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类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各种环境下的生物复习提纲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0662114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类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各种环境下的生物复习提纲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选类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各种环境下的生物复习提纲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选类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各种环境下的生物复习提纲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选类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各种环境下的生物复习提纲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选类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各种环境下的生物复习提纲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类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各种环境下的生物复习提纲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类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各种环境下的生物复习提纲人教新课标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题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下的生物(p2-27)1、已知的动物有150多万种(p2), 动物按有无脊椎骨分为两大类:、 脊椎 动物:体内有脊椎骨的动物(如鱼、兔、鸟、马、牛、龟、蛇、蛙)。、 无脊椎 动物:体内没有脊椎骨的动物(如昆虫、蚯蚓、蜈蚣、河蚌)。 动物按 生活环境 分为三大类:、水生动物: (原生、腔肠、软体、甲壳、鱼类等);、陆生动物: (扁形、线形、环节、部分节肢动物、爬行、哺乳类);、飞行的动物:(昆虫、鸟类、哺乳类的翼手目) 濒危物种 :(朱鹮、藏羚羊、野驴、 扬子鳄、中华鲟、丹顶鹤、绿孔雀、褐马鸡)2、鱼的运动(游泳)器官是 鳍 。填

2、写图中箭头所指鳍的名称; 尾部 躯干部 头部 30 3、鱼鳍的作用:A、依靠 躯干部 和 尾部 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B、 背 鳍: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作用,若失去,会失去平衡而侧翻。 C、胸鳍和腹鳍:平衡作用,若失去,鱼会左右摇摆。胸鳍 还可以转换方向。 D、 尾鳍 :决定运动方向,若失去,鱼不会转弯。 E、臀鳍: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若失去,身体轻微摇晃。鱼鳍还有感知水流的作用,故不能失去。鱼鳍分为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和尾鳍。背鳍 和臀鳍 起平衡作用。 胸鳍 可以帮助变换方向,起刹车作用。腹鳍帮助 胸鳍起制动作用。鱼游泳时左右摆动身体,拉紧体侧肌肉做S形运动,拨水向后使身体向前

3、运动。4、鱼类(脊椎动物亚门、鱼纲p3-7)的特征:终身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片;用 鳃 呼吸;用 鳍 游泳。代表动物: 淡水鱼类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中华鲟),海水鱼类 (海马、银鲳、带鱼、鲨鱼)鱼按骨骼性质划分为: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软骨鱼类硬骨鱼类骨骼都是软骨有软骨和硬骨鳞片都为盾鳞有硬鳞或骨鳞鳃鳃裂直接开口体壁,无鳃盖,有鳃间膈不直接开口体壁,有鳃盖,鳃间膈退化口位口在头的腹面口在头的前端鳔无鳔大多有鳔尾型歪尾型正尾型5、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A、靠鳍游泳和防御敌害;B、能用 鳃 在水中呼吸。C、身体梭型;体表有鳞片和黏液,减少水的阻力。6、模拟实验:在难以直接拿实验对象做实

4、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 模拟实验优点:可以解决不能或不便用 直接实验 解决的问题;提高 效率 ;节约 资源 、资金 、时间 ;模拟实验缺点:受模型 局限, 结论不一定可靠;相似程度越高 ,效果越好。 7、鱼口、鳃盖后缘交替张开,闭合的目的:A、取食:口与鳃盖后缘交替张合,水中的食物被滤下。B、呼吸:口与鳃盖后缘交替张合,水流经鳃,水中的 氧气 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血液中的 二氧化碳 进入水中。 鳃丝扩大与水接触的 面积 ,提高呼吸 效率 ;鱼离开水,鳃相互覆盖 ,呼吸面积减少,鱼不能获得充足的氧气 而死亡。 鳃丝的作用完成 气体交换

5、。8、水域生态系统: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 食物链 和 食物网 形成紧密而复杂的关系,同时又受水环境的影响;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都会影响人类的生活。9、其他水生动物(p8-10) 水生脊椎动物:海马(鱼类);鲸、海豹、海豚(哺乳动物);龟、海蛇(爬行动物)。水生无脊椎动物:多数的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等;少数的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等。10、原生动物门:身体微小,结构简单,单细胞,真核生物。草履虫变形虫、共2万多种。11、腔肠动物门: 体壁二胚层、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水螅 、海蜇 ,共3万多种。12、扁形动物门:体壁三胚层、背腹扁平、

6、左右对称。涡虫、血吸虫(寄生),共2万多种。13、线形动物门:体表有 角质层 、 有口有肛门、多寄生。蛔虫、小麦线虫,共2万多种。 14、软体动物门:身体柔软 、 有外套膜、 有贝壳。 田螺、河蚌 共10万多种。 3115、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表面有质地较硬的甲。如:水蚤、虾、蜘蛛蟹、梭子蟹。共3万多种。 16、绿色革命:农业上用高科技的方法获得农作物的高产稳产。(p11)蓝色革命:用高科技的方法开发海洋的资源。(p11)17、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适应的特点(p12-13):、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

7、甲,昆虫具有外骨骼;、陆地上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四肢、足等),便于觅食和避敌;、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陆生的动物,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环境及时做出反应18、 蚯蚓(无脊椎动物p14-16)、生活环境: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食性:枯叶、朽根和其它有机物; 、运动: 靠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呼吸:靠能分泌黏液的湿润的体壁完成。氧气溶解在黏液中进入体表,在进入体壁内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大雨过后,土壤中的氧气少,蚯蚓便爬到地

