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00403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0663109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00403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00403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00403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00403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00403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0040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家庭教育00403(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填空题1. 创建学习型家庭反映出现代家庭教育由“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转向“社会对家庭 的指导”的发展方向。(2008.04)2. 父母与子女发生互动频率最高的家庭类型是核心家庭。(2008.04)3. 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起着奠基作用。(2008.04)4. 现代观念认为,母亲的作用更主要体现在训练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满足孩子的情 感需要、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和智力发展、以了解孩子为基础管教好孩子。(2008.04)5. 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与孙辈组成的家庭是隔代家庭,它是主干家庭的一种特殊形式。(2008.04)6.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观主要反映在家庭教育目标上。(2008.04)7. 家长富有情

2、感的民主的教育方式下子女多表现为亲社会行为,与同伴交往中多成为 受欢迎的孩子。(2008.04)8. 作为学前儿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教育能力由了解儿童的能力、 评价儿童发展的能力、协调亲子关系的能力和处理儿童问题的能力。(2008.04)9. 未成年人最早通过家庭获得最基础的生活技能和知识。(2008.04)10. 父母效能训练的核心技巧有父母主动地倾听;父母与孩子共同解决问题。(2008.04)11.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过程是指家庭外的社会机构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2009.04)12. 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更多是通过家长的一言一行来传递的。(2

3、009.04)13. 家庭中父母的人格、道德修养、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成为了孩子认知的标准。(2009.04)14. 学前儿童家长具备不同的儿童观,将会产生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从而决定了不同 的教育行为。(2009.04)15. 依日本森重敏的研究,孩子最喜欢“水平的亲和”型的母亲。(2009.04)16.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人的社会化。(2009.04)17. 家长考察孩子社会认知发展水平的主要方法有游戏规则法和故事难题法。(2009.04)18. 学前儿童家长评价孩子的发展需要评价幼儿发展的趋向和各方面发展的水平。(2009.04)19. 实行渐进性原则时,学前儿童家长对孩子的要求须具体明确

4、、简单明了,便于孩子 理解和执行。(2009.04)20. 家长才是家庭教育真正的专家。(2009.04)21. 家庭精神环境包括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的文化气氛和家长素质等。(2010.04)22. 祖辈家长的家庭类型可以分为隔代家庭、主干家庭、监护人家庭和留守家庭。(2010.04)23. 学前儿童家长的人才观影响他们对子女的期望。(2010.04)24.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养方式主要有民主权威型、绝对权威型、娇惯溺爱型和冷漠忽视 型。(2010.04)25. 学前儿童家长评价儿童发展须从两方面进行:评价儿童发展的趋向和评价儿童各方 面发展的水平。(2010.04)26.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可

5、行性要求家长向孩子所提的要求应符合孩子的发展水,使之 稍作努力就可获得成功。(2010.04)27. 学前儿童家长的家庭教育方法受到其家庭教育观念的支配和影响。(2010.04)28, 学前儿童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必须具体明确,简单明了,便于理解和执行体现了 家庭教育的渐进性原则。(2010.04)29. 与孩子沟通的基础建立在尊重和技巧上。(2010.04)30. 我国目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对象是3-6岁幼儿的家长。(2010.04)31.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中的对象包括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家长、指导者和组 织管理者。(2010.10)32. 情报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专题情报的

6、收集.专题情报的分析与研究和形成情报研 究的结果。(2010.10)33. 影响家庭功能的因素有三大类,分别是社会制度和法律、传统习俗与伦理道德和社 会生产力发展水平。(2010.10)34. 对非期望行为的管教方法有物样示范法,正面说理法、暗示提醒法、批评惩罚法和 自然后果法。(2010.10)35. 影响学前儿童家长协调亲子关系能力的因素是亲子关系没有一定的宽容与松弛和家庭教育没有规约。(2010.10)36. 乳婴儿身体适应的内容包括开始呼吸、体温稳定和开始某些器官的功能。(2010.10)37. 影响学前儿童家长处理儿童问题能力的因素是未掌握家庭教育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特点的知识和片面

7、了解、掌握情况。(2010.10)38. 家庭发展的四种形式主要有血缘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和普那路亚家庭。(2010.10)39. 学前儿童家长在处理儿童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弄请情况,分析原因,做出恰当的判 断。然后,再着手处理解决。(2010.10)40. 影响母亲教养方式的两个因素是母亲的职业和母亲的受教育程度。(2010.10)41.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过程是指家庭外的社会机构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2011.04)42. 目前我国家庭规模发展呈现小型化 和核心化的趋势。(2011.04)43. 家庭教育没有固定的时间、地点和模式,需要家长随时随地地言传身教 。

8、(2011.04)44. 家庭关系的特点、性质主要在亲子关系上得到充分的反映。(2011.04)45. 隔代家庭是 主干家庭的一种特殊形式,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与孙辈组成。46. 父母的文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其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具有的 教育观念。(2011.04)47. 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主要有民主权威型、绝对权威型、娇惯溺爱型和忽视冷漠 型。(2011.04)48. 作为学前儿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教育能力有:了解儿童需求 的能力、评价儿童发展的能力、协调亲子关系的能力和处理儿童问题的能力。(2011.04)49. 学前儿童家长对孩子教育要求的适当合理,可以转化为孩子的自身需求 。

