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课教案3篇(五年级语文教案计划)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439340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课教案3篇(五年级语文教案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五年级语文课教案3篇(五年级语文教案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五年级语文课教案3篇(五年级语文教案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五年级语文课教案3篇(五年级语文教案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五年级语文课教案3篇(五年级语文教案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课教案3篇(五年级语文教案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课教案3篇(五年级语文教案计划)(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课教案3篇(五年级语文教案计划)下面是我收集的五年级语文课教案3篇(五年级语文教案计划),欢迎参阅。五年级语文课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2、分清课文的主次。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落花生的特点从而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学过程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 、激趣导入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吃过花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花生的课文。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3、“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4、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

2、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3、用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种花生、收花生。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吃花生时的议论。)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2、汇报交流。(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

3、么?(2)质疑、解疑。“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3、指导感情朗读。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第二课时一、谜语引入。由谜语引入课文,作家许地山有个笔名叫落华生,大家猜猜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指多名同学说)大家想不想知道原因呢?二、学习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画出重点词语,作好记号。2、老师今天带来了花生,大家想不想尝尝,检查生字情况。(出示动画)3、自由读课文,你知道了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些什么?4、对作者影响的是哪件事?5、那天晚上,在茅亭下,他们谈论花生的什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6、分

4、角色朗读(出示阅读要求),其他孩子边听边勾画,他们各自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7、引读齐答,对于花生的好处(出示课件)姐姐说: 哥哥说:我说: 爸爸说:8、其中谁的谈话对“我”的影响?9、指名读爸爸的话,其他的同学勾画出花生和苹果、桃子、石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10、练习填空作比较。(出示课件)11、从父亲的话语中,你知道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12、自己读一读讨论:爸爸在赞美花生的什么精神?学生结合爸爸的谈话内容谈,不炫耀,默默奉献的精神。13、练习有感情朗读,指多名同学读爸爸的话。14、爸爸仅仅在说花生吗?爸爸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15、爸爸由赞美花生的可贵之处,谈到怎样做人,许地山听懂了爸

5、爸的话吗?从哪儿看出来?教师总结: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 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落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许地山说的话。16、许地山懂了,同学们也懂了,男孩子读,女孩子读17、年幼的我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话?(为什么用落花生做笔名?)的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18、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出示课件)(1)、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2)、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

6、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3)、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教师总结:文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19、那么,你长大以后,准备做象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准备做像桃子,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呢?为什么?(出示课件讨论)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板书设计种花生落花生 吃花生过收获节 我们谈谈花生 赞花生父亲谈学花生借物 喻

7、做有用的人(道理)五年级语文课教案五年级语文课教案2一、以诗引题(出示王安石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二、学生初读词1、要求: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明白吗?好自由读长相思,开始。2、教师指导学生读通词句:注意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3、学生反复读,边读教师边指导停顿。三、初读后想象1、让学生说说词给自己什么印象?2、要求带着这种感

8、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四、悟词意1、分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体会词意。2、教师提两个关键的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作者的“身”在那里?作者的“心”在那里?3、学生再谈体会。4、练习有感情朗读,读出作者“身”与“心”分离的感受。五、想象画面1、教师放音乐指一学生读,学生想象画面。2、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3、练习朗读。4、写片段: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5、再读。六、课堂延伸1、出示“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2

9、、创设情景,感情升华。长相思是校长扬州之行的一大发现,某次偶然的机会向本人推荐,本人初看教案,也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决定一试。在此之前我从未曾想象到,一首简简单单的词,能上得如此之丰满,如此之浑厚,如此之动人,如一首悠悠旋律在不断的起承转合的节奏变迁中咏唱着那一份情感,让激越的思绪不断飞扬,不断扩散。读是这节课的元神,是这节课的精粹,我注意到古诗词教学依托载体是读,所以我对读的训练是足够的,并都尽量做到每一次读都解决一个问题。从读准字音到理解词意的读,从感受身在征程到心系故园的读,从领悟故园梦美到征程心碎的读,一个“读”字里,把作者纳兰性德思乡的情切、思乡的无奈、思想的痛楚表现得一览无余。五年级

10、语文课教案3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二、重难点: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体会作者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的情感,体会意境,这也是这首诗的难点所在。三、教学准备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首先出示PPT:“同学们,请观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呢?自己考虑后自由发言。”“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们学过的那些古诗?”(静夜思泊船瓜洲)“这两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思念家乡”。)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板

11、书课题。(二)新课讲授1、解诗题,知诗人。首先让学生分别介绍了有关张籍的资料。师总结:张籍的老家是吴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幼时家境贫寒,10岁的时候就离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开始四处游历做官,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正独自一人居住在洛阳。又是一年秋风至,望着萧瑟的秋风,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秋思。泊船瓜洲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意,积累古诗。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

12、方法。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词典、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与这首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交流积累,引入诗文。老师:古往今来远离故土的游子总会思念魂牵梦萦的家乡。他们往往把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诗中,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请同学们把你积累或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给大伙诵读一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静夜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已学过)、北宋秦观的浣溪沙等。 学生:积极交流。老师:从刚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把所学古诗能够积累下来,一部分同学不但能积累所学古诗,还主动搜集课外古诗,值得大家学习,我们一定要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因为学习语文重在积累。今天我们

13、来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泊船瓜洲。二、知诗人,解诗题(一)知诗人老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阅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跟大家交流交流。学生:简介王安石。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使学生了解写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二)解诗题学生:理解“泊”的意思。进而解题:泊船瓜洲:把船停泊在瓜州。 师小结:刚才我们了解了诗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弄懂了诗题的意思。这”知诗人,解诗题“是学习古诗不可缺少的一步。它能帮助我们理解诗的内容。那么王安石把船停泊在瓜州时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三、读诗文,明诗意(一)轻声读诗,圈出自己读不准的字。(二)同桌交换意见。(三)师生合作读诗文

14、,解诗意。1、指名读诗,引导读准”间、重、还”。2、共同动手正音。3、理解“数重山”中“数”的意思。老师:看来从瓜州到王安石的家乡钟山就一条(横向的)河、几座山的距离,离得很近了,往下读。学生: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理解“绿”和“还”的意思。绿:吹绿、染绿。还:归、在本诗中是回家的意思。老师:现在这个“还”的音你能读准了吗?5、回过头复习“泊、间、数、绿、还”几个字的意思。6、再次轻声读诗,然后拿出课堂笔记本试着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写成后交流。诗意:(对面的)京口和(这里北岸的)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再远处的)钟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山峦而已。春风又把(对岸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对面江南的)故乡呢?四、入诗境,悟诗情1、引导学生边读诗边想象诗描绘的画面。老师:春天到了,和煦的春风吹醒了柳树,吹来了燕子,吹美了大江南岸,闭上眼睛想象春风带给江南什么样的美景?想好后跟大伙描述一下,可要用上我们积累的好词佳句哟。学生:自由描述想象到的画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