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五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锦集七篇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3727230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五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锦集七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有关五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锦集七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有关五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锦集七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有关五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锦集七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有关五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锦集七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五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锦集七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五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锦集七篇(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五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锦集七篇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为了以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教学计划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做教学计划头疼,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能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玻璃与塑料的特性;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能对研究过程的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知道材料的使用可以为人类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喜欢大胆想象。教学准备: 玻璃片、塑料片、玻璃塑料制品、电池、导线、镊子、木锤。 玻璃塑料有关资料。录像图片资料。 教学

2、过程: 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材料-玻璃与塑料。活动一:1、列举事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玻璃与塑料学生结合自己常用的物品说一说:哪些物品是玻璃的?哪些是塑料做的? 2、交流:如果没有玻璃、塑料制品,生活会怎么样?3、出示:玻璃、塑料制品,让学生鉴别哪些是玻璃做的?哪些是塑料做的? 小结:通过上述活动,使同学们对玻璃与塑料的用途有更深刻的了解,并发现玻璃与塑料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观察实验。活动二: 1、猜想 玻璃与塑料可能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各有什么不同? 2、交流猜想的结果。 3、进行对比实验(1)设计实验方案 (2)汇报实验方法(3)进行实验活动 整个实验活动老师注意

3、调控课堂气氛,及时发现问题,灵活地处理,确保学生观察实验的进行。、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再进行对比。 、学生汇报通过实验,你发现玻璃与塑料分别有哪些优点与缺点? 4、出示:资料卡,让学生阅读 讨论交流:社会面临着白色污染的威胁,应该对材料进行怎样的改进? 小结:通过同学们观察实验、讨论角落,认识到玻璃与塑料的使用给人民及社会带来了方便,但是塑料废弃物品严重污染自然环境,反过来又对人类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使用材料具有两面性:既有正面的作用,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我们要发明新材料来代替塑料。自由活动: 1、讨论交流:玻璃与塑料的未来。 学生充分进行创新、想象,先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推选代表在

4、班上交流想法。 2、评价:根据对材料的研究、发现的问题、大胆想像学生进行互评。 拓展活动: 调查一次性方便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五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篇2 一、班级情况分析这个班是这个学期新接手的,原有学生52名。和班主任初步沟通后,得知本班数学老师更换较多,前几任都是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总体说来,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稳定,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待考察,学习主动性和合作学习的意识有待培养。二、五年级上册教材修订情况介绍 修订前后教材结构对比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1、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例3后增加概括总结法则的活动。2

5、、不再安排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运算。 3、增加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分别是估算和分步计费的实际问题。 (二)具体编排 例:结合具体量,教学小数乘整数,为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提供感性支撑。 例2:脱离具体量,教学小数乘整数,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说明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法的理由,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例3:小数乘小数,突出转化的方法,在做一做后引导学生归纳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概括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例4:小数乘法中的难点问题。 例5:小数倍,领会“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同时提出验算要求,培养验算习惯。 例6:根据需要求积的近似数。

6、例7: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扩展到小数,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例7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例8: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实际问题和数据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例9:解决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注重理解题意,渗透函数思想。 (三)教学建议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3、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位置(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由原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移来,学习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与列这两个因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和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具体编排

7、例1: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例2: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学习过程。2、适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感悟数对与位置的一一对应思想。 第三单元 小数除法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小数除以整数中不再单独安排例题教学方法的交流和验算,分散到前面的例和例3中。 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例题调整为:例整数部分够商,能除尽;例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添0继续除;例3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3、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例5后增加概括总结法则的活动。 、增加循环节的认识。 5、解决问题中不出

8、双归一的类型,数量关系在前面已学,直接在练习中应用。 (二)具体编排 例:整数部分够商,能除尽。说明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例: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添0继续除。 例3: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要商。提出验算要求。 例4:一个数除以小数,突出转化思想。 例5:特殊情况,被除数的位数不够,用补足。在此基础上概括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例:商的近似数,体会必要性,掌握方法。 例7: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 例8:认识循环小数、循环节、写法。认识有限小数、无线小数。例9: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例10: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建议 1、

9、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注意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第四单元可能性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内容根据课标要求调整,由原三上移来。 (二)具体编排 例: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例2: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只作定性描述。例:根据数据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进一步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要求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三)教学建议 1. 在不确定的基础上,通过统计结果体会规律性。 2 把握好教学要求。 综合与实践:掷一掷 由原三上移来。 第五单元 用字母表示数 (一)与实验教材

10、的主要区别 1 增加用字母表示常见数量关系的例题,为解决实际问题列方程作准备。2 根据课标要求,明确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 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问题分开编排。 (二)具体编排 1. 用字母表示数例: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3),加减关系和代入求值。 例2: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6,乘除关系。 例3: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例4: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100-3x)。 例: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3x+4x)。 解简易方程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给出结论。解方程: 例1: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x3=9,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检验要求。 例2例5: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不同类型的方程。实际问题与方程: 例:

11、xbc的应用。 例:axbc的应用。总结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例3:axbc的应用。 例:bxc的应用。 例:解决问题,axbx的应用。 (三)教学建议 1. 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 2. 有意识地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 3.重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等量关系的分析,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 第六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 加强探索过程的引导,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探究中,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转化前后图形的等量关系,推导得出面积公式。 2. 增加方格纸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估算。 (二)具体编排例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和应用,突出转

12、化的思想。例2: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和应用。例: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和应用。 例:组合图形的认识和计算。例5:借助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三)教学建议 五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篇3 一、教材内容概要: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习检测约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52课时。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

13、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

14、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本册教学目标:新课标第一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三、主要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种植盒(杯)、塑料调羹、纸巾、水桶、滴管、大头针或剪刀,蚯蚓、土壤、长方形木盒或塑料盒。 做生态瓶的容器(每组一个,可以是大的饮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和小石子、小铲、漏网等工具,大玻璃水箱(每班一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 2、第二单元“光”:手电筒、小长方体、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