9、(2011.04)50. 沟通分析策略常用于改善亲子关系,其中最有效的沟通就是 平行沟通 。(2011.04)51. 家庭关系又称 家庭人际关系,它具体可以分为夫妻关系、祖孙关系、婆媳关系。(2011.10)52. 划分家庭结构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家庭成员的分类和家庭成员的多少。(2011.10)53. 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化的人。(2011.10)54. 孩子的精神需要一般包括安全感的需要、交往的需要、被信任的需要、创造探索的需要和成功的需要。(2011.10)55. 家庭教育指导是教家长如何当孩子的教师的教育,因此带有一种 师范教育 的性质。(2011.10)56. 对非期望行为的

10、管教方法主要有榜样示范法、正面说理法、暗示提醒法、批评惩罚 法和自然后果法。(2011.10)57. 心理学家施艾弗运用直接的观察、调查与访问等多种手段研究发现,父母在教养方 式上有两个重要的行为维度接受-拒绝和限制-允许。(2011.10)58. 一般说来,祖辈家长的家庭类型以主干家庭、隔代家庭和留守家庭为主。(2011.10)59. 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具体过程包括儿童的发展过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过程、家 庭教育的指导过程和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过程。(2011.10)60. 学习社会强调四种基本的学习,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2011.10)61. 学前儿童是指0

11、6岁的儿童。62. 影响学前儿童家长评价儿童发展能力的因素是缺乏家庭教育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的基本知识、缺乏依据与贬低孩子、带有过重的感情色彩和 错误归因评价。63. 对乳婴儿进行言语刺激的方式分别是多与乳婴儿交谈和 开展早期阅读。64. 亲子之间良性互动的特征首先表现为 相互尊重信任 。65. 行动研究的第一个步骤是 找出起始点。66. 胎教的音乐一种是给孕妇听的.一种是给胎儿听的。67. 祖辈家长的家庭类型可以分为隔代家庭、主干家庭、监护人家庭和 留守家庭。68. 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念的类别分别是教育观、人才观和儿童观。69. 乳婴儿自制行为发展的内容主要有吃、睡和基本的动作技巧。70.

12、孕妇每次帮助胎儿做体操的时间宜为5-10分钟。71. 前苏联西伯利亚的楚科奇族有一种团婚制度,常常是十对男女互为联婚。这种家庭 形式是属于普那路亚家庭。(2013.10)72. 家长教育观念,是指家长在怎样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价值标准 和认识。(2013.10)73. 将家长的教养方式分为溺爱、放任、严厉、无视的划分方式是以接受拒绝和支 配服从两个向度来划分的。(2013.10)74.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新生儿最好、最合适的食物是母乳,因为它有营养、易吸收、 含天然抗体。(2013.10)75. 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活动不合乎父母所认定的社会要求,出现行为偏差,这就是非期 待行为。

13、(2013.10)76. 我国家庭规模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小型化和核心化趋势。(2013.10)77. 家庭关系表现出一种其他任何社会关系都不曾有的连续性和承先启后性。(2013.10)78. 家庭教育包括父母教育子女和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教育两个方面。(2013.10)79. 家庭功能可分为固有的和历史的功能两大类。(2013.10)80. 家庭教育指导的常用形式有个别指导、集体性指导活动和介绍、推荐、提供文字音 像资料等三类。(2013.10)81. 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涉及到家长和子女两个方面,对家庭教育过程中的学前儿童的 家长来说,涉及到家长教育素质和教育行为两个部分。(2014.10)82.

14、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组织。(2014.10)83. 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彼此亲和、真诚地欣赏对方,这是亲子间良性互动的特征。(2014.10)84. 从事脑力劳动的学前儿童家长更倾向于认为“孩子是可以教育好的,关键是家长要 会教育”,这反映了不同职业幼儿父母的儿童观不同。(2014.10)85. 鲍尔特温根据家长人格特点,将教养方式划分为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和民主型 四种类型。(2014.10)86.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能力包括了解儿童需求的能力、评价儿童发展的能力、协调亲 子关系的能力以及处理儿童问题的能力。(2014.10)87. 父母用含蓄、间接、简化的方法对幼

15、儿的心理、行为实施影响,并能迅速产生效能 的一种家庭教育方法,就是暗示提醒法。(2014.10)88. 胎教的内容.概括地讲就是音乐、言语和胎儿体操。(2014.10)89. 学习社会强调四种基本的学习,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2014.10)90. 父母与子女发生互动的频率和机会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家庭更高、更多、更易建立亲 子之间的感情的家庭结构的类型是核心家庭。(2014.10)91. 研究者对自然发生的事件或现象进行系统性的观察与记录,将观察所得资料加以分 析整理,并将结果予以归纳叙述的一种研究方法叫做质的研究。(2015.04)92.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三方面:遗传、环境与教育。(2015.04)93. 家庭教育指导的常用形式有:个别指导、集体性指导和介绍、推荐、提供文字音像资料。(2015.04)94. 家庭的固有功能包括:生育功能、性生活功能、抚养和赡养功能。(2015.04)95. 对非期望行为的管教原则主要有理智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和适切性原则。(2015.04)96. 吉诺认为与孩子沟通的基础是建立在尊重和技巧上,父母不要攻击或批评孩子的人格,而应针对其行为,管教要对事不对人。(2015.04)97. 言语刺激的方式有多与乳婴儿交谈和开展早期阅读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