8、面上来呼吸) 、体温:不恒定,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19、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水蛭; 20、思考题:判断蚯蚓的前端:距离环带较近的一端。 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的作用是协助运动(固着;支持) 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原因: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便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21、兔(脊椎动物p16-18)的特点:、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呼吸:用肺呼吸。、消化:兔的牙

9、齿分化为门齿(切断食物)和臼齿(磨碎食物),没有犬齿; 兔的消化管长,盲肠发达,适于消化草食性食物。肉食性动物牙齿分化为门齿、臼齿、犬齿(用于撕裂肉食)。、循环:心脏四腔,两心房, 两心室;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两种途径。、运动:后肢长而发达,适于跳跃、奔跑。、神经系统:大脑发达,反应灵敏。、体温:体温恒定,比变温动物适应环境能力更强。、生殖方式:胎生,哺乳。22、哺乳动物特征(p18):体表被 毛 ,体内有 膈 ,( 膈 是哺乳动物体腔内所特有的结构)。用 肺 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 胎生 、哺乳。 23、右图是家兔和狼的牙齿模式图,根据图填写有关内容:A、 注出图中指示线部位的名称: 1 门

10、齿 ,2 犬齿,3 臼齿 。B、 左 侧是家兔的牙齿, 右侧是家狼的牙 。这样判断的理由:家兔的牙齿只有门齿 和臼齿,没有犬齿,这是与家兔 植食性 生活相适应的。家兔的 门齿 形状象凿子,适于切断食物;家兔的 臼齿,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咀嚼食物。24、恒温动物(p17):哺乳动物和鸟类都能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 恒定 ,为恒温 32动物;、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变温动物(p17):除哺乳类和鸟类以外的其它动物(如蛇、昆虫等)体温会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属于变温动物。25、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p18)。26、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无

11、脊椎动物中的昆虫;脊椎动物中的鸟类和哺乳类的翼手目等。27、世界上的鸟有九千多种。除了鸵鸟和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外,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我国是世界上鸟的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鸟按迁徙的习性分:侯鸟和留鸟(常年生活在一个地方)。鸟的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28、鸟为什么有很强的飞行能力?为什么说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设计的? 、飞行原理:两翼上下压力差产生的浮力或压力。产生飞行能力的条件一是尽可能减轻体重,减小阻力;二是尽可能增加动力。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p21-24):A、 鸟的身体呈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空气对身体的阻力;B、 身体体表被覆羽毛,保温、煽动空气产生飞行的动力

12、;C、 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D、 鸟的胸肌发达,能产生强大的飞行动力;E、 鸟的胸骨发达,有龙骨突,附着胸肌;头骨薄而轻;长骨中空,轻而坚固F、 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迅速;口中没有牙齿,减轻头部重量;直肠很短粪便及时排出,减轻体重。G、 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H、 呼吸系统:双重呼吸,气体交换效率高;气囊储存气体,辅助呼吸,减小摩擦,增大浮力;I、体温高而恒定,能保证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飞行活动。29、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唯一能飞的一类节肢动物,已知的有100多万种。30、节肢动物门(p25):身体由许多不相似的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

13、角分节。 31、昆虫纲(p25):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防止水分散失的外骨骼;有三对足,两对翅;变态发育。(蝗虫、蜻蜓、蚂蚁)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体表的坚韧的外壳;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水分蒸发。32、甲壳动物: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表面有质地较硬的甲。如:水蚤、虾、蟹。33、蛛形纲:躯体分头胸部及腹部或头胸腹愈合为一体,无触角,无翅,成虫有足4对 。蝎、蜘蛛、螨、蜱等34、多足纲:身体分头部和躯干部,背腹扁平。躯干部由许多体节组成,每节有12 对足。蜈蚣、马陆等 35、常见昆虫纲其它昆虫:(p24 观察与思考) 、直翅目(p24图左上 ):咀嚼式口器;足、触角

14、分节;复眼发达,单眼一般 23个;前翅狭长、革质,后翅膜质,呈折扇状纵褶于前翅下,翅脉多平直;腹部一般11节。常见种类:蝗虫、蟋蟀、蝼蛄等。 、蜻蜓目(p24图左中 ):咀嚼式口器;头部可灵活转动;触角短;复眼发达,有三个单眼;翅发达,前后翅等长而狭;不完全变态,幼虫“水虿”生活在水中,最常见的蜻蜓有3种:碧伟蜓、黄蜓和豆娘。 、鞘翅目(p24图左下):复眼发达,常无单眼;触角形状多变;体壁坚硬,前翅质地坚硬,角质化,形成鞘翅,静止时在背中央相遇成一直线,后翅膜质, 33通常纵横叠于鞘翅下。;咀嚼式口器。常见的有 金龟子、瓢虫、星天牛。 、鳞翅目(p24图右上):成虫翅、体及附肢上布满鳞片,口器虹吸式或退化。幼虫口器咀嚼式, 有腹足25对 ,具趾钩,多能吐丝结茧或结网。蛹为被 蛹。常见的有蛾、蝶。 、双翅目(p24图右下):头部活动自如,下口式。复眼大,;单眼2-3个或缺。触角形状不一,口器刺吸式、舐吸式或刮舐式。幼虫的基本特征是:体分节,头有或无,口器不显著,眼常缺如,无真正分节的足。常见的有蝇、蚊。 36、环节、节肢、鱼类、鸟类、哺乳类动物特征比较表:身体呼吸运动体温其他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