层属华北型沉积,以石炭二叠系为含煤地层。地层系统自老而新有前寒武系、寒武系、奥系、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第四系。除奥系以前的地层在煤田外围有零星露头外,余皆隐伏于第四系之下,现将石炭二叠系及其上覆、下伏地层叙述如下:第四系Q厚61.5576.40m,平均50.54m。井田分布东北薄,西南厚。分上下两组。上组:顶部0.602.85m为覆盖土层,其下为黄色、黄褐色粘土、砂质粘土、砂结核砂质粘土及64层砂砾层组成。下组:由粘土、砂质粘土、含砂结核粘土、粘土

11、质砂及砂砾层组成。上侏罗统蒙阴组J6,本区最大残存厚度为656m,根据岩性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由灰、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互层、灰绿色细砂岩、青灰色细砂岩与灰色粉砂岩互层、杂色粘土岩、红及紫灰色粉砂岩夹紫红色细砂岩组成。下部一般为厚80190m的砾岩,间夹数层紫红、紫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组成。砾岩为紫红、紫灰、灰绿色,砾石成分以石英砾、灰岩砾为主,砾石磨圆度较好,分选较差,砾径一般为520mm,胶结物一般为钙质,部分为铁质、泥质胶结,一般是以砾岩覆盖于石盒子组之上,但在部分块段亦有砂岩与石盒子组地层相接触的。二叠系P自上而下有石盒子组和组现分述如下:石盒子组P15+ P21:最大残存厚度229m

12、。本组以杂色砂岩、粉砂质粘土岩、粉砂岩为主,间夹灰绿、灰色中粒砂岩及紫灰色中细粒砂岩,属纯陆相沉积。由于受上侏罗统红色砂岩、砾岩的剥蚀,地层保留极不完整。底部以一层分选差、矽质胶结、浅灰至灰绿色中粗粒砂岩或含砾砂岩与组分界。距底部含砾砂岩6672m,一般为60m左右处,含薄煤层14层柴煤,煤厚一般为0.20m左右,位居柴煤附近的粉砂岩和粘土岩颜色常变深,在粉砂岩含大羽羊齿、翼羽木等植物化石,柴煤层位较稳定,可作为含煤地层上部的对比标志。组P11:厚95m140m,一般为110m左右。本组与组为连续沉积,以第一层灰岩上部之海相泥岩顶面或其相当层位为界,其上过渡相的砂质沉积物则划归组,本组下部为过

13、度相沉积,上部为纯陆相沉积,是本区主要含煤地层。本组底部以一层具浑浊层理和底栖动物通道的细砂岩与组分界。中下部以浅灰、灰白色厚层状中粒砂岩为主,夹粉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粘土岩,共含煤三层第2、6上、6下煤层。其中6上、6下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上部为杂色泥岩、粉砂质粘土岩,粉砂岩夹灰色、灰绿色中粒砂岩。石炭系C石炭系上统自上而下为组,组。组C2t:厚149191m,一般为170m左右,由海陆交互相的泥岩、砂岩、薄层石灰岩和少量粘土岩组成。含腕足类、纺綞虫等动物化石,共含薄煤16层,其中稳定可采者一层16煤,局部可采者一层15下煤,在11层石灰岩中以第三,第十层石灰岩层位稳定,厚度亦较大,为良好

14、的标志层。组C2b:厚6842m,由杂色泥岩、粘土岩、24层石灰岩和少量砂岩组成;顶部偶含薄煤一层;底部为灰绿色铝土泥岩;下部为青灰、灰绿、紫红等杂色泥岩,夹极不稳定的第十五层灰岩,质不纯,含黄铁矿结核。中部为8.2516.80m厚的石灰岩十四灰乳白灰色,致密质纯,常含灰绿色粘土薄层及粒状黄铁矿,十四灰全区分布普遍,层位稳定,为本区主要标志之一。上部为杂色泥岩,夹土质粉砂岩及不稳定的第十三层石灰岩,顶部以第十二层石灰岩与组分界,第十二层灰岩为灰色至深灰色,顶部含粘土,呈砾状。煤层特征:煤层厚度、结构、强度,倾角,煤质,瓦斯,发火倾向性,煤尘爆炸性等等本井田可采煤层有6上、6下两层,15下、16上两层煤已归为资源量。因此仅对可采煤层简要叙述如下: 6上煤层:厚0-7m,一般厚度2.51m左右,倾角2-10,仅个别部位由于构造影响超过15,一般无夹矸,结构较简单,属低灰、低硫-中硫分、低磷、高发热量的气煤。6上煤为氮气带,CH4、CO2含量较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